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是“孩子有问题”还是“父母有罪”

  • 作者: 孤单和梦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46417
  •   学院君

      【适用话题】家庭教育 自信 成长 爱与伤害 放手

      有人说,为人父母最难的一课,就是控制自己的控制欲,我深以为然。太多人认为“孩子生来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而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由此,孩子最安全的成长之路,便是循着父母走过的或者向往的人生足迹,稳步向前。

      其实跳出来看,王猛的父母好像是非常矛盾的:在家里时,他们总是一副“你必须听我说”的姿态,大到择校交友,小到穿衣生活,事无巨细地给孩子料理好,一旦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他们又开始逃避式地找一个“厉害角色”,代理自己教育者的角色——

      比如找大姨隔三岔五给孩子打电话,要求孩子出国时跟熟人搞好关系,哪怕孩子反映这些亲朋好友有人品问题,也不理会,“安慰”孩子,“就算是别人错了,你从自己这里改不就行了吗……”

      但仔细一想,这种极端的控制和极端的不作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其实是一样的。都离不开这两点:对孩子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信任。

      这双重的不信任,将直接造成两个结果:其一,孩子极度的不自信;其二,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最终形成性格上的——自卑、孤独和迷茫。

      上北大之后,王猛不合群,动手能力依然很差,四年来一直和自己的心理抗争——最终的结果是,无法融入这个专业,而且不是能力不够,仅仅是“觉得自己不行”;父亲主动发邮件给孩子,还说“你喜欢什么就聊什么”,但王猛非常冷漠,说“不相信父母会突然改变”;大学毕业后,他去了相关专业的机构做研究,碰了不少钉子——这与他的心态有非常大的关系:其一,抱着赌徒的心态试一试适合什么;其二,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工作几年之后,才决定换专业、出国留学。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有人说,过去的都过去了,哪怕父母做得再不对,一笑泯恩仇,日子还得往前看……是的,亲情或许可以逐渐修复,但这种性格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却将伴随孩子一生。

      (摘自微信公众号“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

      【素材分析】生活中许多孩子之所以长不大,之所以有性格上的缺陷,就是因為做父母的始终拿他们当小孩子,剥夺了他们自由成长的权利。家庭的教育在于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影响,如果不懂反思家庭教育,那么有些孩子就将毁在自己父母手里。

      (特约教师 杨卫民)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8期

      本文标题:是“孩子有问题”还是“父母有罪”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43756.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