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业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借柳玭的话阐述了门第高不可恃的道理。柳玭,陕西耀县人,唐代大臣,曾任御使大夫。柳玭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柳公绰曾担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其父柳仲郢担任过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柳氏家族治家严谨,柳氏家人都因敬老尊长、重礼守法而被世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月生高尚的人格犹如高悬心灵之上的明镜,为我们的人生导航。一个人的魅力在于突现人格的力量,有魅力的人格是高尚的人格。高尚的人格追求,体现社会的发展方向。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凡智者仁人,常把人格的特征极力…[浏览全文][赞一下]
谭承军一支学生仔组成的抗日队伍1944年夏秋,侵华日军由北向南大举侵人广西,不久,日军进犯柳江县境内。柳江县三都乡境内的马仔岩有2名妇女和1名男子被杀死在岩洞外,洞内19名民众被日军用火活活熏死;成团乡的海螺岩10名民众被日军用火熏死。柳江县警察稽查大队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蒙成干已故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中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自1930年以来,担任了李宗仁的机要秘书,一直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成为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风云人物。本文记述他的几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笔名“心园”颇具匠心程思远的“思远”之名及…[浏览全文][赞一下]
叶桂郴自古道“私凭文书官凭印”,说的是中国古代民间契约靠的是文书和手模(画),官家文书靠的是印鉴,来确认其真实性和权威性。官方印鉴的权威性毋庸赘言,但保证其真实性则是历代王朝煞费苦心的事情。本文谈谈古代公文防伪的“红吃黑”和“黑吃红”。印鉴在我国历史上出现…[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丹斋室印,泛指取自供居住的斋、堂、馆、阁的名目而镌刻成的印章,多见于书画、版本和简札上。相传最早的一枚斋室印,是唐代学者李泌所发明,自此蔚成风气,一般读书人都起个斋室名,镌刻一枚斋室印章,充作文玩。古人对斋室的取名,寄托的本意是多方面的。一类是修身养性,…[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瑞安为适应近代军事的发展演变,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应运而生。这是一所兵学科目完备、规模宏大的近代军事院校,凭借先进的军事教育理念和严格的教学训练,从1912年到1923年的12年间,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他们在中国近代军事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学校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夏明星苏振兰研究新四军战史,有一个问题引人关注,那就是1940年春夏关于八路军南下华中部队的战略使用方向的争论。国民党企图逼迫新四军撤出华北1940年春天,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还未平息,又将反共的重心逐步移向华中。蒋介石企图逼迫中共领导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叶介甫沈钧儒(1875-1963),著名的法学家,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他30岁中了进士。按照他的经历与中国士大夫家庭的习惯,他本应成为一个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官僚或政客。然而他没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方未艾方朔1949年8月21日,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指挥下,向盘踞在营盘岭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次日逼近前沿阵地。25日,解放军向营盘岭阵地发起总攻,经十几个小时的激战,红旗插上营盘岭;当日,解放军攻打兰州,歼敌马步芳部2.7万多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洪源“涓滴之水,汇成大海”,将私人收藏捐给公共博物馆,变为社会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以来,全国各地博物馆接收的捐献文物达40余万件(套)。其中故宫博物院接收捐赠文物3万多件,捐献者超700人次。大量的捐献文物已成为博物馆藏…[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梦悦在人民解放军序列里,有这么一支特殊的部队,其番号从组建到撤编,只存在了一年,但却有着解放南京的光荣历史: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在国民党总统府的门楼升起红旗,这是一个让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时刻。这支攻占南京的部队,就是隶属于陈毅司令员的…[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