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校园
文章内容页

不爱运动,是因为太爱动脑

  • 作者: 意林12+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761
  • 游识猷

      心情不好,不去运动了;心情特别好,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去运动了;天气不好,雾霾严重,不去运动了。我们总会找各种理由让自己不运动,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原来自己不爱运动是有原因的。

      先来做个小测试:将你觉得符合自己情形的陈述都打个钩,然后数一数哪一栏的钩更多。

      思考者

      ·我以思考为乐

      ·我喜欢那种需要想出新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工作

      ·我能从深思熟虑中获得满足

      ·我喜欢生活中充满了待解决的难题

      非思考者

      ·对我而言,思考不是件樂事

      ·只有迫不得已时我才去思考

      ·比起思考长期计划,我宁可想些近期的小计划

      ·我会尽量避免那些需要深入思考的情况

      这是简化版“认知需求”测试,测的是“你究竟有多爱动脑”——对“思考者”来说,动脑和食物、水、空气、Wi-Fi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内在需求”,但对“非思考者”来说,动脑则是外界强加于己的苦差,可免则免,能逃就逃。

      逃到哪里去?“非思考者”更愿意向外寻求刺激。结果,“非思考者”就做了更多的体力运动。2015年,美国心理研究者托德·麦克尔罗伊在大学生里找出30个“思考者”和30个“非思考者”,给他们戴上了监测运动量的腕带。一周后数据回来,麦克尔罗伊发现,“非思考者”在周一到周五的运动量显著高于“思考者”,周末两天则两者差不多。可能跟周一到周五的课程需要思考有关,当“思考者”坐在那里琢磨难题时,“非思考者”早就厌烦无聊,将课本一丢,出去玩闹跑跳了。

      然而陷阱出现了:假如你热爱动脑,你会不自觉地选择静态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偏偏不利于大脑。

      在大脑急剧进化的那段日子里,我们的祖先每天步行10至20公里——这是人类学家理查德·兰厄姆的估算。而且别忘了,他们的路可是遍布荆棘的;有时翻山越岭,有时涉水下河,有时还得跟猛兽来个自由搏击或者短途赛跑。比起如今的“朋友圈步行一万步”,祖先们的运动量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而运动量将决定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你的大脑将怎样变老。

      无数研究显示,最能预测“80岁以上仍思维敏捷”的因素,就是运动。大脑是我们体内最耗能的器官,而运动不仅能改善大脑供血, 让它平稳地得到糖分和氧气,还能调节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让大脑保持愉悦轻松的状态。比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沉思者,运动者的长期记忆、推理、专注能力等,统统胜出。假如你勤勉地使用身体,你的大脑就会越用越灵光。如果你坐在那里思索,虽然能收获一些短期的思维乐趣,但长期看来却是在扼杀大脑。

      需要多少运动呢?先从每天散步20分钟做起,这样就能将大脑未来中风的风险降低57%。然后再渐渐增加到每周2至3次的中等强度运动,慢跑、打球、游泳、举重……有氧无氧,随你挑选。只要你喜欢、能坚持,都是好选择。还要学会无视脑中“让我再思考一会儿”的渴望;很多时候,思考者不运动,是因为思考更有趣。但为了长久享受这种乐趣,还是从书桌前站起来吧。

      (竹之语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本文标题:不爱运动,是因为太爱动脑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0851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