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高家大院内,高敬之张开双臂走向高昌庆,高昌庆兴高采烈地也张开双臂迎向父亲,跟在父亲后边的三个姨太太突然伸手捂住张开的嘴,惊讶地看着高昌庆身后。高昌庆回头,看见钟武正举着枪朝他走近,他转过身,钟武扣动扳机,枪响了,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捂住流血的伤口,…[浏览全文][赞一下]
二十六白县长这几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沈立仁又打来了几次电话,催问胡志雄办的事的进展,是不是开始行动了。沈立仁还警告他,如果不能加快行动,还是请白县长另谋高就,这县长就别当了。因为派驻清宁县和磨盘的驻军很快就会到了,而且是刚刚从省外打日本人的战场上撤下来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二十五高昌庆这种浅薄、无聊透顶的人怎么还当上南华公司的总经理?莫非真的政府部门人才不济。过去,高昌庆厚颜无耻地穷追,那时彼此还是单身,不足为怪。现在彼此都已婚嫁,婚嫁了还这么厚颜无耻,明目张胆地拆散她与钟武的关系,看来高昌庆说什么一笔勾销什么的全部都是为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二十四梨溪村这些日子悄悄在变,村里有人搭起了棚子,建了灶台,生火开起了小饭馆,也有人搭了个棚子,开起了小酒馆,商铺也增多了好几间。虽然马帮往来少了,但南华公司的码头建好了,铁矿石矿山也建成了,南华公司好几百号人,闲的时候也有到村上来溜达的。每到夜里,那些棚…[浏览全文][赞一下]
二十三陈玉兰这几天总是心神不定,恍恍惚惚,做起事来总是丢三落四,打了盆水又忘了抹布,上课拿了作业本又忘了课本。丈夫的事情使她猝不及防,她这才想到与教会的风波时,侯校长请来了几名记者,丈夫都因故避开,都是支使自己和吴大伯出面。父亲和侯伯伯来梨溪,可能是因为父…[浏览全文][赞一下]
二十二钟武这些日子总是心神不定,总感到有什么危险在一步一步的朝自己逼近,朝自己袭来,这种感觉压得他时常喘不过气来。高昌庆已经掌握了自己的踪迹,为什么不抓呢?他想来想去无非不过是怕抓了自己引起梨溪人的不满和反抗,影响他现在的工作的推进,造成动荡。如果是这样,…[浏览全文][赞一下]
二十一高昌庆这几天也没有闲着,他督促开矿的工作有了进展。铁矿石开采已经成功,矿石通过设有轨道的翻斗车被推到码头堆积起来了。再过一两日便可装船运到重庆的大渡口炼铁厂去。几百号人都在忙碌地工作,而只有煤矿进展不大,开采煤炭的设备和材料都已经运来备齐了。封梨溪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二十、利诱高昌庆去梨溪的队伍规模和排场不算小,秘书、两名采矿的工程师、一个排的警卫,浩浩荡荡地到梨溪。他与两名工程师各乘坐一抬滑竿,高昌庆戴了个南洋帽,架了副墨镜,身着浅色西装,坐在滑竿里摇摇晃晃地走过梨溪村庄的街道。梨溪人见到这支与众不同的队伍,和躺在滑…[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九才开春,天气还十分寒冷,依旧像冬天一样冷雨寒风把太阳都吓得躲进了厚厚的乌云里。但梨溪已早早地开始为播种做准备耕田、犁地、耙地忙得不停。耕牛不够用,这家耕完地又借给另一家犁田,一二十条水牛整天轮番被驱来驶去,几乎都在田地里拖着犁头拖着钉耙吃力地被鞭子驱赶…[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八梨溪出现了难民潮以来的平稳和祥和的景象。村里的小商铺又增加了两三间,挖出的煤炭只要堆放在码头足够装几船,胡老板派来的船只就会立即运走,而且煤款也按时结算兑现。虽然价格低了些,但除去挖煤的工钱,还能剩余些钱凑集起来逐步偿还欠账。这年冬天,还没到过春节的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七磨盘区政府派出的税务稽查专员姓刘,四十多岁,人略微发胖,眯眼,表面一看人还和气。