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会南程思远是中国政坛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自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以来,担任李宗仁的机要秘书,成为桂系重要干将、高级幕僚;新中国成立后,他和李宗仁寄居海外,之后又陪同李宗仁夫妇从海外归来。中共中央高度评价程思远对国家的特殊贡献,称誉他为久经考验的、有重要…[浏览全文][赞一下]
●韩长代科考妙对拾遗●韩长代对联,是我国文学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我国封建社会长达千余年的科举考试中,有诸多考生巧妙地运用对联应对科考,不仅为我国文学史增添了奇光异彩,而且也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科考对联,对仗工整,妙趣天成,宛如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历史画卷,…[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文玉半截铅笔写家书“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著名革命烈士夏明翰光耀千秋的就义诗。这首诗气吞山河,声震中外,半个多世纪以来,早已家喻户晓,传颂不衰,成为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它惊天地而泣鬼神,昭日月而遗后昆,成为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曾少文罗天抗战时期的桂林工业合作运动●曾少文罗天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在对新式工业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轰炸和破坏的同时,对工业落后的西南、西北内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窒息支持中国抗战的工业经济,这使得抗战大后方的战时经济陷入严重困难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吕传彬蒙旗女王与“西公旗血案”●吕传彬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西公旗血案”。被害者奇俊峰是蒙古族一位有胆识、有作为、热爱民族、追求进步的女性,她敢于同封建势力和传统习惯斗争,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又毅然投身于抗日阵营中,最终成为顽…[浏览全文][赞一下]
毛峥嵘张文彬(1910—1944),湖南省平江县人,原名张纯清。1944年8月牺牲于狱中,时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是2014年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1910年7月5日,张文彬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西乡梓江东港高基塅村一个农民家庭。1…[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启恕政治大赌棍周佛海●刘启恕周佛海是参加中共一大的留学生代表,并被选为中央局的候补委员。1924年9月,他在广州公开写信脱党,声言要做“叛逆”者。“那堪伏枕听鹃声,寂寞春宵怨恨深。好梦乍回魂欲断,半窗明月照孤衾。”这是投敌卖国大汉奸周佛海1947年春囚…[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继金廖冰兄的抗战漫画●吴继金漫画艺术家廖冰兄,广西武宣人,生于广州。1934年开始发表漫画作品;1936年发起组织“广州大众漫画会”,被聘为第一次全国漫画展筹备委员;1938年在广州举办“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后到桂林参加“中华全国抗战木刻协会”的工…[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史春秋》杂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突出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特色,面向全国及海内外华人,着重选编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的史料。致力于对这些史料作深层发掘、综合整理、秘闻披露,并且对重大历史事件内幕以及传统文明从新角度去认识。非常需要现当代重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韩长代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楹联大观园中。巧用四季和方位的对联更是一束韵味盎然的奇葩。细细品读,别有一番情趣。做春梦唐诗人李白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大宦官高力士。高力士故意刁难李白,遂出上联曰:“做春梦,入秋闱,不知冬夏!”暗骂李白是不知冬夏的傻子,来参加秋试取…[浏览全文][赞一下]
●欧薇薇壮族先民创制文字的探索●欧薇薇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壮族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当今法定的壮文是上世纪50年代编制、80年代修订的壮族拼音文字,即以拉丁字母拼写壮语标准音的一套书写符号系统。此前,大约在唐朝以来,壮族人民还模仿汉字…[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诚龙张集馨,江苏仪征人。进士出身,先在翰林院供职,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受道光皇帝“特简”,外放为山西朔平知府。此后30年间,在山西、福建、陕西、四川、甘肃、河南、直隶、江西等省任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也算是大清高级干部吧。在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树人毛泽东是这样“古为今用”的●王树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喜欢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终生保持着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他不但在讲话、讲演和写诗文时经常恰到好处地“古为今用”,而且把中国优…[浏览全文][赞一下]
赖晨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晚唐和宋朝,曾经历过一场历时几百年、针对里坊制的拆墙运动。里坊制的兴起中国商周时期以前,可谓城市发展的初期。人们出于需要聚居到一起,但还没有有意识地大规模修建城市。从春秋到汉,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城市发展高潮。“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星建塔山阻击战纪念塔背后的故事●李星建位于辽西走廊的塔山,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仅有12千米宽,为关内外交通的咽喉。在过去的岁月中,这里发生了诸多令人感怀、惊叹不已、影响或改变历史走向的事件。塔山没有山,原来也没有塔辽西…[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丽虹“生死”之疑覃连芳,柳州人。民国桂系时期的风云人物。他虽为富家小妾所生,却也读过军校,喝过洋墨:他曾是桂军中的一员猛将——挥师北伐、桂蒋之战、抗日歼敌;他随“钢七军”驻防柳州时为民尽责事——修马路、扩公园、建碑塔、抓治安……正因为如此,关于覃连芳的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赖晨苦难中的暖故事———上海曾接纳3万犹太难民●赖晨有道是:华夏之德,不思远征而不拒远援。“二战”时期,上海人民曾接纳过3万被纳粹追杀的欧洲犹太难民。那么,在旧中国的悲情岁月里,有着怎样的暖故事呢?何凤山:中国的“辛德勒”著名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说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单星程晋仓抗战胜利后,来自安徽定远的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指战员遵照中央指示。在盱眙(现属江苏淮安)整编,经简短休整,大部队向山东集结,留第十一纵、第十二纵警戒苏北苏中敌人,作战重心从安徽转移到苏北苏中战场。印象里,我军大约是于1947年8月18日胜利结束叶挺…[浏览全文][赞一下]
●凌朝嵩回忆我的父亲凌压西●凌朝嵩我的父亲凌压西,原名琼德,字剑南。1891年4月出生于广西容县石头乡石塘村一个贫穷农户家中。1899年至1904年在家乡读了6年私塾,因家境贫寒辍学替别人放牛,直到1910年19岁时方能进入福山小学读高小两年,1914年至…[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水德甘永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何香凝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杰出女性。她不仅是以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己任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画家。何香凝,号双清楼主,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之妻。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