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9892
    2023-11-09
  • 武新军近些年来,由于知识界的分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出现了杂语共生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持不同价值立场的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述出现严重分歧,相互之间唇枪舌剑,很难真正对话与沟通。这有点像“盲人摸象”,摸到尾巴的说它是根绳子,摸到腿的说它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919
    2023-11-09
  • 侯桂新洪子诚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的大家,1999年私家撰述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使他著名文学史家的身份进一步得到确认。相对于已有的各家文学史,此书在不少方面都有有力的突破,在当代文学史的撰述上给人深长启示,也引发了许多讨论,包括总结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916
    2023-11-09
  • 徐妍在当下市场化潮流中,谈论儿童文学的批评尺度,显然不合适宜。客观地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受到市场化冲击的时候,儿童文学似乎应该对市场化时代怀有感恩之心。至少,与被边缘化的成人文学相比较,儿童文学在市场中的读者群、发行量一直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甚至有一种增长的势…[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937
    2023-11-09
  • 张国龙张燕玲所谓“成长”,英文为Growing-up,具有“生长而成熟”、“向成熟阶段发展”之意。在文学书写的诸多主题中,“成长”与“爱”等一样,不但常写弥新,且具经典性和永恒性。文学诸体不约而同对“成长”主题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但从文体优势、开掘深度、取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984
    2023-11-09
  • 中国儿童文学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分化期”文学史的开展是否存在规律?文学的历史中发生的诸多现象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偶然中有着必然性,还是必然中有着偶然性,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文学史中的现象之间是彼此孤立的,还是彼此相关联的?在试图描述十余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966
    2023-11-09
  • 曹文轩编者按: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办,接力出版社、桂林市委宣传部承办的“全国儿童文学理论研讨会”,于2009年4月14-15日在桂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专家四十余人,就一系列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期刊发几位专家发言,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125
    2023-11-09
  • 林岗这个题目来自申霞艳对自己批评理念的诠释。她说得非常传神:“批评是对另一种生活的思念。”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过着这种生活,但无不遥望另一个世界,思念另一种生活。这是人存在的本性,也是批评的本质。借助批评,我们遥望另一个世界,思念另一种生活。我和申霞艳认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088
    2023-11-09
  • 张柠一申霞艳谦虚并害羞地称自己的批评为“审稿意见”,认为这种批评会“让人笑话”。她之所以对“审稿意见”这个词比较敏感,是因为写“审稿意见”曾经是她的工作,是因为这种写作有随时变成“公文写作”的危险,像许多职业编辑那样,久而久之就陈词滥调、自我重复,进而厌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079
    2023-11-09
  • 申霞艳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上,让大家记住西海固的回民作家有两个:一个是特立独行的张承志,另一个是沉默寡言的石舒清。张承志用大刀阔斧将西海固的天空推到我们面前,石舒清用精雕细琢将我们带到西海固的土地上。张承志的书写就像光,石舒清的叙事恰如影。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129
    2023-11-09
  • 谢泳一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可以理解为,一种学术传统在时代习气中的升降命运和长远影响如何在一个学者身上由显而隐,最终还原为一种稳定学术传统的过程,王瑶晚年多讲“清华学派”,其中寄托了对自己曾受陈寅恪影响的怀念。不过,一种学术生命力的顽强延续,有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205
    2023-11-09
  • 金理陈思和《文学理论卷》第二卷定名为“思潮与争鸣”。其实文学理论的建设与文学论争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它与第一卷的分工仅仅在于:第一卷的内容偏重于基础理论的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建设,第二卷的内容更多是偏重于文学创作,与当代文学创作思潮直接相关。因此有关本卷的介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190
    2023-11-09
  • 南帆一何谓现代主义?——尽管络绎不绝的著作已经汗牛充栋,但是,各种阐释仍然没有一个尽头。这首先表明了西方文化对于现代主义的久久震惊。现代主义放肆地践踏传统,亵渎经典和大师,并且企图在文化废墟之上重铸一批面目怪异的语言产品。迄今为止,还是有许多人回不过神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190
    2023-11-09
  • 申霞艳说来真是要让人笑话的,我的文学批评源自我的审稿意见。就像弗洛斯特的那条“未选之路”一样,每个人由不同的道路接近自己的命运。2002年,我调到《花城》杂志工作,那张桌上已经堆积了几大摞自由来稿,我一坐下,稿件就没过我的头顶。编辑身份所带来的阅读训练就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211
    2023-11-09
  • 谢森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谢森…[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321
    2023-11-09
  • 白烨2008年间的中国文化态势,一方面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基本格局中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与本年度发生的一些重大社会事件密切相关。从基本格局方面看,自进入新的世纪之后,中国文化在经济的强力推动和社会的全面开放的有力影响之下,日益呈现出多样与多元的状态,各种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408
    2023-11-09
  • 何文雯浙江、查士标、孙逸、程遂这些名震清中期画坛的新安四子,以貌写家山,不泥古而慕古的笔墨,疏淡清逸的风格无疑深深地影响了六十岁之前的黄宾虹。由于徽商的富裕,歙县虽居万山之中,藏书籍字画古今名迹,尤胜于江浙诸省。黄宾虹可谓得瞻精美,博览群书。这个阶段可说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463
    2023-11-09
  • 伍小东在信息化高度发达、沟通日益快捷频繁的今天,在文化艺术上,致使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消失与模糊化已成为这一时代的特征之一。那么,地域性文化如何在这么一种时代背景下发展自我的文化特征、形成自我文化的方式和机制,使其在文化格局发展中呈现自我并成为当代文化中不可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456
    2023-11-09
  • 罗小凤每一代人都要面对自己的“年代语境”,“70后”(即指70年代出生人)一代女性小说家无法不面对当下文学界对这一代的总体话语倾向。棉棉、卫慧等女性小说家对于青春、爱情和生活的游戏姿态已让“70后”罩上轻飘和浮躁的标签,然而,广西的“70后”女性小说家以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407
    2023-11-09
  • 李建平王敏之先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广西文艺界最重要的评论家之一。他1979年10月到广西文联工作,2008年1月去世,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文学成就,主要就是这30年在广西文艺评论界实现的。我1982年大学毕业来到广西文联工作就认识王敏之了,20多年来,从他那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515
    2023-11-09
  • 陈巧燕八桂舞台好戏连台,佳作不断。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和桂剧《大儒还乡》这三部表现广西人和事的作品,多侧面地展示了广西丰富的文化底蕴,相继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并以较高的艺术水准进入全国的视野。广西实现舞台艺术精…[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