他穿套中山装,上衣胸前别了枚青天白日徽章,连风纪扣都扣得紧紧的。他骑了匹瘦马,又老又瘦。那马走得有气无力,疲惫极了。马的后边跟了个文书,和两名背枪的税警。文书和警察都是瘦高…[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六梨溪终于缓了过气来,暂时过上了平稳的日子。秋粮已收获完毕,运送煤炭的船只往返于磨盘、清宁县与梨溪之间的码头,换回粮食主要用于偿还欠教会的债。陈南堂捐赠的两百块大洋已经在开春之前就购回优质的稻种,秋季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收成。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梨溪突然间来…[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五梨溪的两艘帆船往来于磨盘,清宁县城。每次返航,除去艄公(舵手)和船员的开销,能挣回千多斤粮食,比租船整整多出了一倍。船一开航,梨溪人已有人搭乘帆船去磨盘和清宁县了。磨盘和清宁的商人也知道梨溪这地方有两千号人,也有几个商人尝试到梨溪村来开了商铺,卖些日杂…[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四侯朝闻一行人离开梨溪后,梨溪村的村民在饭后茶余之际,议论了好一阵子。大家都喜欢交头接耳,你说我传,说得绘声绘色。“知道不,人家钟武和陈老师都是侯县长的学生。”有人说。“看不出哟,县长的门徒,难怪那么有学问。”也有人说。“人家陈老师人长得漂亮,家里好有钱…[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三宁山县的陈南堂的宅院这几天也不平静。陈南堂焦急,夫人絮絮叨叨。陈南堂从收到女儿陈玉兰的信就心急如焚,整日坐卧不安,而夫人则是整日哭哭啼啼,闹着马上要去把女儿接回来,绝不能让她在山里头活受罪。她要从此把女儿留在身边,不允许她再出远门。陈南堂虽说是女儿蒙骗…[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二梨溪的老住户有一家断粮了,又一家断粮了,紧接着第三家、第四家也相继断粮了,揭不开锅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仅村民慌了,灾民也慌了,纷纷跑到河坝去找粮食找吃的了。地里红薯已经被灾民刨出来连带泥土吃掉了,刨得只剩下乱七八糟奄奄一息的苕藤满地都是,还有成熟…[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一天刚蒙蒙亮,老冯家媳妇打开门去取柴火,就看见院子的屋檐下坐着、蜷着一大群流浪汉,顿时吓了一跳。她吓得赶紧跑进屋,关了门,叫醒还在熟睡的老伴。“啥事惊惊慌慌的?”冯老汉揉着眼睛起床问。“外边好多人,好像是叫花子,吓死人了,一大堆人。”冯老汉媳妇说。“把灯…[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陈玉兰和吴小运一踏上梨溪的土地就引起村上不小的轰动。引起轰动的不是她这次的使命,协调教会与村民的土地纠纷而是两个马夫牵着马匹负重的驮着的物资。几大捆货物在学堂操场卸了下来,除了学习的用品,那些体育用品令围观的村民感觉新鲜,稀奇。篮球、排球、乒乓球及球拍,…[浏览全文][赞一下]
九这次出山,钟武和吴老汉为陈玉兰作了些准备。从吃的到雨伞,再到途中露宿时搭棚遮风挡雨的都安排妥当了。陈玉兰和吴小运临行时,钟武、吴老汉和两个兄弟以及吴小秀的堂哥一行人送到了石拱桥头。钟武总感觉愧疚,觉得办这些事情应该是男人出面。而今又要劳累妻子出行,担当梨…[浏览全文][赞一下]
八清晨天刚亮,钟武就起来了。他随便喝了碗粥,放下碗,说了句“走了。”就出门了。正好碰见吴老汉带着吴小秀和吴天云、吴天名他们各自的儿子也赶来了。吴小秀趁人不注意地时候,塞了张玉米饼到钟武的手上。陈玉兰那时正双臂交叉倚在门框上望着他们。“钟武哥,你饿了的时候吃…[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