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历史细节罗瑞卿和陆定一是改革开放时期比较开明的老一辈官员。他们的开明,我想与他们在“文革”中的遭遇有关,在罗、陆一级的官员中,“文革”中他们两位的遭遇非常悲惨,如果没有那个遭遇,他们的思想解放达不到后来那样的高度,因为他们早期思想和气质中,本来对知识分…[浏览全文][赞一下]
平津沦陷,胡适向蒋介石上条陈台湾蒋介石档案中,藏有陶希圣致陈布雷函手迹一通,函云:布雷先生:本日下午五时,希同胡适之先生奉谒,未遇为怅。我等以为川越之南下,中国政府只有两种态度:(一)为拒绝其入京,(二)为积极表示政府在决战之前作最后之外交努力。希等主张第…[浏览全文][赞一下]
孟云剑杨东晓等1957,纷纭世事新年第一个小时,在北大燕园“当午夜的钟声敲响第十二响”,八千学子一起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校长马寅初高声说:“兄弟我给大家拜年。”“掌声、欢呼声混成海洋!”中央民族学院四十多个民族的师生用自己…[浏览全文][赞一下]
无聊就去读书,这就是“三上”或“五上”的意义。但读死书与无用的书,有时愈觉无聊。我在满清时代的北京京师大学(即北京大学的前身)读书时,适被张俞人牵挽入援救汪精卫逃狱的集团。事终不成,他们就溜之大吉,而我那时受精神上包袱的苦恼极大,终日等待满清侦探的来临,想…[浏览全文][赞一下]
熊蕾“文革”后的一天,老爹在家里收拾旧文稿。忽然听到他自己在那里嘿嘿笑,我们跑过去看他笑什么,只见他拿着一张纸在那里看着,一边看一边乐,见我们莫名其妙地看着他,就笑着说:嘿,想不到我还写过这样的东西!原来那是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了彭德怀后,老爹写的一份自…[浏览全文][赞一下]
熊蕾对待职位比他高的人,他也一样率真。“文革”中,他敬佩的一些老同志走背字儿了,他会不避嫌疑地去看他们。但是当人家重新上台红起来以后,他就不和人家走动了———除非他受到邀请。他直截了当地跟人家说:“你们有事,你们找我,我是不会去找你们的。”他当年清华大学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熊蕾老爹的有趣,还在他那种给个棒槌就认真的率性,有时会令人不免尴尬。老爹离休后,还总有过去的老同事、老朋友请他去外地参观疗养。人家好吃好喝好招待,但是只要人家征求意见,老爹就决不客气。90年代初,有一次他和我妈妈一起去南方,下榻在某城市当时最好的一家宾馆。…[浏览全文][赞一下]
熊蕾1971年,老爹以周恩来总理助理的身份参加接待基辛格博士对北京的秘密访问。之后,他又参加接待了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的“破冰之旅”。就在这次访问期间,在一次晚宴上,和老爹同桌的美国助理国务卿格林不知怎么,对中国的五星红旗产生了疑问。他问老爹:你们的国旗…[浏览全文][赞一下]
冯仑我们常常讲的人情面子,主要是指在熟人之间的运作。民营企业很多领导总有一个感觉:熟人多了好办事,要用熟人,用熟人可靠。我算了一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熟人实际上也不是都能赚钱的事,相反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成本上的过度支出。举个例子。你开车违规了,闯红灯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老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现而今,过了三九是四九,虽然不用冰上走,咱也一般不出手。这说的是北京,过去一到隆冬就人人袖着个手,然而遇见热闹,也并非只知旁观,而是积极参与,热烈评点,抱着膀子也要争夺那份“话语权”,这叫“袖手而得天下”。而东北和山…[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一辈子没抽过烟,所以卷烟厂从没挣过我的钱。但我后半辈子总跟抽烟的人一块混,又听说被动吸烟很伤人,所以将来是否会死于肺癌还不敢说。如果真是那样,也就太冤了。我虽然不抽烟,但深知抽烟者感到的幸福。遇到写作或办事时思绪停顿,那就点一颗抽起来,或者干脆“点而不抽…[浏览全文][赞一下]
前些天的社会新闻中曾刊过莉桐乡的某“国小”马姓学生问老师道:“什么叫‘马杀鸡?马怎么能杀鸡?”老师们大家商量了半天,弄不出个结果来,只好等孩子长大了自去理会。我想,这节小小新闻的描述可能是记者故作风趣之笔,站在教育立场上可不能如此向孩子故作神秘。正如从前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方冠晴什么人最可恶?当然是借钱不还的人。借钱的时候他像孙子,你去讨债,他就成了爷。几个朋友闲聊,扯起了借债与讨债的话题,越说越激动。舒伟一直闭口不言,待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我跟大家说一件事儿吧———我有个久未联系的高中同学,叫洪宁博。前…[浏览全文][赞一下]
于殿利等作为一本有50多年历史、发行量超过四亿册的汉语语文辞书,《新华字典》拥有好几项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在令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似乎又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新华字典》有的世界之最,却又反映了中国艰难的发展历程。我们在为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修订…[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恽干脆就叫《月刊》上个世纪40年代中叶,在上海,出版了一种期刊,取名就叫《月刊》,就像其时另一本叫《杂志》的刊物,都属于一种无名即是名的风格,显得非常直率。不过,就两者的刊名,顾名思义尚有不同之处:《月刊》的命名着重出版的周期;《杂志》的命名则着重刊物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漱渝“懒人的春天哪!我连女人的屁股都懒得去摸了!”这是章衣萍《枕上随笔》(北新书局1929年6月初版)中的“名句”。又据说他向北新书局预支了一大笔版税,扬言“钱多了可以不吃猪肉,大喝鸡汤”。鲁迅因此在《教授杂咏四首》之三中讽刺他:“世界有文学,少女多丰臀…[浏览全文][赞一下]
钱钢史沫特莱舌战林语堂辩题:中国如何才能统一?被称为“自由民主的舌战”的这场辩论会,曾轰动60年前的纽约。西四十三街的会场来了1500名听众,收听现场直播的电台听众估计有500万到1000万人之众。对垒的甲方是美国人熟悉的畅销书作家林语堂博士和众议员尤德神…[浏览全文][赞一下]
曾昭抡逸事曾昭抡(1899-1967),字叔伟,湖南湘乡人。我国化学研究工作开拓者之一。1920年在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后赴美学习,192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中央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应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刘树杞之邀,任北大化…[浏览全文][赞一下]
民国二年(1913)6月15日,黄浦江畔的上海革命党人云集,孙中山、黄克强、蔡元培、陈英士都来了。他们不是来搞反袁和二次革命,而是来参加章太炎与汤国梨的婚礼。由于来宾众多(据《大共和日报》记者估计有二千多人),礼堂设在天演界剧场,热闹非凡。这一盛大婚礼在当…[浏览全文][赞一下]
戴茂林曹仲彬1953年12月9日,王明全家从苏联回到北京。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对他的身体状况很关心,他回来不久,傅连暲、黄树则便前往看望他,要他继续治疗休息,并以卫生部名义通知各同志不要来看他,以免他疲劳发病。以后董必武又转达了中央书记处各位同志要他继续治…[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