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校园
文章内容页

刻骨铭心的两件事

  • 作者: 读者·校园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388
  • 张达明

      

      我国当代著名报人、原《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生前对朋友谈起母亲对自己的两次教诲时总是饱含感激之情:“这是我人生中记忆最深刻的两件事,事情虽然不是很大,却是我人生路上的清醒剂。每当有片刻的迷惑时,我就会想起母亲的那两次教诲,脑子也就立刻清醒了许多。”

      范敬宜于1983年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一年后,调文化部任外文局局长。从东北调到首都北京,无疑在仕途上又上了一个台阶,他当然很高兴。在安顿好工作后,他立即给远在上海的母亲写信,报告了这一喜讯。但令范敬宜没想到的是,母亲在接到他的信后,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高兴,只给他回了简单的8个字:“位高坠重,君可休矣。”范敬宜捧着母亲的回信细细咀嚼,顿觉涵义颇深。

      范敬宜又给母亲回了一封简短的信,写道:“请母亲放心,儿子一定时时记住并实践母亲的教导与期望。”

      1986年,范敬宜的工作又有了调整,担任《经济日报》总编辑。这年4月,他得知母亲生病,就回上海去看望。在准备返回北京时,见时间还早,就想和母亲再聊一会儿。母亲对他说:“还是早点去车站,免得误了点。”他对母亲说:“不用着急,《文汇报》的总编马达一会儿派车来送我去车站,时间来得及。”他话音刚落,母亲就发火了:“你又不在《文汇报》工作,凭什么要人家派车送你?还不赶快回了人家!”

      母亲这一怒吓得范敬宜赶紧打电话给《文汇报》总编马达,让他千万别派车来了,说自己会想办法去车站。马达不知情由,再三追问发生了什么事。范敬宜只是说:“反正你别派车就是了,以后见面再给你解释。”范敬宜匆忙和母亲告别,租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去了火车站。

      范敬宜后来总结道:“可以这样讲,没有母亲对我的那两次敲打,我也不会走到今天。”

      (阿门摘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4期)

      本文标题:刻骨铭心的两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6407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