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杂文评论凭栏论世
文章内容页

丘吉尔有替身(下)

  • 作者: 李狸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9-07-23
  • 热度271920
  •   俗话说“擒贼擒王”,英国人深谙此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法联军直接向北京进犯,如果不是清朝的咸丰皇帝逃跑得快,估计,宋朝时候的“靖康之变”又将在中国大地上重演一遍。


      英国人不断改进殖民主义新手段,如今,他们“擒王”的技巧已经登峰造极。生活在那靠近北极圈的、荒岛上的人们整日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所以,为了抵御寒冷和找到果腹的食物,他们必须时刻不忘侵略别国才能生存,他们是天生的寄生虫。


      而首先“擒王”的把戏就从他们自己的军队和政府开始运作,英国的议会和军队互不交往。在公众场合露面的、议会和军队的代言人都不是实权人物,比如:首相、国王或女王这些头面人物都是些傀儡。那么,英国的国家机器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我们也许能从署名为丘吉尔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这是一部用谎言写成的书,但只要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谎言中也夹杂了真话。根据这本书的《波斯与中东的情况》这一章节里说:“陆军司令不管是在战斗的时候,还是筹备的时期,权限都是最大的”。一旦发生战争,陆军司令就以傀儡首相的名义向海军、空军发号施令,这就是英国模式。


      战时,为首相找个替身,不但可以预防首相个人窃取军政大权成为独裁者;同时还可以用来欺骗他们的敌人,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这本书,《在棕榈海岸修养》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丘吉尔到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兜圈,当出访到美国的时候,那年的1月4日,之后五天时间里他什么事情不干,就在一个私人别墅里修养。


      战事吃紧,英国首相还有功夫到别国的私人别墅里修养,在遮阴的地方、或在阳光下躺着,还在海浪中冲凉,真是不可思议。这是一件很不对劲的事情。也许就在这五天时间里,另一个丘吉尔去了德国秘密会见了希特勒。这个时候的英国最害怕的是希特勒向苏联投降。如果事情朝这个方向发展,战后,英国将什么也捞不到。所以,他去见希特勒,骗他说:我刚刚从美国华盛顿来,我带来了美国总统的问候,不要害怕,美国、加拿大、我们这些国家都支持你攻打苏联。


      让希特勒吃了颗大大的定心丸。


      希特勒当然相信:从12月22日丘吉尔乘飞机到华盛顿机场降落,美国总统罗斯福到机场迎接,之后的三周的时间里,他们又一起在白宫进进出出、卿卿我我,非常做作的向世人摆出一副“英美同心”的姿态。其间的12月28日、29日丘吉尔还去了渥太华,在那里大张旗鼓的发表讲演;媒体大肆宣扬丘吉尔的行踪。但就在1月4日和之后的五天时间里,关于丘吉尔的踪迹新闻界“出现在报纸上的消息,一条也没有。”如果在这个时候,丘吉尔的替身去德国见了希特勒,希特勒怎能不被假相迷惑。他哪里知道,和他见面的这个人只是一个满口胡言的替身,真的丘吉尔却正在美国的某处棕榈海岸隐身修养。


      而这五天时间里,美国方面还傻不啦叽的给予绝对保密,书中丘吉尔写道:“我的踪迹是机密信息,白宫曾告诉新闻界,说我和总统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像是对待美国战列舰的活动一般对待”。英国人用诙谐的语调把美国人的愚蠢作了一番辛辣的讽刺。


      至于历史上的希特勒这个人,有一件神秘的事情,人们始终没有得到答案,甚至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就是他死的时候,苏联人在希特勒的总理府花园内曾找到一具长像酷似希特勒的人的尸体。这是一个谜。这具死尸绝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那个特定的时候、那个特定的环境里,出现这么一具死尸,其背后一定有一个大大的谜团、或者说是一场大阴谋。


      也许,希特勒自杀之前是想活命逃跑的,为了蒙混过关、迷惑世人,所以找来这么一个长像酷似自己的人代替他去死,结果被他的新婚妻子识破骗局,在最后的时刻,趁他不备,她开枪打死了他。希特勒死了,替身变得毫无意义,于是,某个知情的希特勒的手下把这个替身的尸体随意丢弃。


