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情感在歌唱中的准确表达

  • 作者: 名家名作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461
  • 董韵涵 王旖轩

      人们一直践行着“情感是歌唱的生命与灵魂”这一共识。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声乐界对歌唱的情感会有足够的认知。音乐是表现人情感的艺术形式。音乐艺术形式众多、各具特色,它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不同音色的声音来表达人的内心感受,创造美的艺术形象。歌唱者在接受作品之前,已经具有一定的喜怒哀乐等自然情感,并且不带有任何得失因素,所以最初始的感情最真实。演唱者要精准地把握歌曲的情景和演唱的情绪,做到对每一首作品都仔细斟酌、认真体验,表演时才能潇洒自如,引起听众共鸣。

    一、歌唱时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歌唱需要重视情感体验,一切音乐艺术形式都是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为目标,再通过歌声直接抒发出来,当歌声与听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后,便会使人受到感染。歌曲要唱得感人,演唱者必须进入角色,融入真情,用心来演绎这首歌曲。生活和艺术是有差别的,如何将生活中的感情升华为艺术,提升演唱的激情,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实践与艺术加工。

    (一)歌唱中的“情”为何物

    喜怒哀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感受歌曲中的喜怒哀乐,将灵魂与歌曲融为一体,尽心领悟歌曲的内涵,用心演绎,这样的演唱,必然臻于妙处、咏叹悠永、直击人心。将情融于声,两者充分结合,才能打造完美的演唱。情作为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因为人的情感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感受,它是在高度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毕竟音乐作品表现的是感性的东西,或者强烈,或者舒畅,或者喜悦,或者悲哀,并不是能用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所以情是影响歌者声音质量、表情状态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无情感表达的歌唱空洞乏味

    没有情感的歌唱是无聊又机械的。情感是演出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如果单纯地唱出歌词,无法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即使尽全力歌唱,也无法感染听众,真正得到共鸣。情感的表达至关重要,歌曲节奏,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且能够模仿;而千人千面,千人千情,加上演唱时,以情带声,悲喜不同,强弱朗然,自然能使听众为之动情,深入其中,回味无穷。

    (三)增强感情的方法

    任何声乐作品,演唱者在演唱前需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及其创作手法,以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因而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看懂歌词里面传达的感情,对曲风、背景有简要分析,其次就要勇敢去唱,带着感情有效率地去练习。先模仿原唱,再逐渐提高自己的唱歌功力,达到演唱时感情的增强。

      还有,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演唱者除了必须具备的对作品的情感理解、风格把握、审美感受和使之转化为美妙歌喉的演唱技术之外,还应具备强烈的创作意识和创作激情。这种创作的意识与激情,能使演唱者获得美的音乐表现基础,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情感积累,唤起真实的情感记忆,以演唱的热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语言与表“情”的关系

    歌唱是人类抒发和交流思想感情最自然、最直接、最亲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歌唱中以声带情,以情感人是艺术创造的核心。有人说歌唱是最动听的音乐,其动人之处就在于它有动听的声音,表现动人的感情,两者完美地融合——声情并茂,则需要歌唱者将自己的感情注于歌唱中,以情带声。

    (一)根据语调掌握字的强弱变化

    语调力度变化主要是以情感表达需要为依据的,任何语言的强弱都有逻辑关系,这种递进承接总是前后呼应,它是使情感表达更加鲜明、生动、准确、完整的重要方式。

    (二)歌唱中语调的掌握

    歌唱中语调的掌握主要体现在咬字吐字不同。歌唱时咬字松,吐字轻,力度均匀,自然流畅,则形成的语调抑扬顿挫,有的字需要有感情地发声,只突出它的重音;有的字不需要过于突出,只让它们起到烘托作用;每个字的发音,松紧、快慢、长短、高低等,都影响着感情的表达,这些都需要用特殊的表现手法。为了养成在歌唱时咬字松、吐字轻的习惯,要从日常生活中着手,平时讲话,要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轻声说话的习惯,让口、唇、舌处于放松状态,慢慢地形成好的习惯,进而让这种反应自然地、下意识地融入歌唱中。字含在嘴里,或者停顿,或者一带而过,都需要细心地揣摩,有的字要唱出棱角,显示出其刚强;有的字要唱出圆润,显示出其柔美,需要细心地体会每一个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歌唱的情感。

