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杂文评论佳作赏析
文章内容页

《西游记》里三个有关“尿”的故事

  • 作者: 木道长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6-05-13
  • 热度103107
  • v


        《西游记》里三个有关“尿”的故事,写得趣味横生,看了让人忍俊不禁。特别这三个故事分别涉及到佛教中的佛祖、道教中道祖—“三清”和人间的国王,其中寓意不言自明。


        现实中佛祖、道祖肯定是不存在的,但在实际上,无论中外宗教还是民俗信仰,无不把神宣扬为主宰一切的最高权威,而人只能是秉承神的意志生活;神可以随意地降福或降祸于人;人们要想避祸得福,只有诚惶诚恐地对神顶礼膜拜,以取悦于神,而不敢稍有亵渎。于是,人的个性受到严重的压抑,人的尊严被严重地扭曲,人的价值被神的光环所遮掩。正因为如此,西方文艺复兴伊始,就把反对教会神学的统治和恢复人的尊严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中国虽然不像西方中世纪那样政教一体化,但宗教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也是十分明显的,以至于神权和政权、族权、夫权一起,组成禁锢中国人民的四条枷锁在中国文化中,对神、佛的敬畏和对皇帝的敬畏是并存的,对神、佛的崇拜和对皇帝的尊崇是殊途同归的,这无疑大大加速了民族思想的保守性,毫不客气地说,这种流毒至今仍存。正因为此,作为一位几百年前先进知识分子,竟然在书中用“尿”来跟天上、地上最受人崇拜、最不敢亵渎对象联系起来,这行为绝对是离经叛道,绝对是对天上、地上所谓主宰的巨大讽刺。但这三个故事具有讽刺的层次还是有所不同的,讽刺最强烈是“朱紫国的国王喝马尿治病”的故事,次之为“孙悟空戏三清”的故事,再次为“孙悟空和佛祖约斗”的故事。


        第一个有关“尿”的故事是在《西游记》第七回里。这回里有故事说孙悟空把天宫闹得天翻地覆,天上玉皇大帝只好请西天如来佛祖来帮助。接着孙悟空与如来赌斗,孙悟空冲着如来直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你教玉皇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如来却笑道:“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这右手掌中,我就教玉皇搬到西方居住。”一个金刚怒目,咄咄逼人;一个笑里藏刀,以柔克刚。对阵中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针锋相对争斗,竟通过一种极其漫不经意的轻松调笑的声口来体现。所以,当时孙悟空闻言,难免心头暗笑,以致轻敌上当;读者听着,也不禁兴味陡生,急于阅读后文。而作者也就从容不迫地挥笔直叙: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觔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


      这真是一节千古少有的妙文,无论老少雅俗,读起来不免忍俊不禁。不过,全文最奇妙当属孙悟空在如来手心撒尿这一神来之笔,趣味无穷。通过撒尿来发示对对方的轻视,现实中这样例子不少。二战时,美国大兵在德国莱茵河集体撒尿的照片至今仍是经典;伊战中,美国大兵撒尿侮辱塔利班分子的尸体,风波仍在。在我国神仙、佛祖谱系中,最威严、最神圣、最不可亵渎大概就是如来佛祖了,但在吴承恩的笔下,如来佛祖竟是如此这般模样,这场孙悟空与如来斗法,与其说“孙猴子七十二变,也逃不出如来佛掌心”,倒不如说“如来佛法无边,仍被孙猴子戏弄一番”来得真切。撒尿,另一作用是作标记,划领地,动物界顶级掠食者和猿猴都有这个特性,人既然是由猴子演变过来,自然潜意识中保留这特性。书中孙悟空是一半是人,一半是猴精,他通过撒尿来作标记,十分符合他这形象的特征。每当大家看到这处妙文,无不为孙悟空玩皮而哑然失笑,无不为作者巧思妙想而拍案叫绝。