      但也有另一种可能:苏联人在希特勒的总理府花园内找到的长像酷似希特勒的这个人的尸体,这家伙才是真正的希特勒,而我们熟悉的、在教科书中看到的那个杀人魔王希特勒是个冒牌货,他是阴谋家安插在德国的间谍,他是一个演员,窃取了一位得过德国一级铁十字勋章的老兵(希特勒)的合法的身份之后,幕后的阴谋家们把这个扮演希特勒的人一步一步的让他当上德国总理,又一步一步的帮助他篡夺德国的军政大权成为独裁者。之后,阴谋家指向哪儿、德国就打哪儿。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希特勒在处理和英国之间发生的很多的事件中所采取的办法,人们都解释不通,例如: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他为什么要下那样不合符逻辑的命令?德军明明可以在这个时候把英法联军赶尽杀绝,可是,就在英法联军奔向海岸,急切等待船只逃跑的时候,希特勒突然下令德国大军停止追击,德军休息了两天,等到船只把英军的大多数官兵运送到海对面,德军才赶过来俘虏了多数法国军人和少部分的英军人数。


      德国打败了法国之后,英国再向法国的魏玛政府宣战,使法国的殖民地落入到自己囊中;同时,英国又扶持法国的戴高乐,和戴高乐政府一起抗击德国侵略者。


      独裁者希特勒所采取的政策,与其说是有利于德国;倒还不如说更加有利于英国。希特勒残杀犹太人,但从英国的文学作品中能看出来,英国人远比德国人更加痛恨犹太人。过去,人们提起犹太人联想到的就是高利贷。古时候的英国人更加缺钱花,他们不得不从犹太人那里借钱,可犹太人计算高利贷的手段让人一辈子都还不清那利滚利的债务,一旦沾惹上高利贷,人们往往家破人亡。


      希特勒试图灭绝犹太人,但,却被以英国为首的敌人用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作为幌子对他实行专政,最后彻底的摧毁了德国。


      “英国的陆军司令不管是在战斗的时候,还是筹备的时期,权限都是最大的。”这里所说的“筹备的时期”并不是指战争发生之后开始“筹备”;而是指“和平时期”。


      像中国、印度等物资资源丰富的国家,战争一结束,人们就开始正常生活,不打算再战。但英国寒冷,缺少取暖燃料、食物、和生产日常生活用品的原材料。所以即使在和平时期,英国人也还是需要掠夺的。对于英国人来说,和平时期即是“筹备战争时期”。


      那么,英国人如何筹备呢?


      一方面他们用擒王的手段在别国上演独裁者的好戏,另一方面自己国家则绝不允许有独裁者出现。英国首相一个个走马灯似的更换;稍有不适合首相就下台,首相手头没有兵权,议会可以任意摆布首相。英国的女王(维多利亚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很长寿,因为她们有个共同特点:乖巧听话,议会递上来的公文她们只管签字。而英国的国王、或亲王一个个都是些短命鬼。


      维多利亚女王对于议会递上来的公文根本看不懂,经常是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向她解释那些议员们故意写的晦涩难懂的公文式的文字之后她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她的丈夫早早的就死了,之后的几十年间她就稀里糊涂的当她的女王(这应该就是她长寿诀窍吧),而就在这一时期议会则疯狂的从她手中夺取政权。如果她是个有主见的、有文化的、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君主,估计她就会像她的那些先辈(英国国王)一样短命。


      英国人筹备战争的手段无非也就是把在自己国家运用的那一套方法在别国如法炮制。首先,假“选举”之名,制造出一位乖巧听话的傀儡元首,而这个元首的工作就是只管签字。


      英国人很善于窃取别国的情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前“英国政府握着所有的机密情报”(此话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英国对波兰的承诺》这一章节)。他们知道别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些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加以利用,使他们自己人打自己人。


      在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英帝国瓦解,英国在殖民撤退过程中,使用各种策略和手段,镇压和抑制曾经被殖民的国家的抵制殖民主义的激进派;而把权力交到对他们来说,要相对温和的那一派的人的手中。因此,英国的殖民统治实际上并没有结束,它仍然在被殖民的国家或隐或现的继续着。


      就中国而言:林彪、江青一伙是属于坚决抵制殖民主义统治的激进派;而周总理、邓小平同志、以及右派知识分子们是走资派,他们对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属于较温和的民族主义政党。


      很难想象:如果是在文化大革命,有毛主席作为后盾的林彪、江青等左派人物掌权,英美帝国主义、和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从中国得到这么多的好处?


