李雪1940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谈到英国的艺术珍品时说:“把艺术品藏进洞穴和地窖里,不要让任何一幅名画离开英伦三岛。”时值二战,欧洲战场战火纷飞。随着盟军从敦刻尔克撤退、炸弹在伦敦落下,德国入侵英国似“箭在弦上”。面对在整个欧洲不断掠夺和摧毁艺术品的纳粹分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冷热军事史“禁酒令”这个词在中国常上新闻,说的是公务活动上不许喝酒。但美国的禁酒令可不一样,它是让全国上下都不许沾酒,而且写进了宪法,史称《宪法第十八号修正案》。400年前,一群被排挤的“清教徒”逃到北美大陆,他们被称为美国人的祖先。由于清教徒讨厌放纵享乐…[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方恩如果有人告诉你,1582年10月5日到14日这10天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其间没发生过任何事,你一定觉得这是胡扯,但它的确是真的。众所周知,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中心,但没统一的历法,恺撒大帝上位后决定改变这一现状。公元前46年,他请希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温乎公元前206年十月,咸阳,秦王子婴穿素服、乘白马车出城,亲手把玉玺交给刘邦,立国700年的秦国宣告灭亡。秦人成了亡国奴,但都很高兴,因为刘邦刚入城就召开统一战线会议,问:“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除此以外的秦法全部废除……你们支持吗?”能够放宽苛刑,当…[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开周欧阳修61岁时向皇帝申请提前退休,皇帝没批准;他继续申请,皇帝仍不批准;他锲而不合地连续申请了六次,皇帝都没批准。直到65岁那年,欧阳修第七次申请,终于得到皇帝的许可,回安徽毫州养老去了。欧阳修申请退休时都六十多了,怎么還叫“提前退休”呢?原因很简单…[浏览全文][赞一下]
隔壁小王博士1863年,莫泊桑13岁,母亲洛尔决定让他接受正规教育。由于长期过着近乎丧偶的生活,洛尔对孩子比较依赖,所以给莫泊桑选了离家最近的一所教会学校,同时也想让纪律严格的教会学校约束一下这个叛逆的孩子。事与愿违,刚进学校,莫泊桑就感受到了强烈的压抑和…[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碧蓉袁世凯的生母奶水不足,恰巧婶婶刚失去孩子,袁世凯便由她哺乳,并在五岁时正式过继给叔父。袁世凯聪明机灵,能摆平嗣母与姨太太间的争风吃醋,所以她们都很宠他。后来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接到嗣母病逝的消息,立刻请假回家以尽孝道。过了几年,他又把生母接到朝鲜奉养,…[浏览全文][赞一下]
野格1918年的西子湖上,南北方向各划来两条木船,一男一女立在船头,一人着僧衣,一人穿和服。妇人缓缓地说:“明日我就要回国了。”僧人道:“好。”沉默片刻后,她想最后一次挽留眼前人,“叔同……”“请叫我弘一。”“弘一大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爱,就是慈悲。…[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宏杰“绍兴人,在北京生活过十多年;个性强毅好斗,擅长骂人,能骂到令人镂心刻骨;喜歡文艺、文笔优长;数十年坚持记日记,一直记到临死前一天。”读了以上描述,相信很多人会认为此公是鲁迅,其实也可一字不差地用来描述他的祖父周介孚。周作人说祖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集贤1930年,张学良在北平以重金购得几幅清初名家石涛的山水画,兴致勃勃地请名家鉴赏,却发现那些画竟出自畫坛新秀张大千之手,因此闷闷不乐了好几天。1931年,张大千北游故都,听闻此事后非常紧张。正当他不知所措时,一份非常考究的请柬送到他的面前,原来是张学良…[浏览全文][赞一下]
大爽的飞刀著名历史学家范晔生于高贵而又庞大的家族,他的父亲范泰是南朝开国名臣,他的爷爷范宁是重量级的学问家,注释了春秋三传之一的《谷梁传》。虽然范家很牛,但范晔从小就不讨家人喜欢。他是范泰最小的儿子,也不是嫡子,人长得丑,个子矮,皮肤黑。虽然他从小聪明好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侯人锜兮提及太史公,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身残志坚的史学家;说起《史记》,就是一本厚重的史书呗。对于这样的想法,司马迁只想给你个白眼。若他活在当下,什么《吐槽大会》《奇葩说》统统能被他承包。比起历史课本上某年某月发生了某事、意义如何,《史记》可谓在讲故事和讲段…[浏览全文][赞一下]
最爱历史1917年,张勋复辟,无兵无权的康有为企图利用张勋的军事力量实现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不料招来了北京政府的通缉令。虽然北京政府只是做样子,但康有为还是被激怒了。半个月后,他发出通电,痛斥代理大总统冯国璋才是复辟的主谋,强烈要求他一起到案候审,还赌咒说…[浏览全文][赞一下]
芳菲黄永玉这个“浪荡汉子”生于书香门第,黄家祖屋就叫“古椿书屋”,是凤凰有名的私塾馆。当地文庙建起后,黄家还兼守文庙。黄永玉的爷爷常年在外做事,曾帮熊希龄经营香山慈幼院。爷爷很有威望,偶尔回家一趟,吃饭时儿子们都在旁伺候,即使挨骂也要仪态恭敬。家里有这样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雷颐1896年,李鸿章游历欧美,在英国待了20天。其间,曾有两位女记者先后采访了他。大概从未面对过职业女性,更未接受过女记者的采访,李鸿章的好奇心很强,直接略带玩笑地反问。第一位女记者以“李鸿章与新女性”为标题,报道了这次采访。她寫道:“总督主导性地采访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尹选波洪武七年(1374年)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朱元璋厌倦了南京宫廷局促的天地,也厌倦了山呼万岁、俯首帖耳的群臣。他闲坐在东黄阁上,想起城郊龙湾的狮子山,他曾在那里指挥军队以少胜多,大败陈友谅。顿时,一股豪情从心底升腾,他想:何不在此兴建观光高楼?既可…[浏览全文][赞一下]
细雨丝竹在晋明帝司马绍模糊的童年记忆里,每逢七夕,母亲荀氏总是亲手洒扫西晋琅琊王府,在院中晾晒衣物、供奉瓜果酒肉、结彩缕、穿七孔针。那时荀氏也会暂时淡忘苦恼——连续为琅琊王司马睿生育两个儿子,却只能穿着象征低微宫人身份的绿、白、青三色衣裳,得不到一个体面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诚龙吴兴祚是清初名臣,还是可被写入“清官传”的那种。他最初只是江西萍乡知县,之后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两广总督。吴兴祚在地方任职时,官声相当不错,不准部下拿百姓一针一线,有些小吏下乡喜欢打狗吃、捉鸡炒,他就备了皮鞭,专抽这些人。每逢旱涝之年,他还派小吏到祠堂…[浏览全文][赞一下]
梁惠王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儒生很善良,其实不然,很多儒生的歹毒残酷堪比法家的酷吏,甚至犹有过之。因为儒家有规划天下的理想,但这理想往往不切实际,于是他们干起坏事来肆无忌惮。窦太后早就看出了这一点,她信奉黄老,讲究清静无为,而儒家崇尚“进取”——进取本是好事,…[浏览全文][赞一下]
楚桥大唐开元年间,京城长安,书生孟浩然站在皇榜前,几乎是以穿透纸背的目光,将榜单扫描了几十遍,却没找到自己的姓名。孟浩然沮丧到了极点,无精打采地走回客栈,一边喝酒解闷,一边思考人生:下一站,南山还是长安?没有登上金榜,肯定无颜还乡,究竟是归隐山林、闲度余生…[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