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企减员增效做法的反思(时政评论)
在改革开放以前,有一些国企就经营不太好,但数量不多。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推行市场经济以后,国企经营不太好的情况就大量增多了,有关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减员增效就是办法之一。
这个办法有没有效呢?恐怕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事实胜于雄辩,国企的状态就在那儿摆着,你说见不见效?根本就没有效果嘛!
没有效果的原因有很多,我不想详细地来谈,那可是一篇大文章,写起来太费劲,我只想谈一谈简略和简单的看法。
支撑企业第一位的要素是什么?当然是人,把人都“砍掉”了,企业还能好吗?道理简单不?
我也曾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目睹了减员增效的全过程,分5个方面操作:
1.给点优惠,其实是诱惑,可以买断工龄。
2.制定内部早退政策,甚至于男的40多岁、女的30多岁就回家了。
3.扩大病退范围。
4.强行辞退按原来政策本可以在籍的人员。
5.搞全民工和集体工分离。
这样,剩下的全民工就少了,经济一核算,因为还是那个没有太大变化的生产产出,在统计上就显示出,成本下来了,劳动生产率上来了,经济效益数字就好看了。
这样做的弊病很多,别的不说,只说人。
企业还想不想继续发展?如果想继续发展靠什么?只能靠人,可那么多人都被“杀”掉了,企业还怎么发展?
我所在的大型国企里,光在职职工就曾有6000人,在市场经济推行前,经济效益一直都非常好,市场经济推行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现在虽然还“活”着,但已亏损30年了。
现在还有几百个在职职工,其他的除了正常退休外,都被“减员增效”了,但减员增效的好处在哪里?如果有好处,“船小好调头”,应该有好的经营表现,可一直是亏损,而且是越来越厉害!
人在企业里不光是白吃饭,也能干活,就是创造价值,人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大。
企业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操纵企业的人怎样运作。
人是有能动性的、创造性的,但需要有人组织他们、调动他们,让他们发挥出聪明才智,“柴多火焰高”嘛。
一个企业如果亏损,如果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可能会想出和找出改善经营的好办法,如果靠“杀人”,指望人少了,固定的一锅饭,剩下的人就能吃饱了,这样的企业还能有前途吗?
人是企业的根本,“杀人”就是釜底抽薪,这个企业只能越来越奄奄一息!
所以我认为,减员增效对国企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倒是断送了企业的发展前途!
那怎么才能扭转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状况呢?其它的本文不讨论,只说有关人的问题,如果我是企业负责人,会采取以下办法:
1.不强行早退、辞退任何人,自愿离开的随便。
2.把全体职工动员起来,都来想办法。
3.成立开发办一类的机构,对外的职能是,收集各种经济信息,对内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技术等资源的特点,研究开发出新的多种经营自办或对外联办项目。
世界上的路都是通过有些人敢于踏步走出来的,一个几千人的国企,不相信除了“减员增效”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只要肯努力,一定会走出困境!
当然,改善企业经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本文并不想一一讨论。
盘点改革开放以来的失误,更好地把握深入改革不是说改革不对,而是说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