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下车窗外疾驰的江景柔和的拐弯,“别了,闽江”她说得令人不舍把你看成陰性的流水游弋的青蛇,目光迷离——虫子撒入闽江满天星映入水中低吟神灵的族蛇诡异,清澈而性感别了闽江,一条入怀的青蛇,百媚环生——原载《诗刊》2018年第3期按:闽字的虫,长虫又名蛇,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大雾弥漫废墟,漫入破碎的陶罐漫入荒草丛里的铁轨强拆后的村庄,一片寂静惨淡而悲伤的寂静他陷入幻觉巨婴在哭,流浪狗在吠叫绝望的,死亡的,被诅咒的坟场墓碑在炸裂他隐约看见一个影子或许,就是那个下葬不久的老人突然爬出墳墓——原刊于《诗歌月刊》2018年第11期推荐…[浏览全文][赞一下]
育邦山水在谈话,云与雨的离歌。迷惘的琴弦,理解一朵玫瑰花的朽烂。朝菌和蟪蛄,居住在石头中。黑暗简化了事物的面孔。理发师弹奏苍白的草茎。一碗清水,尘埃的梦呓,倒映苍老的皮囊。墻上的人,没有头颅。世界沉默如是,虚伪的影子纷纷坠落,倦于贞洁。羞怯的平衡木,走向远…[浏览全文][赞一下]
古马……我已经走了一只无人的渡船灰蒙蒙的水浪远处山峦这些都不能安顿你们假若你们在此驻足发现渡头有冷落的灰烬和锅碗的碎片请想起一个野火熏烤的晚夕吧那时,我正在耐心细致地翻烤一条大鱼为一个人,为天地间一场盛宴也為后来的你们那时,蛙声把黄河古象的骨殖和两岸的旱柳…[浏览全文][赞一下]
余笑忠母亲是种菜能手,但今年南瓜收成无望酷暑连晴,干旱旷日持久奇怪的是南瓜藤倒是疯长把一堆废弃的石料盖得严严实实只是不开花我们对母亲说:不以今年的南瓜论成败论种菜,没有谁比得上你母亲心有不甘,觉得它白白占去了太多肥力但也懒得把它拔除兴许还心存侥幸,指望这些…[浏览全文][赞一下]
绿岛诗人李炳智一以贯之地独自行走在一片可感知的苍茫的诗歌原野之上,狼性的饥渴和诗性的焦灼融为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并以这种表述的最大张力和渗透力去探寻自身(精神世界)内部的意念的复活。这种意念经由诗人的感性生成开始,再到文字中淬炼之后的生命温度以及最大的人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燎原读罢彭争武的这部《寻找》,大脑中突然冒出一句话:“一个人絕不只是他自己”。这首先是基于诗集的内容和作者凸显出的特殊身份,既而是由作者所代表的一个特殊人群:已成为珠三角地区活跃变革力量的新一代移民。他们无一不是当初为那片“新大陆”所召唤的外省青年,每个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邢海珍诗集《水路》是一部境界高远、情怀足具的优秀之作,诗思深切明晰,在悲悯和忧患的跌宕中舒展思辨的理路,历史的烟云与现实的风物交汇,内在的情思与自然的境象融合,高扬人文精神,把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追求在创造过程中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如明快且不乏浑厚、沉实…[浏览全文][赞一下]
耿占春遇到尚仲敏的时候他刚大学毕业不久,但已是颇为著名的大学生诗人,那是1986年夏天,他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参加了兰州会议。在这个短暂的重新焕发出精神活力的社会青春期,他写出了《生命》《风暴》《大地》等许多成熟的诗篇。有点不可思议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诗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冯强父亲来访[丹麦]尼尔斯·哈夫《父亲来访》我死去的父亲前来探访,重新坐回他的椅子里,传给了我的那把。嘿,尼尔斯,他说。他黝黑而强壮,头发像黑漆一样发光。有一次他曾将别人的墓碑搬走,用一根钢棒和一辆手推车,我给他帮过忙。现在他亲自搬走自己的。近况怎样?他说…[浏览全文][赞一下]