        这个故事是如此精彩,以致古往今来《西游记》之读者很少去深思、探究这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大家理所当然地以为这是作者在宣扬“佛法无边”,不是吗?任你孙猴子本领再高强—会“七十二变”和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筋斗云”,而如来佛翻掌一扑就把你压在“五指山”下,要不是五百年后唐僧把你救出来,说不定你“齐天大圣”孙悟空还在五指山下石匣里吃“铁丸铜汁”呢。其实这故事表面所说意思好像是这样,实际根本不是这一回事,作者描写这个故事所要表达意思跟我们想象完全相反,在这里作者施展他幽默风趣的才能,实则讽刺佛教一贯标榜“佛法无边”思想其实是“猴尿”,躁臭得很,人们千万不要受其迷惑而上其当也。对于佛教,作者吴承恩心态很复杂,他内心对其理论很不以然,可是他自己却不知不觉受其影响和控制,对此他十分不解和不服。譬如书中孙悟空一再说“他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是上了如来的当”,对如来佛,孙悟空表现谈不上敬畏,而我们都知道一部《西游记》就是作者的奋斗史,孙悟空就是作者本人。作者吴承恩他曾自称自己“平生未学佛”,这应该不是真的。从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来,作者虽然自谦“平生未学佛”,但对佛教一些重要理论还是“孙悟空到些一游”—相当了解的,只因他太了解“如来佛的手心”(佛教主要思想)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他本人虽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和控制(孙悟空被如来手掌压住),却始终内心不服和不以为然,认为这种理论不够光明正大和小家子气。事实确实如此,对佛教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佛教虽然教人保持内心平静,却利用人类恐惧和贪婪心理,创造出西天佛国和十八层地狱来引诱和恐恫无知信众,这种行为就不够光明磊落。我国古代曾有一句谚语:“道化贤良;释化愚”,意思是贤良的人被道家所感化;愚昧的人被释家所感化。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但看一下很多人上了假和尚、假尼姑的当的现状,我觉这话说得满有道理的。佛教确实是一种神奇的宗教,它不提倡偶像崇拜,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心修炼成“佛”(大彻大悟的人”)。然而在我国民间佛教里神衹却成万能的化身,身体要健康、要升官发财、要男孩子传宗接代,求他们去;做坏事的人想消灾,求他们去;做好事的人想一家平安,求他们去,如果这世上真有菩萨佛祖,累也累死他们,那里有能力去保佑求他们的人呢。南无阿弥陀佛!“唵嘛呢叭咪吽!”(那有什么阿弥陀佛,都是俺把你哄了)大家听听和尚们的口头惮,就知道佛教是怎么一回事了。既然世上本来无一物,哪来佛祖、菩萨呢?


        第二个有关尿的故事在小说第四十四回。故事描写唐僧师徒四人经过兴道灭僧的车迟国,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夜闯三清观偷吃供品,还变成道派的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这三尊圣像,以猴尿和猪溺捉弄车迟国三个国师虎力、羊力、鹿力三怪的经过。


      文章写道:……猪八戒爬上高台,把老君一嘴拱下去道:“老官儿,你也坐得彀了,让我老猪坐坐。”八戒自己变做太上老君;行者变做元始天尊;沙僧变做灵宝道君,把原象都推下去。及坐下时,孙悟空叫猪八戒把地下三清像搬走,以免被观里道土发现。文章又写道:这呆子有些夯力量,跳下来,把三个圣像拿在肩膊上,扛将出来。到那厢,用脚登开门看时,原来是个大东厕,笑道:“这个弼马温着然会弄嘴弄舌!把个毛坑也与他起个道号,叫做什么五谷轮回之所!”那呆子扛在肩上且不丢了去,口里啯啯哝哝的祷道:“三清三清,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欲享供养,无处安宁。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 说罢,就望茅坑里一掼,溅了半身臭水。猪八戒把三清像扔进茅坑后,又变做老君,三人这才尽情亨用三清供品。


        不出所料,孙悟空三人偷吃三清贡品的行为被三怪发现,还好三人己变成三清像,三怪带领一群徒子徒孙想找偷吃贡品的人,找了老半天也没找到,最后愚蠢以为是他们虔心感动三清下凡,贡品是被三清亨用了。为了不浪费这难得机会,三怪妄想向三清祈求金丹圣水,进与车迟国国王,当作他们的功果。在三怪一再恳求下,孙悟空决定捉弄三怪,就叫三怪取器皿来,然后把他们赶出来。当三怪离开大殿,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各自在摆他们面前不同器皿里撒了一泡尿,并把之赠给三怪。三怪得到“圣水”很高兴,迫不及待各人尝一口这特别的“圣水”,却感到味道不对,正怀疑呢。孙悟空却自报名号,说明这圣水就是尿。三怪十分抓狂,想把孙悟空三人千刀万剐,而孙悟空三人却偷偷溜回去睡大觉。


