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而不信”问题之我见

  •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068
  • 王彩霞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学而不信”的问题一直存在,影响了学生观点的接受、知识的掌握、态度的转变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妨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观念,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实现合作学习和互动教学,让学生既愿意学又乐意相信思想政治课上所传授的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其加以运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学而不信高效课堂2013年6月9日,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大部分考生都已经高考结束,作为班主任的我送完所有的学生后回到办公室,却发现桌子上多了一本《圣经》。问了一下才知道是高三毕业班的一个男生送的,他给高中三年里教过他的政治老师,每人送了一本《圣经》。这个事让心里为之一震,他一定是特意高考结束后来送的,这个学生平时上政治课的时候得有多煎熬呀。很明显,政治课上讲的许多内容他都不信,之所以学完只是为了会考、为了高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而不信”的问题一直存在,但教学十年来我并没有太深刻的感受,也没有认真思考过。仔细想来,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学而不信”影响了学生观点的接受、知识的掌握、态度的转变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妨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而不信”的问题。

      一、“学而不信”问题产生原因

      “学而不信”问题在多数学科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以思想政治学科为甚。本人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四方面因素:

      1.学校教育。

      “重知识、轻能力、忽视觉悟”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许多理科班政治老师上课都不讲解,只是让学生划划背背,能够应付会考就好,使思想政治课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社会不良因素的存在。

      在道德风尚下滑的今天,人们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谈赚钱、讲享受等等,生活在这种氛围中,抵消和冲淡了思想政治课上的正面教育。学生认为政治课讲的内容不符合社会现状,于是一踏出校门,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好风尚转眼间被虚伪、浪费等行为取代。

      3.家庭教育的失范。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可是许多家长没能很好的做到言传身教,说话办事不注意影响,学生在家里长期耳濡目染,甚至部分家长的劣习在自己孩子身上根深蒂固。

      4.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

      (1)知识掌握有缺陷。例如,《政治生活》中讲“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时候,由于一些学生对政治自由没有准确理解,把公民的政治自由理解成绝对不受限制,于是产生了中国公民根本没有政治自由的想法,对课本知识不以为然。

      (2)政治是非模糊。例如,《政治生活》中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的时候,一些学生由于受某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认为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更民主,更能够解决中国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抵触情绪。

      (3)思维方式不成熟。例如,《经济生活》中讲 “市场配置资源”时提到“市场决定价格”也是对的,一些学生不能理解,认为“市场决定价格”就是“供求决定价格”。于是就产生了与价值规律的知识点不一致的困惑。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即从现象上思考问题,而不是运用理性思维从本质上思考所造成的。

      (4)道德感缺失。例如,《哲学生活》中讲“人生价值的实现”时,一些学生因为看到社会上存在着“少劳多获,多劳少获”,甚至是“不劳而获”的不公平现象,心理产生不平衡,因此内心不愿意做“讲奉献,不计报酬”的“傻事”。因此,对于课本说法往往只是嘴上说说,心里却另打小算盘。

      二、“学而不信”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学而不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生的成长产生了阻碍作用。

      1.从学科目标实现方面看。

      “学而不信”问题妨碍了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观点的接受、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知识的深入学习。例如,片面夸大“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妨碍学生对“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掌握。

      2.从学生成长方面看。

      首先,影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如,一些学生对课本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就会导致他们价值观模糊,不能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

      又如,个别学生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产生偏差,就会造成他们在经济生活中不能坚持“诚实信用”、“公平”等原则,出现制假售假、偷税漏税骗税等丑恶行为;在政治生活中则会漠视法纪,做出侵害其他公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等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endprint

      本文标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学而不信”问题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0974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