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大约20年前,我们一家再次重返故乡。与往时不同的是,我们一家将在“故乡”这片土地上常住下来。用我父亲的话说,叫“落叶归根”。然而“故乡”于我,终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我成长的记忆里,童年是在黔桂交界的一座矿山度过的。在那里,我经历了人生最初的启蒙和无忧…[浏览全文][赞一下]
北塔一、石与诗:在诗歌的源头矗立着石头石头作为一个意象,其象征意义无外乎三种:重、硬、动或定。最后一种富于辩证意味,最为微妙,也最具有审美张力所构成的美学价值。在人类最早的诗歌中,石头就以这三种寓意被广泛应用。(一)诗歌中的石头之重也许因为南方植被繁茂,石…[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夫刚1将近一百年前,哈佛大学诞生了著名的诺顿讲座,讲座的主题是“最广泛意义上的诗意”。1967年,诺顿讲座迎来博尔赫斯先生——他的“诺顿六讲”后来在中国出版时书名叫做《博尔赫斯谈诗论艺》——博尔赫斯开篇即说,他快要七十岁了,他把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贡献给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龙应在深夜里擦亮眼镜的人,容易被景物的外观所迷惑“阿贝尔,你到这里来。”“不,我拒绝,你又要拿你的镜子照我。”我那不太令人满意的样子,眉宇间透露的忧虑和不自信,时刻在夸大着痛苦“马尔索,我觉得不能呼吸了。”“谁?天呐,这是每个人都要做的最正常的事情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舸我瘦如走动的竹子,对不起。正如但丁所言,瘦削包含着全部的欲望。我,感到抱歉如果瘦,也是对你们的干扰。抚摸我身体里,毛皮光滑的小啮齿动物,一刹那,静息。我熟悉它们,世间诸般变相:女人,熟水果,钱币,别墅。诗有时如此机械,可以旋转伸缩,剪贴,拆卸,再拼凑。…[浏览全文][赞一下]
哈雷时间贴在墙上,已经斑驳密密麻麻的文字,像掩护着历史的人群逐渐撤退。一个年代的印记在剥脱的碎片中,漏出冷风老父亲在病中,又将报纸糊上一遍是今早新鲜发行的晨报大小合适,内容也不尽相同这堵墙比任何时候都严丝合缝椅子背后的阳光,挪了过来檢视着他,一个群众的真实…[浏览全文][赞一下]
白鹤林收到散文诗人王德宝的作品集《一路走来》电子版时,我同时正在阅读近日刚邮购的、由台湾诗人兼翻译家陈黎张芬龄夫妇翻译的日本俳句大家小林一茶的《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一书。两位原本没有关联的诗人,因为我习惯性的交叉阅读,而在某一时空发生了重叠和比较。而这其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司念随处摘取陈劲松散文诗里密集的佳句,他浪漫主义的想象仿佛是自然天成。“淡淡的香成为那匹白马薄薄的背影”,“一大群草正赶往积雪的山顶”,化静态为动作,打通嗅觉与视觉,草原展现在眼前。“你沉默,雪山便沉默,你开口说话,雪山和神便开口说话,春天便开口说话。”拟…[浏览全文][赞一下]
鹿丁红爱斐儿的散文诗格调清丽淡雅,言辞优美自然,意境悠远玄深,是她追求人性真善美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总体来看,其作品是围绕“人”这一主题展开,即处于不可逆转的历史和文化宿命之下的人的境遇,以及如何对有限的生命进行超越。但诗人落笔的姿态不是面向读者进行说教,…[浏览全文][赞一下]
潘志远《谁能占卜我的命》(北京燕山出版社),薄薄一册,70余章,置于我案头已半月有余。在我收到的诗友馈赠大著中,它算是最薄、篇章最少的一本了。没有砖头般厚实的重量,也没有煌煌数十万言的字数,待我断断续续读完之后,感觉无论是内容的厚实广博、语言艺术的精湛高超…[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俊锋来访【墨西哥】奥克塔維奥·帕斯穿过石块和干燥的城市之夜田野进入我的房间。它伸出青翠的双臂跳动着鸟儿的脉搏,树叶的脉搏。手里牵着一条河。田野的天空也进来了带着它刚刚切下的一篮珍宝。大海坐到我的身边把它最白的长尾满铺在地。静默中涌现一株音乐之树。树上悬挂…[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朦春天的心林庚春天的心如草的荒芜随便地踏出门去美丽的东西随处可以捡起来少女的心情是不能说的天上的雨点常是落下而且不定落在谁的身上路上的行人都打着雨伞车上的邂逅多是不相识的含情的眼睛未必为着谁潮湿的桃花乃有胭脂的颜色水珠斜落在玻璃车窗上江南的雨天是爱人的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钟硕我深夜写下几句总源于不知寄给谁的古老冲动——《杂咏九章·古老的信封》在文化工业盛行、乐于脑洞复制的时代,像“九章系列”这样胸藏万象、道器杂陈,以一种近乎执拗的不可确定性示人的作品并不常见。通常我们以为的现代性(新诗的道统),是指“西方化”,所谓波德莱尔…[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先发1诗是从观看到达凝视的。好诗中往往都包含着一种长久的凝视。观看中并没有与这个世界本质意义的相遇。只有在凝视中,我们将自己交出,又从对象物的掘取中完成了这种相遇。凝视,须将分散甚至是涣散状态的身心功能聚拢于一点,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能力。凝视…[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先发入藏记初冬,种子贮藏了植物神经的颤栗后又被踩入泥土鼠尾草分泌的微毒气息引人入胜山中贼和心中贼,交替涌伏我有人间晚霞似火能否佐你一杯老酒山路发白,仿佛已被烧成灰烬皴裂树干在充分裸露中欲迎初雪枯枝像一只手在斜坡耗尽了力气保持着脚印在种子内部不被吹散哦,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文钢公元759年春,被人们尊为“诗史”的杜甫,时任华州司功参军。在前往战乱后的洛阳探亲返归任上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那时的杜甫,或许从未考虑过诗与时代的关系问题,但他的经历却对今天的我们深有启发。毫无疑问,每一个诗人的写作,都是处于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宋宝伟新时代文学如何表现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当下文学写作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毫无疑问,新时代对文学的精神和使命有新的要求和呼唤,文学需要并且应该有自己崭新的精神与艺术定位,敏锐而深刻地感受和表现时代的脉动,努力在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建构“人类命运共…[浏览全文][赞一下]
[美]威廉·巴特勒·叶芝在当今作家作品中看到的象征主义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在每一位伟大的想象性作家那里也看到了以这样那样形式掩盖着的象征表现”。这是亚瑟·西蒙斯先生在《象征主义文学运动》中提出来的观点。这是一部我应该赞誉的很精致的著作,但是我不能那样做,…[浏览全文][赞一下]
阿苏越尔文学的金字塔上,诗歌一直被奉为塔尖。在这几年,这些我们熟识的观念正在被崭新的现实所质疑和挑战。有人感慨道:诗歌已经沦落为文学金字塔的塔基。套用尼采那句著名的话:“诗歌(原句:精神)曾经是上帝,后来变成了人类,而现在更变成了一般群众。”一方面,诗歌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扎西才让窗外大雨滂沱,室内,却是一个相对静寂的世界。我在窗前站了很久,看到我用不同文体表现过的桑多镇在暴雨之后渐渐安静下来,重新呈现出清晰的容貌。现实中的桑多镇,有另外的名字。起初,我用诗歌来表现她时,她叫羚城。我用散文来呈现她时,她有一个藏族名字——黑措…[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