      如果思想感情比较强烈,表现的情绪比较激动,那么咬字要紧,吐字须有力,要让字在口腔里有结实、饱满的感觉,做到“刚”主“柔”宾,刚柔相济。比如说阿黛尔第二张录音室专辑《21》的首支主打单曲rolling in the deep,该曲的音域跨度从B3到D5,韵律感极其强烈,韵律感来自歌词和背景音乐两处。阿黛尔在演唱中充满了愤怒、复仇、心碎、自我反省等一系列的情绪,让人清晰地感受到阿黛尔对于爱情破灭的挣扎和心碎。有些歌曲表现的是平稳的感情,抒情的韵味浓厚,这就需要放慢歌唱速度来表现其中的感情,在发音方法方面,比较多的是使用口腔后部发音。有代表性的歌曲是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在歌曲中,掌握风格的变化,而后对语言进行细致的处理。要在演唱中不断地增强表现力,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进行咬字吐字。只有音乐与语言水乳交融,才能够升华音乐形象,它的基础就是熟悉音乐,了然于胸,之后讲究发音“字正腔圆”。

    三、演唱中的音乐“要素”

    (一)强弱的处理

    在演唱中,强弱是相对来说的,有时候声音很响,但是不需要有很大的力度;有时候声音很弱,但是很有力度才能做到。这些都要根据歌曲需要和情感的表达来决定。每一个歌者都有不同的嗓音条件,根据自己的特点、表现能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表现范围内将歌曲理解和表演发挥到极致,做到强不惊乍,弱不虚脱。

    (二)快慢的处理

    任何一首歌曲都有快慢的变化,必须快慢有节,变化有方,一定要做到快而有制,绝不匆匆忙忙,令人烦躁不安;慢而不散,绝不稀里糊涂、无精打采,令人昏昏欲睡;快慢掌握得准确而巧妙,这样就不至于枯燥呆板,一首歌曲,应该被唱得“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击节震惊。

    (三)速度的处理

    速度就是音乐进行的快慢,它和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关系。音乐进行每分钟小于60,则慢速;超过80,则快速;在60到80之间,则是中速。情感的表达与速度有必然的联系:平稳的情绪多用中速表达;激动的情绪多用快速表达;悲伤的情绪多用慢速表达。

      由于情感体验的差别,不同的人对速度的处理就不同,要正确把握速度。首先,固定速度,要严格掌握;其次,对作品进行分析,熟悉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最后,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民族特点等。如《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按照作曲家标明的速度,全曲具体时间应为12分30秒,但库谢维茨基指挥演奏了13分30秒(速度为74),托斯卡尼尼指挥又演奏了19分钟(速度为52)。

    (四)基本的节奏

    节奏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音乐节奏,按照最窄的定义是音的轻重和长短有规则地流动。各种长短、均匀和不均匀划分时值的音相结合,构成多样的音乐。均匀的节奏及以均匀为主的节奏是较平稳的,所以表现的情感多为流畅顺利的,如三连音尽管音是三个,但是在一拍里面是分布均匀的,所以以三连音为主的旋律也是平稳的。音的长短不均匀划分有小切分,这种多表现在激动、欢快的旋律里面。

      二拍子的特点是两个重拍中间有一个弱拍,三拍子主要来源于奥地利民间舞蹈华尔兹,二拍子和三拍子是音乐中最基本的拍子,所以又叫单拍子。四拍子则是由两个二拍子组合,又叫复拍子。许多慢速抒情乐曲及大型奏鸣曲的慢板乐章都是四拍子,进行曲和舞曲多是二拍子,区别较为明显。

