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校园
文章内容页

《诗经》中的植物

  • 作者: 读者·校园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2612
  • 潘富俊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黍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考古资料说明,黍和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是黄河流域居民的主要粮食了。甲骨文中就有“黍”字,可见最迟在商代,黍已经是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了。《说文解字注》:“稷,黍之不黏者也,饭用之。”植物学上“稷”被处理为黍的变种,米粒黏的品种就叫黍,“黏者以酿也”,殷商人嗜酒,用黍酿酒。

      黍生长期短,耐旱耐瘠,最适合在干旱地区栽植,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其他作物一样,后来发展成许多不同的品种。如《诗经·大雅·生民》:“维秬维秠,维穈维芑”及“恒之秬秠,是获是亩”中的“秠”和“秬”,都是不同品种的黍类植物。《诗经·豳风·七月》中的“黍稷重穋”和《诗经·鲁颂·官》中所言的“黍稷重穋,稙稚菽麦”说明古代黍的品种众多:其中,“重”为后熟的品种,“穋”为先熟的品种;先种曰“稙”,后种曰“稚”,区分为早播或晚播的品种。黍米“似黄米而稍大”,有红、黄、黑、白等不同颜色。

      黍从《诗经》所在的先秦时代至唐宋时代,都是中国人的主食。孔子先食黍,以示黍为五谷之先;屈原投江而死,楚人以菰叶包裹黍饭祭祀,谓之“角黍”,是后来粽子的滥觞,均足以说明春秋战国时代,黍是最受重视的谷类。在《齐民要术》中,人们还把“黍稷”列为所有谷类的首章,说明在魏晋南北朝以前,黍类仍是最重要的谷物。其后,黍的地位下降,栽植面积减少,如今已经不易寻得。

      【植物小档案】

      学名:Panicum miliaceum L.

      科别:禾本科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叶片呈狭窄披针形,长10厘米至30厘米,宽1.5厘米,先端尖锐,两面光滑且有长柔毛。圆锥形花序生于顶上,稍展开,分支极多。果实呈颖果球形,成熟后根据品种有黄色、乳白色、褐色、红色和黑色等颜色。黍原产于亚洲北部,新疆也有野生植株。欧洲、美洲和非洲的温暖地区也有栽培。

      本文标题:《诗经》中的植物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6964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