      林彪的死是一件非常蹊跷的事情,他是飞机失事坠落摔死的。但飞机因为什么而坠落?现在有的文章揭秘说:当时中方派人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的时候发现:摔残的飞机的机翼上有明显的弹孔。说明飞机是被击落的。那么是被谁击落呢?


      当林彪的飞机飞上天,周总理避嫌似的、立刻到毛主席身边来“汇报”,并且一直守在毛主席身边,当军方报告说林彪的飞机已经飞跃国境,请示要不要对飞机进行狙击?毛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这话说明毛主席有自己的主见,这时的他应该是什么都明白了:他和林彪都中了人家的挑拨离间之计。


      1971年9月13日,林彪与其家人于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1972年7月28日,中共官方公布前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死讯。随后,1974年年初至1974年6月,中国大陆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总理。“批林批孔”的口号把林彪和周总理相提并论,无疑是抬高了林彪。在毛主席看来:林彪活着的时候和周总理是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死了之后也一样。


      据说,林彪坠机身亡一个多月后,即1971年10月16日,毛主席在和周总理、叶剑英、熊向晖等谈话时,说到了林彪,他连连地说:“我的‘亲密战友’啊!多‘亲密’啊!”接着,毛主席还念了杜牧的《赤壁》抒怀、表达自己对林彪坠亡的感慨: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是说:如果不是周瑜凭借东风之力,也许他根本无法打败曹操。诗中说的“周郎”指周瑜,而从“批林批孔”运动来看,毛主席这时说的这个“周郎”指周总理(暗示周郎有外来之力相助)。对英、美帝国主义和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周总理是较温和的民族主义政党。把他和林彪的斗争比喻成“东风不与周郎便”用语很贴切。


      对于林彪飞机上的弹孔究竟是谁发射的?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没有深究,也许,毛主席怀疑是周总理指使人干的;而周总理怀疑是陈毅干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如果当时“三人对六面”问清楚就能真相大白。但他们都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事实真相如果真的是他们怀疑的那样,其结局都不是他们想要的。林彪死了之后不到半年时间陈毅元帅也病死了(医院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他的死使“三人对六面”的可能性变成了永远不可能。


      据说:给陈毅元帅开追悼会的那天,毛主席吃了安眠药想早点入睡,可临时起意,他还是决定去参加追悼会,林彪和陈毅元帅死的时间相距太近,也许毛主席有想法:有人为了欲盖弥彰而杀人灭口。


      至于是谁杀人灭口?当然,非对林彪的飞机发射导弹的阴谋家莫属。当时的中国恐怕还不具备有如此成熟的、用导弹击落飞机的技术吧!那么,谁才有如此成熟技术呢?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中,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德国交战时,英军建立一连串(他们将其命名为“梅康”)电台,将德军的飞机引去别的方向,使德国飞机在错误的地点着落。


      林彪不知为什么突然上飞机逃跑,在没有和苏联取得联系之前就逃往苏联,这是一件绝对说不通的事情,他不可能如此弱智。只有一种可能:他被骗上了飞机之后,飞机迷失方向飞出了国境。阴谋家们当然希望中国人打中国人,以为毛主席会下令把飞出国境的飞机击落。但没想到,毛主席愿意“随他去”。如果林彪去了苏联,并被苏联接纳,那么中国和苏联两大社会主义强国联合,这,可不是英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资本主义国家希望看到的结果。于是,林彪的飞机又飞了回来,但如果飞机飞回来林彪活着,他就能把事情说清楚,阴谋家的阴谋不就破产了吗?所以,林彪只能是在飞机上出事故死亡,对于阴谋家来说才是最安全的。