        这故事讽刺的意味太明显了。作者生活时代是明嘉靖年间,这嘉靖皇帝有一毛病,喜道教而厌佛教,对待和尚和道士就象车迟国国王所做所为一模一样,而作者显然对道教和道士十分反感,在他笔下道教里的最高神仙“玉帝”是昏庸、残暴、欺软怕硬的小人;道教里最高贵、最尊崇三清之一“太上老君”也是个玩阴谋诡计、私心很重糟老头;太白金星是个“歪嘴”臭头军师;李天王竟是刚愎自用的武夫,这些形象塑造深刻表明作者的爱憎,以致有人得出《西游记》是扬佛贬道。其实,这都是皮象之言。从这故事来看,作者反感的是道教里搞神仙崇拜,在世人眼里三清是道教最至高无上的神仙,而在作者的眼里他们三仙就是泥塑朩雕的傀儡,是被道士拿来骗人的玩意儿,对付这些被道士拿来骗人的傀儡,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些傀儡扔进茅坑里。至于道教里拿傀儡破玩意骗人的臭道士,这种人更可恶、更愚蠢,人们如果想对付这些人,最好办法就是“以彼人之道反治其身”—让他们尝尝骗人的恶果,给他们“尿”喝。故事里车迟国国师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这三人是从道教中三蹻演变来的,暗指道士。道教里那些徒子徒孙孜孜以求的无上“圣水”竟然是猴尿猪溺,如此污秽的东西他们竟然当真,且还想献给国王来保他们荣华富贵,如此利欲薰心之徒岂不愚蠢吗,看了这故事,装神弄鬼的道士在我们读者心中大概不值一文吧!


        这件故事在我看来,是讽刺当时统治者痴迷烧丹炼汞,追求长生不老虚妄、愚蠢的行为,明代当官和有钱人之中盛行道教中邪术,特别是嘉靖皇帝尤甚。嘉靖皇帝这人十分好道,听信身边一群道士、方士蛊惑,每日在皇宫深院,烧丹炼汞,结果不但荒废了朝政,而且还把自己身体弄奄奄一息,离死不远。作者在这故事里对之进行辛辣的讽刺,在他看来道教追求的“圣水”,其实就是污秽的东西,嘉靖皇帝相信这些东西,本身就十分愚蠢无知,象这种人还活在世上,只是白白浪费粮食而己,其实早就该死了。当然,这个故事除了讽刺道士和无知统治者外,实际上,它也在讽刺佛教徒,作者认为佛教徒平时一副莫测高深的模样,实际上他们除了念经之外,什么事都做不了,个个都是草苞,要不然书中车迟国国王也不会罚他们去给道士做苦力。


        上面所分析,只是表象之言,大家都知道《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怪小说,但作品的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股颇为浓重的讽刺意味;而且,作品的讽刺锋芒,直接指向人世间社会中的广泛现象,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例如在这个故事里,当孙行者来至车迟国,得悉众僧遭受迫害的痛苦情景,因而叫他们都逃走,但和尚们竟说:

     

        老爷,走不脱!那仙长奏准君王,把我们画了影身图,四下里长川张挂。他这车迟国地界也宽,各府州县乡村店集之方,都有一张和尚图,上面是御笔亲题。若有官职的,拿得一个和尚,高升三级;无官职的,拿得一个和尚,就赏白银五十两,所以走不脱。——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

     

        粗粗一读,以为是作者喜欢运用戏笔,夸张其辞;细细一想,不然,在作品所描写的整个故事的背景下,和尚们这一番饱含苦楚和辛酸之话,竟是反映了平平常常的事实。这种讽刺笔墨,显然出于作者对当时暴政的愤怒和对下层群众无端受酷害的广泛同情;因此,目的在于指摘时弊,而且讽刺之尖锐和辛辣,锋芒直接指向当时的执政者。这段文字,我认为是对明代实行人头税进行讽刺和批评,作者显然认为当时统治者十分残酷和贪婪,对人口实行严格登记制度,不放过从老百姓榨取一丝钱财的机会。加上书中多次提到“躲门户”这一词,可见作者是多么痛恨当时人口税政策,表达他对老百姓无端受到残酷剥削的同情。


        当然了,这种分析也只能算是浅层分析,作者之意不在此,在这故事里,作者的目的是规劝统治者不能拉一派打一派,要充分依靠各阶层、各身份人的力量去管理社会,用书中孙悟空教导车力国国王的话:“望你既敬僧又敬道,也爱儒,我保你江山永固!”


