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9376
    2023-11-09
  • 我至今仍清楚记得:1993年4月5日,“张光宇艺术回顾展”在中央工藝美院的展厅开幕,满头银白、76岁高龄的张仃在众人簇拥下,现场讲解,如数家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之后在“张光宇艺术研讨会”上,张仃首先发言,开门见山指出:“当代中国伟大的艺术家张光宇先生逝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367
    2023-11-09
  • 20世纪90年代末,胡传永出版她的第一本书《沉重的乡土》,全书用片断记忆的方式,如同受伤者的喃喃自述,讲述她所经历的安徽乡村,一个女孩成长的伤痛人生,50年代出生的她,历经贫穷、饥饿、歧视、冷漠和暴力及见证死亡的残酷,作为“一个亲历疼痛的人”,她的文字与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319
    2023-11-09
  • 从高雄一路看回的《潜规则》(吴思著,究竟出版社2002年版)基本看完,面对人性、制度、社会、族群,充塞着了解真相的不快,仿佛我们就是一个命该活在雾霾中的民族,不知道是轻微高反还是阅读带来的郁闷,让我开始狭隘起来,还是出去走走吧。走出农建路,下一个大斜坡就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248
    2023-11-09
  • 我对汉语新诗的整体状况有一个私人的判断,即这一百年来,中国并不缺少好诗人甚至大诗人,但真正足以与这种状况相匹配的大批评家,则似乎一个也无。如今的诗歌批评家中最优秀的几位,固然可以称得上勤勉称职,却并无足够的机缘与能力走在更遥远的前头,为向未来敞开的可能性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257
    2023-11-09
  • 时间:2017年8月13日地点:北海市图书馆报告厅人物:陈建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穆涛(《美文》杂志执行主编)廖德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海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张燕玲(《南方文坛》杂志主编)主办:《南方文坛》杂志北海市作家协会张燕玲:各位文友,各位读者,早…[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290
    2023-11-09
  • 一、乐在“科诨”:喜剧艺术的古典传统喜剧美学,是研究喜剧艺术的审美特征。从美学属性来看,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在欧洲,“喜剧的前身是民间的祭神歌舞和滑稽戏”①。若从以“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鸟》《云》等为代表的古希腊喜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257
    2023-11-09
  • 毫无疑问,在当今文坛上,70后作家至少在数量上是创作的主力。他们的名字占据着各个文学期刊的目录页和各种文学奖项的获奖名单,他们中间那些创作成绩得到文学界广泛承认的作家,有大量的学者分析着他们的作品,有意从事文学创作的初习写作者把他们作为学习、模仿的榜樣。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207
    2023-11-09
  • 自“新写实”小说之后,中国作家对于现实的理解便发生了近乎革命性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却是以降低主体写作姿态、消弭自我崇高意志为代价的。它由此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则是作家在现实面前彻底丧失了自由,或者说作家开始任由失控的现实惯性将自我带入无尽的深渊。这个深渊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123
    2023-11-09
  • 黄修己1995年编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编目》,注明“不收无书号之非正式出版物”①,洪亮2012年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目录》,也注明“各种内部印行的史著均未列入”②,也就是说他们只关注正式出版或发表过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而那些在各高校内部流通的中国现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993
    2023-11-09
  • 半个多世纪前,我从湘西大山深处,历经九个日夜,跋涉三千余里到达上海,开始其后长达六年的大学生活时,似乎就注定了钱谷融先生和我的师生之缘。其实,当我走进华东师范大学校门时,我并不知道钱先生是我就读的中文系的教师。对华东师大及其中文系的前世今生,我也一无所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963
    2023-11-09
  • 编者按:7月,华东师大罗岗教授到广西民大授业,我们商定要在本刊曾致敬过许多前辈学者批评家的“现象解读”栏目组发“钱谷融的意义”,以此致敬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传统的开创者之一,并作为10月底为他举办的百岁华诞庆典献礼。“钱谷融的意义”专题由钱先生的信札四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979
    2023-11-09
  • 在《天漏邑》的开头,赵本夫设置了一个源自女娲炼石补天的叙事原型。他在引用了这个精简的神话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任何东西都是有破绽的……天漏村就是天空的一个破绽。”①小说的开篇就提点出了一个特异的空间与悠久连绵的时间,在天漏村这个由原始部落发展成七千多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082
    2023-11-09
  • 实力派作家赵本夫历经十年磨一剑而写成的《天漏邑》,被誉为甚至“应该是这10年来长篇小说的一个巨大的收获”,非常“复杂”(施战军语)……复杂到什么程度呢?复杂到连郜元宝都认为“这本书密度太大,它其实很多章节,很多部分可以独立出来写”,给人感觉是“它是由一个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059
    2023-11-09
  • 汪政+晓华汪政:赵本夫已经近七旬年纪了,居然捧出了这么厚重的作品,这不得不让人敬重和钦佩。这些年文坛议论过一个话题,就是一个作家的创作生命的长短。总的来说有这么个看法,外国作家的创作生命一般比较长,而中国的比较短。极端的例子是一些作家写出了一两部作品就偃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071
    2023-11-09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纸质媒介为主要阵地的传统文学经历了一个不断被唱衰的过程,文学读者群体数量的急剧减少,作家和批评家不再是面向社会问题发言的主流力量,让一些人哀叹,“文学边缘化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昭告了网络文学时代的到来。这种以网络为依托的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045
    2023-11-09
  • 在近二十年来,关于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学与文化研究逐渐成为具有深度、广度和活力的领域。其中,自1970年代末开始的历史阶段,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对此的研究是从当时知识分子对“新时期”的自我认定开始的。根据黄平的考释,“新的发展时期”和“新的时期”等说法最早出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991
    2023-11-09
  • 乡土中国以其历史的悠久性、文明的成熟性和文化的深刻性成为人类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地球空间中区域影响最大、存续性最久、最具有独特精神品质的文化大国。毫无疑问,乡土中国曾经创造出地球上属于全人类的最璀璨的文明。但是,曾几何时,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开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012
    2023-11-09
  • 叙事学研究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和功能。叙事作品依靠合理的结构安排,其意义才得以生成,进而参与对社会的建构。蒙娜·贝克(MonaBaker)教授基于叙事“不但描述现实,还参与建构现实”①这一观点指出翻译即是一种叙事建构。翻译研究应该关注译者、出版者等如何建构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014
    2023-11-09
  • 许多域外汉学家都在关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但是能够真正地深入有“壮怀激烈”“交织血与火历史”①之称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实质绝非易事。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БорисЛьвовичРифтин,1932—2012)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的探索,则以视角敏锐、见解道地著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998
    2023-11-09
  • 主持人季进:众所周知,俄苏汉学研究曾经是海外汉学研究的重镇,涌现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学者,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是,苏联解体后,政局动荡,经济衰落,国家对汉学研究投入减少,大多数中青年学者迫于生计,甚少关注汉学研究,尽管还有少数学者在坚持,但无论是研究深度…[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