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51954
    2023-11-09
  • 张敏华1一个人走在白水塘临河公园的绿道上,芦花在风中晃动,泛黄的银杏叶从树上落下来。想起在两个月前,也是一个人走在这里,看到曾经十年未遇的狂风暴雨夹着冰雹,将银杏树连根拔起,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碗口粗的银杏树倒伏在绿道上,树上的青果像冰雹那么大。草地上散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033
    2023-11-09
  • 张洪波没见过逢阳的时候,他在编张家口的文学杂志《长城文艺》,也发过我的诗。《长城文艺》是全国文学刊物搞刊授比较早的单位之一,名声很大,许多文学青年都很向往。真见到逢阳的时候,他已成为我的同事。当时河北省作协主席尧山壁把我们俩召集到石家庄,成了河北省作协创办…[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138
    2023-11-09
  • 田暖推荐人:阳光推荐语:“紫薇花”的花语是沉迷的爱,可首节展现的却是黄昏的雨、灰暗的心,这是为何?作者巧设悬念,又渐次自我揭谜。次节用奔跑的孩童打破梦境,使诗由静转动;“水钻”这一陌生用词,用独特的比喻提示读者:诗不是看到啥写啥,而是想到啥写啥。用“分岔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147
    2023-11-09
  • 王相华推荐人:樊德林推荐语:晒谷子的场景,对于在乡村生活过的人来说,司空见惯。那么,如何在這平凡琐碎的劳动场景中,提炼出生活的诗意,是检验一个诗人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试金石。这首诗,在平静有节制的叙述中,把饱满的感情隐藏起来。用一个又一个熟稔的意象,引领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108
    2023-11-09
  • 推荐人:长安瘦马推荐语:很难想象,由于疾病的原因,包珍妮这个二十岁的女孩,用一个仅仅能动的拇指写下了大量的诗歌,这种精神已经超出了诗歌写作的范畴,让诗歌在不屈的灵魂中陡然升腾出无限的力量。《车窗隔着两个世界》是一首画面感很强的诗,从诗歌层面来说,包珍妮追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127
    2023-11-09
  • 推荐人:安广厦推荐语:驼鹿,多么神奇的物种,看到这名字,眼前便是一亮。诗人江非用第二人称“你”,用简洁的几行字,便将一只本不存在的驼鹿描绘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一只美丽的驼鹿,在悬崖上跳跃、在溪流边饮水、在草地上啃草。“一场漫若山谷的晨雾中,驼鹿若有若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134
    2023-11-09
  • 荣荣推荐人:凯华推荐语:这首诗语言简约,虽短短几句,却收放自如。节奏感把握到位,利用几个细节的描绘,顿挫出诗意。酒即人生,通过酒来表达生命感悟。“喝多少次酒”“再次被几杯酒顶着”,空间中的酒馆与时间中的追索,相得益彰。既有代入的画面感,又饱含沧桑的情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173
    2023-11-09
  • 宫白云吕煊的诗给我的感觉像每日都经过的岁月娓娓而来,不蔓不枝,不疾不徐,有种缓慢的时光味道,就像他的人沉稳、内敛,从容、深邃。眼前的这部新诗集《乡村新物语》,仿佛是倏然从嘈杂的城市重压中脱身而出,转向原生态的自然乡村,给人一种清新澄明之感。维特根斯坦说“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214
    2023-11-09
  • 沈苇2022年10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陆岸的诗集《煮水的黄昏》。无论写江南还是写远方——譬如西域,陆岸的诗歌都具有强烈的视觉色彩和视觉意识,同时具有自然写作的泛灵倾向——人与“世界无限多”的相遇,不仅仅是主体的移动和逡巡,更期待与万物镜像的对视、交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201
    2023-11-09
  • 燎原十多年前的2007年,包括了芒克、潘洗尘、树才在内的十多位诗人在一次诗歌活动中,联合发布了一个《天问诗歌公约》。这个旨在倡导诗人自律的公约共八条,除了诸如“每个诗人都应该维护诗歌的尊严”这类大问题,最后一条的问题比较小,给人印象却特别深刻,“诗人是自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244
    2023-11-09
  • 张博瑞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257
    2023-11-09
  • 王瑞玉欢乐何其芳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328
    2023-11-09
  • 杜鹏城市[希腊]卡瓦菲斯你说:“我要去另一个国家,另一片海岸,找另一个比这里好的城市。无论我做什么,结果总是事与愿违。而我的心灵被埋没,好像一件死去的东西。我枯竭的思想还能在这个地方维持多久?无论我往哪里转,无论我往哪里瞧,我看到的都是我生命的黑色废墟,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266
    2023-11-09
  • 198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人》(漓江出版社)1989年,出版诗集《在一切玫瑰之上》(沈阳出版社)1992年,应邀参加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1992年,参加英国伦敦大学“中国当代诗歌研讨会”1994年,出版《翟永明诗集》(成都出版社)1996年,出版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213
    2023-11-09
  • 王辰龙一讨论2000年以来的翟永明诗歌,绕不开的一个前提就是新诗自身场域在“互联网+”时代的状态。若将2000年以来的翟永明诗歌视为整体,它显示出对“互联网+”时代的敏感。诗人不愿只是重复1980年代中后期既已成立的女性主义文学话语,转而主动关切、整理信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216
    2023-11-09
  • 轻伤的人,重伤的城市轻伤的人过来了他们的白色纱布像他们的脸他们的伤痕比战争缝合得好轻伤的人过来了担着心爱的东西没有断气的部分脱掉军服洗净全身使用支票和信用卡一个重伤的城市血气翻涌脉搏和体温在起落比战争快比恐惧慢重伤的城市扔掉了假腿和绷带现在它已流出绿色分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268
    2023-11-09
  • 陈朴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界在网络化的刺激下,走入了沸点性轨道。当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网络诗歌、口语诗歌、打工诗歌以及女性诗歌、军旅诗歌、公安诗歌、矿工诗歌等各种诗歌名词之时,教师诗歌却一直如群山深处的一潭静水,虽存在于大江南北之中,但却鲜少被提及、挖掘。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287
    2023-11-09
  • 访者:星星诗刊杂志社编辑李斌受访者:甫跃成李斌:你是从何时开始写诗的?为什么在众多表达方式里选择了诗歌?甫跃成:这个要看以什么作为标准了。如果分了行就算诗,那得追溯到连现代诗都没怎么见过的初中作文课上。如果以拿出来给别人看不觉得难为情作为标准,那么大约开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300
    2023-11-09
  • 吕进写诗技法:“有”与“无”诗不是一种“知”,而是一种“悟”。真正的灵感总是不请自来,不思而至。诗人在那美妙、明亮的瞬间既失去了对象,也失去了自己。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无味。作为常人,他已经消失在物我两忘中。他从常人上升成了诗人,听到了人生最神秘的音…[浏览全文][赞一下]

  • 0/52313
    2023-11-09
  •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也是一个格言诗大国,尤其在明清的时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完全可以加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序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诗歌乃至文化的风貌。先秦格言诗,是中国古典格言诗的源头,也可谓第一个高潮,老子、孔子、庄子等皆有许多格言诗杰作。先秦之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