      帝国主义殖民者把自己看成是高人一等的优等种族;把被殖民地的人们像驯化狗一样对待:敢对他们说不的就杀掉、他们要的是对他们点头哈腰的乖乖狗。而敢对他们说不的林彪、江青等左派人物就像是被他们宰杀掉的烈性犬一样。


      林彪整日病怏怏的,他和希特勒手下的悍将戈林一样靠大麻维持活力,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医院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哦。


      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普通民众知道些什么,胜利者说他们是坏人,我们老百姓就认为他们是坏人。但大智大慧的毛主席没有把林彪当坏人看(他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世界上最大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来说,与温和的民族主义政党接触时使用欺骗手段更容易得手,他们很善于利用对方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进行挑拨离间、并借刀杀人。


      1927年4月12日,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一场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这次大屠杀中,共产党的地下党成员被一锅端,共产党的地下党组织被彻底摧毁。现在有研究党史的人百思不得其解:那次大屠杀究竟是谁?出卖了共产党的地下党成员呢?甚至有一部电视连续剧直接把怀疑的矛头指向周总理。


      这种怀疑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如果真的有人当叛徒,使“共产党的地下党成员被一锅端”,那么这个叛徒一定是一个共产党组织中的塔尖人物,只有大人物的信息量才会给共产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如果是一个小人物叛变,那么他顶多知道自己的上级和下级是谁,小叛徒叛变不至于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但这种怀疑仅仅从理论上可以解释得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的武装政变。


      蒋介石除了屠杀共产党员之外;为什么还要杀自己国民党内部的左派呢?因为左派人物是激进的、革命的、是维护国家利益而反对自由主义思想的派别。


      这是一场国民党的新右派利用蒋介石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所以“国民党的新右派”才是始作俑者。


      至于“国民党的新右派”是如何知道共产党地下党成员的全部的名单?只要看一看现在:


      根据现在的现象,寻找过去发生的错误的根源就不难找到原因:敌人会在游行示威队伍中、在各种聚会上、以及餐馆的饭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记住那些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所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造成共产党地下党成员被一锅端的原因:不是某个共产党的大人物叛变了;而是党组织自身的保密工作出了问题。


      在中国搞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为禁止人们里通外国、有意或无意的泄露国家机密,所有与国外有联系的人员一律不得随意乱动,像林彪、江青一伙人都不搭理他们,使间谍们无从下手。所以,毛主席搞文化大革命也有军事方面的考量。


      但,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电视节目中、新闻、媒体里,什么:《话说长江》《大国工匠》《国之大器》《挑战不可能》《朗读者》《开讲啦》……。一个个活跃的民族精英全部暴露在公众面前,我们的敌人还需要叛徒吗?花钱、花精力,劳师动众从叛徒口中知道些什么,有必要吗?看看电视、报纸、杂志,什么科学家、工匠、技术员,以及工厂、化工、制造厂的地址,什么情报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轻易获得?总有一天,历史上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将在中国大地上重演。


      我们知道互联网是英国人在二战中发明的,我们现在的人,手头一人拿着一个暴露身份信息的手机。手机中有《微信》《群》《信息》,把所有的信息都暴露给敌人,那些所谓的“贪官”就是被人利用手机的通话信息给抓住把柄的。


      无知的中国人用手机付款、用手机在微信里建群(暴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还有人在工作中用手机制作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一张图、一张表(把全国各省份的化工厂址上传到手机上)。


      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前一样,“英国政府握着所有的机密情报”。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左右世界局势,打压抵制殖民主义的激进派;而扶持与其亲近的温和派。


      但,与其亲近的温和派并不会因为与其亲近就能阻止战争发生,相反,因为温和派使侵略者获得更多情报而加速战争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到那时,二战中希特勒的故事、或者伊拉克的萨达姆的故事又将再次重演。多么可笑!


      本文标题:丘吉尔有替身(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14183.html

      • 评论
      1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