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彩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语文教学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前沿阵地,只有我们真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能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不教”和“渔”的目的。就目前而言,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呼声的不断高涨,随着江苏“洋思模式”和山东“杜郎口模式”思想的渗透,我们的课堂模式与方法、课程理念与意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还很大程度上处于“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不能逾越的,因为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养成,因为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培养和发展。
为了尽快让学生走出这个阶段,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前沿阵地作用,在课堂中应用有效的方式,形成课堂“风格”,让学生在教师的“教”中形成习惯,最终实现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我们学校在洋思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课堂改革,形成了自主的课堂模式,即“农村高效课堂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共同解惑,然后再对所学的只是进行巩固和提升,介于此,学生在阅读这块的学习上,我们也尝试了这样的方法,所以有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教师要长期坚持课堂阅读教学的一种习惯,形成你的一种课堂阅读教学“风格”。而且要注意你的这种风格是有益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习惯可以让学生非常明确的知道:我节课首先要做什么、其次要做什么,他就会去主动的完成你安排的任务,长久了就形成习惯了。习惯一旦养成,每当阅读的时候,他都会无意之间重复你预设的步骤,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
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我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英雄故事,并让其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我加以引导:“看来大家对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总统里根对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吧。”
以上两个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其次,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升阅读能力,尤其是自主阅读中怎样才能抓住文章的关键去领会文章饱含的思想内涵。这是阅读的最终目的,也是最难以实现的。所以,语文阅读课堂中以下几种能力是必须形成的:一是能自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工具书等了解作者及解决文章中不能理解的字、词的含义的能力,即首先做到无障碍阅读;二是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明确最能反映文章内涵的段落、文字;三是能自觉的诵读文章,诵读中品味。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悟。”;四是能与同学合作探究,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解决问题。
再次,要充分重视阅读课堂的课外延伸。如:鼓励学生收集与课内有关的丰富的课外资源。以一些课文为基点,向课外相关文章拓展。拓展的方式是多样的:以某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冰心的《纸船》,可分别将其与席慕容的《乡愁》、泰戈尔的《纸船》作对比阅读。以某位作家的某一作品为基点,向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学习《匆匆》一文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的书籍中,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和故事。有些学生就收集到了很多:有李大钊的“我认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有斯宾塞的“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有鲁迅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是你愿挤,总还是有的。”有但丁的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还有的学生收集到了“今日歌”、“明日歌”。还有的学生收集到了“车胤聚萤读书”“猫头鹰的启示”等意义深远的故事。又如:组织一些综合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做。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我鼓励学生课外收集有关绿色环保方面的资料,要求他们动手做环保方面的手抄报,学生通过亲自查阅资料,动手做实践活动,得益非浅。“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
最后,要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注重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积累与借鉴阅读活动,最能检验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情况,最能发现我们的阅读中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定期组织一些阅读活动、主动参加各类读书活动并撰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使阅读课堂养成的自主阅读习惯和形成的自主阅读能力得以巩固和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下,每个人的终身阅读成为不可或缺的良好习惯和技能。让我们在阅读课堂中努力吧!让我们的学生在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发展中终身受益。这,也恰好是我们教学成果传承的最理想方式和最终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