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现实主义写作是一个庞大的现实命题,我只能从表面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入手。什么是文学的初心?再现、表现、宣泄,等等,这些是西方式表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中国式表达,着力点落在文学对世道人心的建设。作为一个文论书籍均有周祥诠释的传统命题,为何还…[浏览全文][赞一下]
引言关心当代文学及当代文学批评的有心人,大概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怪现状,即当前对当代文学批评现状表达不满的,并非那些作为沉默大多数的普通读者,也不是因“常被点名批评”而暴得大名的作家们,而恰恰是来自批评家群体自身,或干脆直接点说,就是作为当代文学批评主要生产…[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思和是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优秀的人文学者。自1980年代初期他开始文学研究以来,一直活跃在学术前沿。在学术、出版、教育三大系统他不断开掘空间,提出具有开创性和生命力的观点,构建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作为批评家、文学史家和人文学者的陈思和通过自信的学术实践…[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尽管一生都在反抗黑暗,但鲁迅是喜欢黑夜的,不仅写过著名的散文诗《秋夜》,还写过《夜颂》《秋夜纪游》(均收《准风月谈》)这样近乎散文诗的杂文以及副标题为“夜记之一”“夜记之二”的杂文《怎么写》《在钟楼上》(均收《三闲集》),另外还有七言律诗《秋夜偶成》和“…[浏览全文][赞一下]
通常称1949年“至今”的中国文学为“中国当代文学”。这个概念更狭义的内涵是指1949年“至今”以中国内地发达地区汉族(包括少数汉化的少数民族)作家为主体、运用汉语写作(或将一部分本来少数民族语言的作品译成汉语)、主要关注发达地区汉族主流社会之主流话题的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关于批评,一连串问题会从脑子里跑出来,比如批评的正义和理性、批评的有效性和武器,等等。最后,是作家鲁敏的一句话刺激了我,决定就谈谈偏见和趣味。自然,所有的批评都不能抛弃角度,角度就是一孔、一隅。角度是偏于通俗的表达,理论和学术的表达应该是维度。对于一个成熟…[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莎2006年6月,壮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戏剧院壮剧团成为壮剧“非遗”的传承基地,壮剧艺术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一个剧种的传承与发展,乃至对一个剧种传承发展的研究,有赖于该剧种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戏剧作品,只有在不断的排演创作的“活体”践行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梁冬华郑军里是当代广西美术界中国人物画的领军人物。郑军里于20世纪50年代末出身于南宁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系瑶族人,自幼受酷爱书法的父亲影响,喜好写字画画。1977年恢复高考后,郑军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受教于阳太阳、黄独峰等名…[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泉台湾雅美人(又称达悟人)作家夏曼·蓝波安在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中,坚持以自己及其民族的海洋生活为蓝本,创作了《八代湾的神话故事》《黑色的翅膀》《海浪的记忆》《黑色的眼睛》《天空的眼睛》《大海浮梦》等海洋文学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海洋原始而神秘,充满了灵性,这…[浏览全文][赞一下]
古远清基于地缘、史缘、血缘的关系,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学者如是说十多年前,我在题为《天南地北的台湾文学》的文章评述“2004年3月的台湾‘总统选举,实际上是一场‘南北战争”时写道:……这种南北分野的现象,早在20世纪末的台湾文坛就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绪论:被蚤患咬噬的作家张爱玲的书信隐含了女性主义的身体乌托邦与伤痛美学的深刻痕迹,在女性传记写作的表述与想象之间,表现较为复杂的异质性,特别难以界定。张爱玲所面临的身体病痛与皮肤有如过度活跃的癌细胞穿透作者的人生与性灵,造成作者日常生活的无常反复以及病…[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秀涛一第一次文代会的提案一直没有正式的公布,仅在一些讲话、新闻报道,以及一些参会代表的日记里面提到,但大都非常笼统,并无详细的介绍。通过这些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先对第一次文代会的提案获得一个大致的了解。1949年3月22日,华北文学艺术工作委员会和华北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丹梦一、“野百合”下的冤魂王实味是以政治冤案留名于史的。1942年春,两篇不合时宜的杂文《野百合花》①与《政治家·艺术家》②把河南人王实味推到延安整风的风口浪尖。此事改变了整风的性质:从反对王明遗留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及党八股余毒演变为纠正极端民主、打击…[浏览全文][赞一下]
谭为宜红日的长篇小说《述职报告》①,是在一系列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历练后的又一成果,作品的成熟与厚重有了坚实的基础,尤为突出的是隐喻话语的建构,以及对于官场语境的解构。其隐喻话语的建构突破了修辞学的一般意义,上升到了作品结构的安排;官场语境则大胆地进行了解构。…[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德明《广西诗徵丙编》是广西陆川人吕集义编纂的一部广西诗歌总集。吕集义(1909—1979)广西陆川人。中山大学毕业后,任教于陆川中学。1940年任广西省政府咨议,1941年至1944年在广西省通志馆任秘书。抗日战争期间,在桂林与何香凝、柳亚子、梁漱溟、李…[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伟林在我的印象中,民国时期的广西作家,能够进入主流文学史的,好像只有秦似和华山两人。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广西作家,都是以散文文体著名。其中,秦似擅长的文体是杂文,华山擅长的文体是报告文学。杂文和报告文学都是散文这个门类中的边缘文体,其文学性有时会受到质疑。…[浏览全文][赞一下]
谢尚发孙频的小说创作带有独特而瑰丽的特征。其独特在于她对偏执者的精神世界进行不懈的开掘,从而把人性中的丑陋、下贱与卑微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这些偏执者的遭遇与生活,总是在旷世奇缘的牵扯下,彰显出瑰丽的一面,在自在的内心,营造出某种高人一等的不屑…[浏览全文][赞一下]
金春平阎连科是带着对“写作”这一艺术行为意义的质疑与重建开启对《速求共眠——我与生活的一段非虚构》(《收获》长篇专号2017年夏卷,以下简称《速》)的文字驾驭。他要在这部小说当中隐匿起来一种自信的态度——小说写作是称职的自我蠡测外在的艺术方法,小说对世界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汪雨萌20世纪的中国是充满变革的中国,作为社会最小单位的家庭,也随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变迁。从20世纪初的反家庭书写和对独立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期待,到中期对一切家庭的根本性消解,再到20世纪末婚姻家庭乃至家族的重新回归,中国现代文学的家庭书写深刻而敏感地反…[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春燕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具有辽阔繁复的语义空间和山河浩荡的结构体式。这部小说拥有不凡的样貌和气度。这是神话、民族史诗、《史记》与《红楼梦》传统的现代实践:它的史性追求和宇宙意识、大地哲学和寓言书写、诗性审美和奇诡冲动,都在历史、现实和想象交织并行的空间…[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