      歌唱要有顿挫,唱歌最美妙之处在于它的顿挫,顿挫有道,则演唱得法。一断一连、曲尽其妙、主次分明、转折扬抑,让人听起来形神毕现。实际上,顿挫是有目的的,它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这个顿挫,是学习歌唱技巧的重中之重。“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悲恨出;风月之场,一顿挫而艳情出;威武之人,一顿挫而英气出”,这样的演唱才能够表达细腻、出神入化,引起听众共鸣。

    四、情感表达与体验

    (一)要打破技术观念,重在情感表现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不是纯技术的艺术。通常在演唱作品时会要求以“情”带声,重在抒发感情,做到以“情”感人。听一个人唱歌,不是听他的歌唱技巧有多好,而是他的演唱能不能打动人心。因此,在教师教学和自我练习的过程中,不应该过于注重学生演唱技术上的表现,也要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对歌曲形象的把握,更好地展示作品的精神内涵。另外,在平时的训练中,不要一味地追求声音效果、音高、唱法,要养成一种自然用气的歌唱习惯和重在情感表现,用“情”来带动声音技巧的学习和提高,力求“声情并茂”,这样才能改善和克服紧张心理,不要被技术吓倒,避免因技术方法造成紧张情绪。演唱的第一个字很重要,一定要全心投入稳住情绪,音乐响起就浸润其中,进入歌曲意境,力求第一个字就振聋发聩,吸引住听者,征服全场。在现代歌手中,还有一个用情感打动听众的歌者——关喆,关喆被称为“表情帝”。他的原创歌曲《想你的夜》就说明他在处理感情方面的细腻。

      还有,每首歌都有高潮,但是高潮不一定是最强音或者最高音,情感的高点有时候和音高、音强恰恰成反比,借此表达深沉厚重的情感。“歌曲的结尾是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表演的优劣。”结尾往往掀起感情的狂澜,带领全场观众将情绪推至巅峰,让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最后一个字的处理最需要注意,要把握好收声、收气和收情的先后顺序。即便演唱结束,发声器官仍要保持积极“备战”的良好状态,先收声、再收气,最末尾收情,要做到“言已尽,意未止”,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二)和音乐融为一体

    用生命和灵魂唱歌,和音乐融为一体。华晨宇,他在唱《我》时,和张国荣“隔空对唱”,精彩纷呈,很多网友称之瞬间秒杀张国荣,其实华晨宇征服观众的因素,很多来自他的“入戏”。听过的人都知道他的歌声温暖人心,非常能引起共鸣。每次上台,华晨宇都投入全部感情,虽然平时看他“呆若木鸡”,不苟言笑,但一站上舞台,他就全副身心。因此,歌迷称他为“火星人”。华晨宇平时不爱说话,把想要对听众和歌迷说的话和想表达的情感全融入歌声中,然后传达给听众。他是个灵魂歌者。华晨宇独特的经历对于歌曲就有不同的方式去诠释,华晨宇表演前先听曲,再看词,最后唱歌,他之所以获得极大的成功,是因为他把自己和音乐融为一体,从而成为一个对唱歌很投入的歌手。

      综上所述,感情在歌曲中的表现方法很多,不一而足,表演过程中,需注意发音方法,用心唱,带入感情,把这首歌当作是演唱者自己的经历,这样唱就会有感觉,不断去研究、去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情感处理方式,做到对每个作品都负责任地演唱。

    五、结语

    歌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常将其表现总结为“声”与“情”两大基本要素,其中“声”是通过喉咙发出流动的音响,它是歌唱的工具,是声乐艺术的表现手段;而“情”则是通过唱歌情感体验和表达后的“血与肉”,因此歌唱艺术是鲜活的生命。只有注重歌唱时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让“声”与“情”共同承载声乐艺术实践的审美使命,才能创作出声乐艺术灵魂。“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只唱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所表达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唱歌艺术实践无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纵观古今中外声乐艺术发展,艺术造诣深的歌唱家无不在具有精熟演唱技艺及表现方法的同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歌唱情感,使自己的表演从内心体验到外形表现,在清楚演唱所需要的前提与条件下,从而使声音造型到情感处理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本文标题:情感在歌唱中的准确表达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6453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