        第三个有关尿的故事在小说六十八回到七十一回,故事说朱紫国王的老婆金圣娘娘被观音菩萨的坐骑赛太岁抢去了,国王想念老婆,病在床上奄奄一息。正好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过此地,孙悟空揭下医耪,医好国王的病,还救回他的老婆。当孙悟空正要打死赛太岁狮毛吼的时候,观音菩萨来了,说赛太岁狮毛吼在朱紫国为妖是佛母吩咐的,教朱紫国王拆凤三年,身耽啾疾。原来朱紫国的国王以前还做太子时,极好射猎。他率领人马,纵放鹰犬,来到落凤坡前,见有雌雄两个孔雀,太子开弓放箭,将其射伤。岂知,这两个孔雀乃是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菩萨发誓必报。于是,菩萨的坐骑赛太岁金毛吼奉旨前来,抢了他的老婆,让他害了三年大病。很多读者被这故事表面所迷惑,以为它无非是说宗教里因果报应的。其实大不然,这故事是说作者在某地做小吏时,当地有一恶霸利用居住此地一朱姓王爷和当今皇太后的以前的矛盾对其敲诈勒索,作者路见不平,帮助这位朱姓王爷摆平这件事。据史料说,作者晚年时做过荆王府纪善这个官职,而且还得到荆王器重,生活过得很悠闲、自在。作者在此之前,不过是政府里小公务员,他怎么会被荆王看上,还让他当自己王府宣传部门的主官呢?以我推猜,荆王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对作者感恩回报。


        小说里所有地名和妖怪都是寓指,“朱紫国”这国名亦是如此。“朱紫国”谐音“朱子国”,暗指一个朱姓王爷的封地,这个王爷很有可能就是上面我说过“荆王”。故事里观音菩萨应该是指作者亦师亦友的朋友封疆大史陈文矩。那个抢“朱紫国”国王老婆金圣娘娘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应该是指陈文矩手下狱吏,所以金毛犼住的地方叫“麒麟山獬豸洞”。“麒麟”是瑞兽,“獬豸”是一种怪兽,古人往往把它雕刻在牢狱大门上,象征司法的威严。金毛犼抢走“朱紫国”国王老婆“金圣娘娘”应该暗指这位王爷家里的“金子”,作者把它写成“朱紫国”国王正宫“金圣娘娘”,实际上是讽刺这位王爷爱财如命。难怪观音菩萨会说“金毛犼抢走朱紫国国王老婆金圣娘娘是为了朱紫国国王消灾”,“破财消灾”的道理谁不懂呢!


        这个故事讽刺意味十分浓厚,主要表现孙悟空给朱紫国王看病这情节上。现代人往往会把朱紫国王生病的原因,看作是国王痴情的表现,但在古代,人们绝对不会这么看,那时如果真的发生这件事,大家只会觉这位国玉痴迷女色而荒废国事,一点也得不到大家的同情。书中孙悟空通过悬丝看病把朱紫国的国王弄清后,在开的药方中有一味主药马尿,还让猪八戒去抓药。猪八戒看到药方中有马尿,好笑不己。这是讽刺象嘉靖皇帝、朱紫国王这样“爱财如命”愚蠢、无知的统治者,应该灌马尿才会清醒。让人喝马尿可以变清醒,现在民间也存这偏方,当我们看到一些人爱财如命时,觉得又气又可怜,往往禁不住会说道:“这种人,得灌马尿给他吃”。言下之意,就是让他头脑清醒,不要再做蠢事,“朱紫国的国王用马尿治病故事”说得就是这意思。


        从上面三个故事可以看得出来,《西游记》虽然以幻笔描写了天界佛国的神奇故事,却摈弃了对神的歌颂和敬仰,充分调动戏笔所蕴涵的巨大的嘲讽能量,以俯视三界的宏大气魄,化神奇为腐朽,把本来严肃、神圣、令人敬畏的神、佛、君王平凡化、人情化,变成让人可以调侃的东西;将那些貌似强大的神、佛、君王,完全置于尴尬的境地,使他们的自身行动,在这种处境面前,显得那样猥琐、可笑。作品所要宣扬的不是神佛的威灵,而是人类的尊严,这样,就把神化了的宗教故事,又重新“人化”过来。人被神的世界压抑得太久了,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所以,当《西游记》运用戏笔把调侃、嘲笑、讽刺的笔墨指向神佛的时候,人们就不能不发出由衷的愉悦之感,并进而发出笑声。在人们的笑声中,天界佛国眩人眼目的神圣外衣被剥去,人的尊严得到了恢复。这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鼓舞人们同自然和社会抗争的意志,无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西游记》这部名著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之所在。



      本文标题:《西游记》里三个有关“尿”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24222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