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的成功率

  •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994
  • 崔冬冬

      摘 要:我认为初中学生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的加以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应着重抓以下方面:

      一、物理实验的成功率

      物理实验的成功率,是衡量物理课本味品质优劣的标志。如果实验失败,就会导致本味的变质或丧失,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保证物理演示实验有较高的成功率,教师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反之,学生对测量准确与否心中无数,操作可随意进行,这样会使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落空,同时也大大影响物理课的本味。

      二、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实验。因为单纯的讲实验,便贬低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于理解和接受。可利用进行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

      我们主要采用将边学边实验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的展現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优化物理实验

      或许有的物理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实验,是经过很多教育专家审定的,只要按教材做好实验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改进优化的必要。其实不然。教材中的实验并非个个都十全十美,其中有的实验在取材、原理、步骤、可信度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改进优化。

      比如,中学物理教材里有一个固体变形演示实验:用手捏压装满水的圆柱体玻璃瓶(瓶盖中心开孔并插一玻璃细管),玻璃细管中水面上升;松开手,水面又降回原位,这说明瓶子受捏压时发生形变。对这个实验,有的学生却提出水面上升不是因为瓶子形变,而是由于手的温度较高,瓶中的水吸热升温体积膨胀所致。为了消除学生的误解,可将圆柱体玻璃瓶换为椭圆柱体玻璃瓶,先沿短轴方向捏压,细管中水面上升;后沿玻璃瓶长轴方向捏压,细管中水面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从而使学生确信水面的升降是玻璃瓶形变的结果。如此小改进,使实验可信度大增。可见,改进优化物理实验,既能使物理课的本味变得浓厚,又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生活中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无不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

      (1)测量范围。(2)最小刻度。(3)零点及其调节方法。(4)使用方法。

      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

      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分组实验。如在滑动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后提出:

      (1)滑动摩擦力可能跟压力大小有关;(2)滑动摩擦力可能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3)滑动摩擦力可能跟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采用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从上述实验目的和实验出发设计实验,选择实验器材。

      师生共同动手进行实验,记录拉力的大小,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推理、概括,归纳出结论。在这种“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新教学模式下充分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教师创造性的“导演”“设计”“协助”“引导”下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带着问题,富有独特个性地去学习。 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

      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有序的良好氛围。

      本文标题: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的成功率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2758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