冯跃华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李亚伟古人宽大的衣袖里藏着纸、笔和他们的手他们咳嗽和七律一样整齐他们鞠躬有时著书立说,或者在江上向后人推出排比句他们随时都有打拱的可能古人老是回忆更古的人常常动手写历史因为毛笔太软而不能入木三分他们就用衣袖捂着嘴笑自己这些古人很少谈…[浏览全文][赞一下]
臧棣最近三十年,诗人和才气的关系,在当代诗歌话语里一直处于晦暗莫名的状态。说一个诗人靠才气写作,或者说,一个诗人写得很有才气,听上去更像是敷衍的客气话,而不像是正经的品评。更令人尴尬的,有的诗人可能写得很好,无论是在取材立意方面,还是在遣词造句方面,都驾驭…[浏览全文][赞一下]
梁晓明九句话1.我曾经喜欢美国诗人罗勃特·布莱的一句话,他说他最终理解到诗是一种舞蹈,一种从悲痛中逃飞出来的舞蹈。他这样讲,一定是基于创作的快感与审美的考虑。我现在觉得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个理想逃离痛苦、害怕、矛盾和启示,我现在很难想象真正优秀、伟大的诗歌…[浏览全文][赞一下]
梁晓明大雪像心里的朋友一个个拉出来从空中落下洁白、轻盈、柔软各有风姿令人心疼的飘飘斜斜向四处散落有的丢在少年,有的忘在乡间有的从指头上如烟缕散去我跟船而去,在江上看雪我以后的日子在江面上散开正如雪,入水行走悄无声息……但音乐从骨头里响起从骨头里升起的音乐让…[浏览全文][赞一下]
程继龙新诗百年的艰难求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书写现代人在现代社会里的经验,从现代汉语中提取资源又反向提升现代汉语的品质,拓展了人们表达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并且最终为生活于汉语圈的人们提供了一方暂可皈依的净土。新世纪以来,行外人对诗歌的随…[浏览全文][赞一下]
桂清扬老专家王忠祥曾指出:“绿原文学生涯有‘四重奏——第一乐章,诗文创作;第二乐章,文艺评论;第三乐章,翻译著作;第四乐章,编辑出版。”著名诗人沙克认为:解读与传播绿原的文化价值,必将是中国文坛的一种需要和必然。绿原(1922—2009)原名刘仁甫,另有译…[浏览全文][赞一下]
绿原诗是什么我不知道诗是什么我只知道它不是什么它不是图画不能用色彩涂抹它不是音乐不能按调门抚摩它不是小说不能胡吹乱侃它不是散文不能像懒婆娘的裹脚老人少女唱歌只管自己欢喜唱什么,怎么唱都会有人叫好少年写诗只管自己高兴写什么,怎么写评分总很高老人提笔尽管胸有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赵俊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无疑是改革开放绕不开的话题。同样的,现代诗四十年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和深圳的发展是同步的。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小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这样的华丽转身,就和深圳的一个著名景点——锦绣中华一样,具有高度浓缩的意味。可是,也许是“深圳…[浏览全文][赞一下]
桑子诗的生成我的屋外是8万公顷灰蓝的大湖、原始森林和灰白的雪山,万物都沉浸在柔和、蔚蓝色的大气中。每个黄昏,落日燃尽,天空留下大片灰烬般带着温度的暖。没有一丝完整的线条,没有一片均匀的色彩,没有一个相同的瞬间,一切皆离奇变幻,光怪陆离的阴影和无穷无尽的混乱…[浏览全文][赞一下]
人邻前年,诗人老乡走了。国人说,走了。说得好。人怎么会没了呢?不过是走了。走了的人的背影,是能够看得见的。认识老乡近乎四十年了。最初见他,他三十八岁。我和阳飏去拜访,敲开门,露出一张年轻的脸。我们欲进屋,老乡却堵着门跟我们说话。记不清那一次我们是否进去了。…[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