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4950
    2023-11-09
  • 在我的非洲见闻中,黑人无论男女,动作基本上都是慢吞吞的。也许,这才是生命的本相。像受惊的羚羊一样奔跑不止,被金钱如豺狼般地撵着,是现代文明强加给我们的节奏。一站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黑人聚集区索韦托的街道边,心惊肉跳地四处张望,生怕会横空跳出一个持枪歹徒。黑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50
    2023-11-09
  • 阎肃(1930—2016),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一级编剧。20世纪60年代创作了歌剧《江姐》,其中主题歌《红梅赞》传唱至今。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了《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长城长》《雾里看花》等歌曲。本文由阎肃的儿子阎宇所撰。平时在家里,老两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895
    2023-11-09
  • 原先,我与孙煌对楼而居。两楼之间,仅隔着一条一米左右、伸手可以相握的小弄堂。我们的窗口,咫尺相对,彼此房内,一目了然。窗帘,是两户人家唯一的屏障。我刚搬来那会儿,与孙家并不熟悉,只是彼此正好都拉开窗帘时,可以望见他家里走动着一对中年夫妇、两个女孩而已,姓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38
    2023-11-09
  • 马力是我的发小,有一天大半夜,他突然给我打来电话。刚一接通,就听见他在那头气势汹汹地咆哮:“你快给我起床,咱们今天不醉不休!”我一个激灵,脑子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身体却已一个鲤鱼打挺,就势爬了起来。小酒馆里,马力一见到我,就跟走失儿童见到亲人一样,抓着我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78
    2023-11-09
  • 詹姆斯·贝特兰出生于新西兰,是杰出的记者和作家。他喜欢冒险,向往神秘的红色中国,成为第一位踏上解放区土地的英联邦国家记者。他曾采访过毛泽东,毛泽东与他的问答被作为一篇重要文献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41年11月,他随宋庆龄由重庆赴香港,参加“保卫中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57
    2023-11-09
  • 不得“官心”的大员海瑞(1514—1587)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粗米饭,家里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有一次,胡宗宪(1512—1565)听说海瑞家里买了两斤肉,打听后才知原来是给海瑞母亲做寿的。知县的老太太做寿才买两斤肉,可见其简朴程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63
    2023-11-09
  • 民国时期,有许多人热衷收藏,视收藏为一种艺术和休闲方式。当时懋业银行的董事长沈吉甫就是其中的一位,张伯驹因为家里有盐业银行,所以和沈董事长算同行。张伯驹是把银行当副业,把收藏当主业;沈吉甫赚钱是主业,收藏属业余爱好。三十年间,沈吉甫依靠金融业的利润,耗巨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87
    2023-11-09
  • 1929年入冬,中国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南粤军张发奎部和桂系李宗仁部组成张桂联军,从广西攻入广东,他们打出“护党救国”的旗号,以攻取广州为目的,战争于12月上旬开始。张发奎的第四军,是北伐打汀泗桥、贺胜桥的“铁军”,打进广东后,与中央军朱绍良部展开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81
    2023-11-09
  • 戊戌政变时期,清朝政府曾指责康有为“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以之作为维新派大逆不道的罪状。但是,由于这一消息过于耸人听闻,康有为对此又一直矢口否认,多年来,历史学家们大都不予置信。实际上,它确有其事。康有为不仅曾准备“劫制”西太后,而且曾准备乘机捕杀。笔…[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52
    2023-11-09
  • 清查反腐工作启动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十四日,雍正发布上谕,钦定成立会考府,并同时宣布今后所有的钱粮奏销事务,都由会考府负责清理收入和支出情况,此事交由怡亲王胤祥、吏部尚书隆科多、大学士白潢、都察院左都御史朱轼协同主持。会考府甫一建立,雍正就对怡亲王胤…[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013
    2023-11-09
  • 众皇子登场道光帝共生有九个儿子,次子、三子均早殇而亡。1831年,即道光十一年,年已23岁的长子奕纬突然死亡。因其死因不明,民间传言纷纷。大约1840年(道光二十年)以后,年近六十的道光帝开始思考关系“国本”的立储问题,并为此而长期举棋不定。皇四子奕詝、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75
    2023-11-09
  • 一年前回上海来,对于久违了的上海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白与胖。在香港,广东人十有八九是黝黑瘦小的,印度人还要黑,马来人还要瘦。看惯了他们,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瓠,像代乳粉的广告。第二个印象是上海人之“通”。香港的大众文学可以用脍炙人口的公共汽车站牌“如要停车,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75
    2023-11-09
  • 我的牙是所谓“鼠牙”,就是细细小小、米粒相似、齿缝大的那种牙。传我母亲的。我母亲牙一直不好,我也一样,似乎不记得家里其他小孩牙齿有毛病,不过我是总在牙疼的。老是在看牙。多半我父亲带我去。我们坐公共汽车,一定路很远,因为看牙的时候就向学校请假,得花一整个下午…[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72
    2023-11-09
  • 清早往坡上去,指望踩一脚新泥,就专门换了一双干净鞋。浮粉样的黄土被湿润了,黏黏的虚软,心里立时漾一种饴糖的清甜,就要作谢昨夜里的小雨和黎明时的朝雾。鸽爪的足印,在泥地上新鲜着,如一竿竹,疏疏的叶子,枝枝杈杈着往高处走。路旁的桔梗花舒开了浑蓝的五瓣,等待谁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97
    2023-11-09
  • 吸烟早就不是什么时髦的事了,已经成了一种不良的嗜好,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几乎是所有的公共场所都禁止吸烟,每年5月的最后一天还被定为世界无烟日。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吸烟好像是做贼似的。烟民们的声誉如此地一落千丈,这在半个世纪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想当年,抽香烟的人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59
    2023-11-09
  • 对我来说树木曾经是循循善诱的传道者。当它们在树林里和林苑中聚集在一起或与其家族共同生长时,我对它们怀着敬意。而当它们茕茕孑立时,我对之更是敬佩有加。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那些由于自身的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居者,而像是落落寡合的伟大人物,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68
    2023-11-09
  • 我家后方有一座小小的葡萄架,那儿绿荫如盖,十分凉爽,即使在酷热的夏天都能在那儿惬意地享受午休时光。我所在的松本市标高约六百至七百米,是一座位于高地的城市。尽管日照下炎热程度不亚于其他地方,但只要走在阴影底下便舒服多了。要是远离市中心,往绿荫密的地方走,更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001
    2023-11-09
  •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喜欢养花。还在我上小学那会儿,每当春天,她就会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种上一排排、一行行的各色鲜花。到了初夏,这些鲜花就会比肩盛开,把家门口装点得绚丽无比。我叫得上名的鲜花有玫瑰、月季、芙蓉、美人蕉、波斯菊、蜀葵、鸡冠花、夜来香、凤仙花、太阳花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97
    2023-11-09
  • 要离开故乡了,临走时母亲给我装了几双她亲手刺绣的鞋垫。父亲站在门口似乎欲言又止,木讷地思量着什么。父母亲执意要送我到车站,被我拦住了。我说家离车站这么近,你们歇着,我很快就到了。别离如针,我怕这针扎在父母脆弱的心上,让和儿子享受短暂相聚欢愉的他们心里生疼。…[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4991
    2023-11-09
  • 从最初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到最终化作一股青烟而去时止,每个人,都在时时刻刻地发生着变化。人的一生,存在着两种变化,一是从10岁的童年,到20岁的青年,到三十而立的壮年,到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的中年,所发生的那种加法式的变化。从60岁的初老期,到70岁的中老…[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