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283
  • 程晓东

      摘 要:在小语教学中,阅读训练是很重要的环节。通过阅读,可以识音,可以辩字,可以明义,可以析理、可以知书,可以达理,也可以冶性。不过,阅读要讲究方法,要讲究艺术,正确的引导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学生有规律学习开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设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花钟》一课,学生对花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關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方面,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有所确立,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手段等也有所优化;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在课堂上,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人交流合作的学习。

      1.“教师中心论”的影响。

      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要么是越俎代庖,“照案宣讲”,学生对教师是盲目迷信;要么是千篇一律,“满堂问”的作品分析模式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这样,既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又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信息交流的贫乏。

      学生平时的交流大都为师生间认知信息的单向交流,即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而缺乏情感、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信息的综合交流。另外,由于交流渠道的偏狭,导致学生不善于与他人互助合作,共同获取多种有利于学习的信息。

      3.学生个性培养的忽视。

      在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为完成教案而教的现象,学生不能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力。在教学活动方式上,教师过于偏重“求同型”。如课文统一要求读几遍,答案强调符合教师的理解、教参的提示等等,缺乏对学生独特个性、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外,由于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主阅读。

      以上弊端,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成为一个个整齐划一、缺乏个性的“标准件”,而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未来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的原则

      基于小学教育的新形势和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敢于革新,大胆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在认真分析传统教学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博采各种教学理论的长处,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改造传统,使新理念在现实中真正扎下根来。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让学生从小开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1.让学生“动”起来,参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

      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的是教师一方的动,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与记。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他人预先选定的知识,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行为多受直接兴趣的制约,学习兴趣不稳定,而且多数缺乏学习动机。没有要求学习的内在愿望,当然就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所以,我们应该把阅读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是动口、动手,更是动情、动思,把肢体的动与思想感情的动联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置一些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比如联系教学和学生实际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的分角色朗读、表演,再现课文情境的绘画,引人入胜的讲述等等。学生动起来,才能实现师生与生生的互动。

      2.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协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进行有意义学习。

      “互动”教学的目的,不是使学生掌握固定的知识内容,而是让学生利用自己己有的经验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进行相互作用。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实现有意义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科学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情感体验。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知识与经验的不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他们的新知与已知之间架起一座认知的桥梁,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茅塞顿开,能够自主感悟、体验文本,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到达知识的彼岸。

      3.通过不断的反馈和矫正,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其实质是进行“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这种不断的反馈和反复的矫正可以增强互动的效率。但布卢姆的策略的不足在于他单纯强调外来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矫正。“互动”教学则主张在教师的评价和矫正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强调同学之间对信息的反馈,相互评价,这是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整体素质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晓珍.指向阅读能力的阅读策略教学——特级教师何必钻《跑进家来的松鼠》课例剖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7,(08):14-15.

      [2]郝春梅.巧用教学留白,尽显小学语文课的智艺风采[J].语文天地,2017,(18):22.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2165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