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曾经提到“说服力”的概念,他指出:“当小说中发生的一切让我们感觉这是根据小说内部结构的运行而不是外部某个意志的强加命令发生的,我们越是觉得小说更加独立自主了,它的说服力就越大。”①小说的“说服力”越大,对读者来说它所表现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五四”先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被引进中国,此后,随着中国特殊的社会进程,“左翼文学”逐渐占据主流,20世纪30年代更是形成中国左翼小说的“《子夜》传统”。“《子夜》传统”具有上面所说的批判现实主义所表现的广阔的历史内容,同时有着明确的阶级意识。“历史内…[浏览全文][赞一下]
“底层文学”与“新左翼文学”是近来人们常提到的文学思潮,我们可以认为“新左翼文学”是从“底层文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的文艺样式,在关注现实、关注底层上,二者是相似的,而在思想资源与文学传统上,二者则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果说“底层文学”的思想资源是人道主义,更…[浏览全文][赞一下]
“底层文学”自2004年前后发轫以来,在几年期间获得广泛响应,成为近二十年来文坛进入“无主潮”阶段后最大的也可称唯一的“主潮”。正当此热潮似乎即将退却之际,最具代表性的“底层文学”作家曹征路推出了长篇小说《问苍茫》(《当代》2008年第6期,人民文学出版社…[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建功陈华积白亮陈建功与新时期文学主持人:程光炜杨庆祥黄平主持人的话:在新时期文学中,陈建功是众所瞩目的著名小说家和重要参与者、组织者。他的小说《飘逝的花头巾》、《鬈毛》等,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经典意义。在这次访谈中,他以鲜为人知的材料和“当事人”身份向我们…[浏览全文][赞一下]
静水深流式的创作态势2007年,我在短篇小说的年度综述中说:“短篇小说整体上的式微已历多年,现在自然不能称复兴的时代已经来临,但说短篇小说走出迷惘,呈现出回黄转绿、柳暗花明的态势,我以为并非妄言。”①又是一轮春夏秋冬,短篇小说的发展怎样呢?可以说文坛的整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安徒生的爱情在这两百多年的叙事里以“赢得”和“退却”化为神话。而中国语境中的“安徒生爱情”图,又是由诗人曾卓再读俄国理论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夜行的驿车》“点染”而成。几十年来中国文艺界几乎少有质疑曾卓自为《夜行的驿车》立下副标题:“安徒生的爱情”的定论…[浏览全文][赞一下]
侯马徐江:从2007年《他手记》同时在《诗参考》、《十月》等民刊与国刊双线问世,一直到2008年“诗章”系列开始陆续面世,这两年堪称是诗坛的“侯马双年”。相比之下,之前的几年则显得相对沉静。虽然我知道这期间你一直在写,但还是很想听你自己描述一下这种外在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许诺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概括这篇女性主义历史上的奇文,我认为首先有必要对这篇论文的题目作一点分析,或者说修正。因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中所蕴含的双重意义可以为阅读这篇文章的任何一位读者提供一种理解指南。文章的英文标题为TheTrafficinWomen:Notes…[浏览全文][赞一下]
研究语言?体验语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启发,国内学界普遍关注语言包括现代汉语问题。我在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过程中也接触到一些和语言有关的问题,比如“母语的陷落”、“音本位和字本位”、“本体论与工具论”、“同一与差异”、“语言转换与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所崇敬的批评家大概是这样:他们是从哲学上爬下来的,对他们来说,文学是什么,他们并不真的关心,他们关心的问题往往比文学更大、更重要,他们要建构的是他们的体系,文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这样的人具有异乎寻常的辩证能力,他们的大脑就是逻辑,他们饱读,坚实,在必备…[浏览全文][赞一下]
梁鸿就目前而言,张莉的学术研究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现代文学研究,尤其是现代妇女写作发生学和社会性别研究,二为当代文学批评,前者是作为青年学者的张莉,表现为严谨、缜密及对历史、跨学科的掌握能力,后者则是作为青年批评家的张莉,更多地呈现为对当代文学的广泛思考与…[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莉把赵树理与余华放在一起论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它挑战我们的文学“常识”——看起来,赵树理与余华,无论是小说风格、文学追求以及个人道路都存在巨大差异。但是,也的确有将他们共同论述的必要:他们都拥有名叫“福贵”的主人公,两个福贵形象有很多相似性——他们都是农…[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莉我深信文学依赖智慧和创造的光芒。我知道文学批评有一个高度。例如巴赫金。作为批评家,巴赫金并未远离文学,但是,他的工作却照亮了文学以外的世界,甚至改变了我们感受世界的方法。思想体系源出于文学,但又照亮文学,这是伟大批评家的境界。伟大批评家们须仰视才见,但…[浏览全文][赞一下]
茅盾文学奖引发热议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出《秦腔》、《额尔古纳河右岸》、《湖光山色》、《暗算》四部获奖长篇小说,结果公布后引起社会的热议。热议本身也证明了茅盾文学奖仍然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项全国性的文学大奖。因此施战军说:“新一届茅奖评出来后,人们对长篇小说似…[浏览全文][赞一下]
孟滨艺术创作过程是新形象与新意象的组合艺术创作过程通常分为艺术体验(生活累积)、艺术构思(构思创作)、艺术表达(意象物化)三个阶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这三个阶段交互影响而且密不可分,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才能创作出生动、凝炼具有感…[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新当代潮的区域解读(1990—1999)1990年有两件作品非常地引人注目。一是石向东的雕塑《胜与败》,二是雷德祖的连环画《邓小平传奇》。石向东从这一件作品起,完成了对现代雕塑语言的创作转换,并由此走向成熟和辉煌。雷德祖在这件作品完成后一年病逝,于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岩移民文学遭遇平坦世界多年以来,移民文学的作家一直是异域世界的探索者、异域体验的展示者和异域风情的转述者。改革开放以来,移民文学继续通过强化这些异域经验、体验或风情,给内地读者提供从未有过的精神粮食。在这些作品中,留学美国的作家不但让纽约第五大道、华尔街…[浏览全文][赞一下]
邱贤毛水清继《莲心集》、《流云集》之后,于2007年推出《晚风集》。《晚风集》有“故乡忆旧”、“情系南京”、“北海岁月”、“访美之旅”、“八桂掠影”、“走南闯北”、“唐诗之路”、“短评·随笔”与“心海微波”九辑,共收录毛水清先生的七十七篇散文,多为2000…[浏览全文][赞一下]
新时期以来,我国散文创作进入一个全新的繁荣时期,散文作家与散文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由于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报刊杂志与出版渠道的迅猛增多,各种散文创作日趋活跃,渐成热潮,形成了老生代散文、女性散文、文化散文等多元化的创作格局。其中,所谓“老…[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