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建“月色在征尘中暗淡,马蹄下迸裂着火星。越河溪水,被踏碎的月影闪着银光,电火送着马蹄,消失在希微的灯光中……”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和优秀指挥员关向应生前创作的诗歌《征战》的片段。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关向应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浏览全文][赞一下]
●施铁靖黄冠儒,这位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名满岭南的丹青圣手,于1978年3月15日在广西宜山县(今宜州市)庆远镇家中与世长辞,带走了他经历的一世沧桑和满身的丹青才器。笔者怀着无限追思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祭奠先贤在天之灵。黄冠儒,原名黄侣雕,壮族,1898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郭新英2014年,是影响了数代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首演50周年。由周恩来总理倡议并亲自指导的《东方红》,凝聚了一代艺术家的心血,在这场精彩绝伦的演出背后,更有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空政文工团创作一台革命历史歌曲为主的大歌舞1960年,解放军总参…[浏览全文][赞一下]
陆安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启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战争的持续与扩大,为了坚定中国抗战的信心,也为了让中国战场成为牵制日军主力的泥潭,美、英等盟国逐渐加大了对中国援助的力度,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你知道在支援中国的各种军用物质中所占比重最大是什么…[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梦悦抗战歌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产物,波澜壮阔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抗战歌曲注入了永远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抗战歌曲产生于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最集中地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爱国意志,一经问世,便迅疾在民众中产生出无比巨大的震憾力和感召力……抗战歌…[浏览全文][赞一下]
丁金栋张友林,生于1931年2月,四川雅安县人,建国初期开始在西南军区给邓小平拍摄照片,是著名的军事摄影家。他先后给小平同志拍摄了数百张照片,不少被收入中央文献办公室编印的邓小平大型画册,数十张老照片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还有不少老…[浏览全文][赞一下]
●梁晓音胡适先生1935年到广西讲学和游览时,对广西的古石刻碑文,发表过不少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热情赞美。1935年1月4日,胡适到香港接受香港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10日,胡适在广州收到了桂系头面人物白崇禧、黄旭初的一份“专电欢迎”,欢迎他到广西讲学游览。他愉…[浏览全文][赞一下]
夏明星+杜莉+高桃源1938年1月上旬,接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抵达太行山抗日前线,开始和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搭档;1950年10月下旬,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辞别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赴京参加人民军队陆军大学(后称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至此…[浏览全文][赞一下]
●翟业高1939年11月中旬至1940年11月中旬,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封锁中国通往越南的国际交通线,入侵桂南,盘踞在邕钦公路线上及两侧地区,桂南战役爆发。钦县(今钦州)、灵山两县人民以誓死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配合中国军队同侵略者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日军侵…[浏览全文][赞一下]
海林早晚想着小虫虫的鸟儿,终日不离一片丛林。心中装满大地山河的雄鹰,翱翔在蓝天白云。浩瀚无垠天地间,鲲鹏展翅,九万里,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人乃万物之灵,当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大气。大气是一种品质,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是一种高远,吞天吐地,海阔天空;…[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国林抗战时期的延安,尽管物质条件十分困难,印刷物资极度匮乏,但为了用政治宣传工作统一军民的思想,同时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中共对报刊、书籍的出版工作非常重视,建机构,编报纸,办期刊,出书籍,出版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礼作为当权者,常常会遇到别人请客送礼的情况,受之,王法不容;不受,送者难堪。那么,该如何巧妙地拒绝呢?且看古人是如何处理的吧。《左传》记载,宋襄公十五年,有人得到一块罕见的玉石,便兴匆匆地拿去送给当时的国相子罕,希望从中谋得一些好处,献玉人说:“此乃稀世…[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瑞安民国时期著名将领、新桂系首领李宗仁(1891-1969),出身寒门,后入广西陆军小学堂学习、训练,一生经历多场大战恶战,特别是在抵抗日寇入侵的台儿庄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上万,此一战使他扬名世界。回顾李宗仁的发展之路,广西陆军小学堂的岁月无疑在其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勇当官是一时一地之事,朋友是一生一世之事,人生交友是良是莠甚为重要。苏轼善于细微处识人一直被传为美谈,其识人方式被后世引为典范。苏轼考察朋友,流传颇广的有这样两件事:谢景温原来和苏轼关系不错,有一次两人在郊外行走,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下来,谢景温抬腿就…[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华春清朝200多年间,滇、桂两省同为祖国西南边防体系的有机整体,尤其19世纪中叶法英殖民势力强邻压境后,两省边防建设更是两两相依。戍边艰难的崇山密林烟瘴地清中期前的滇桂边防,大体处于保守无为的状态。究其原因,除了西南边疆无强邻和清政府沿袭历朝中央政权与…[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玉林少年鲁迅曾经被四位底层文人教过,他们是其启蒙塾师。这四人是:周玉田、周花塍、周子京、寿镜吾。人的性格主要是在童年形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重要的模仿对象,从鲁迅身上及其作品中,依稀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爱好木刻画的“蓝爷爷”周玉田是鲁迅的第一位真正的启蒙老…[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继阳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曾联合签署宽待俘虏的命令,作出四项规定:1.保证战俘生命安全;2.保留战俘个人的财物;3.不侮辱战俘人格,不虐待战俘;4.战俘有伤、有病,给予治疗。此项宽待俘虏的政策规定,除…[浏览全文][赞一下]
高荣伟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南洋岛国?以当时的航海技术,人们是驾着怎样的船只经过怎样的航线来到南洋?是什么推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离乡背井远涉重洋?而一旦出洋,对于船舱中那一个个脆弱的生命来说,又意味着一趟多么凶险与艰难的旅途。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旧政…[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贞虎张作霖统治东北三省近20年,曾多次率军入关参加军阀混战,并一度控制北京政权,将其势力伸张到苏皖沪一带,煊赫一时,不可一世。张作霖(1875.3.19—1928.6.4),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人。张作霖乳…[浏览全文][赞一下]
●赖晨抗战时期,日伪在中国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控制人的精神,以消除中国人民对他们的仇恨和反抗,其目的是想把中国人培养成愚昧驯顺的奴隶。为此,日伪采取各种措施,其中最为卑劣歹毒的是在沦陷区的学校安插了“秘密稽查班”(特务学生)进行秘密监视和控制。在沦陷区,中…[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