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校园
文章内容页

跳蚤市场里的世界

  • 作者: 莫愁·小作家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546
  •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学习一直紧紧张张,前不久论文答辩顺利通过,终于快要回国了,心情随气温一起回暖。

      也该好生触摸这座城市了。我的导师胖胖憨憨的,标准的俄罗斯大妈形象,她对我要求严格,但心肠很好,我给她取绰号“菩萨”,彼此习惯后,见面时我就自然地双手合十。她几次热心向我推荐,学校旁边的集市是圣彼得堡最大的跳蚤市场,在福布斯杂志“最有趣的跳蚤市场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呢,值得一看。我欣然前往,集市坐落在铁路车站旁,列车轰鸣,人声喧闹。

      步入集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专营二手生活用品的摊位,旧衣旧鞋类的物品随意摆放着,摆在最前位置的几双凉鞋,鞋上浸染着黢黑的脚印,明显有长期穿着过的痕迹。一位老妪蹒跚挪步过来,拿起一双鞋子,跟大胡子摊主讨价还价后,放入手中的拎袋。接着,她两指捻起一件薄衫,又双手撑开举过头顶,转至向阳一侧细细端详,似乎不甚满意,丢回,又捻起另外一件,又撑开、举过头顶、对着太阳,嘴里嘟哝着。她的旁边人来人往,不时有人驻足,多是花白头发的老者。

      我今天赶集,主要是想搜罗一些苏联时期的民间老物件,回国时送给亲朋。我被一售卖古钱币的摊位吸引,摊主见我是中国人,主动将收藏夹翻到有中国元素的那几页,塑料薄膜里夹着几张金圆券,我感到陌生。摊主见我好像没有购买意愿,就跟隔壁摊主抱怨“中国人只看不买”。他以为我听不懂俄语,竟堂而皇之地出言无状。我掩住愠色,用俄语跟他交流,摊主脸上尴尬与惊讶交织,立马又切换为热情,一个劲地向我介绍起来。他说他爱中国,爱中国人,爱研究中国历史,我买了几枚跟亲人出生年份相同的硬币。

      在一处卖徽章的摊位前,我眼里闪着光停留许久,摊主见我兴致勃勃,从桌下拿出一摞别满徽章的毛毡,逐一向我介绍。我的目光随摊主的指尖移动,倏尔被一菱形金属徽章勾住,定睛细看,确认是我就读的学校在苏联时期的校徽,我将它装进口袋。摊主见我喜欢,又详细介绍了这枚徽章背后的故事。我也告诉他,我正是这所学校的学生。聊得投机,我忘了还价,摊主也忘了招揽其他生意,还从兜里掏出一枚中俄两国国旗的连体徽章赠予我。得知我父亲曾是一名军人,他热心指点我哪个摊位能买到苏式军旅纪念品。摊位上人越聚越多,我跟摊主道别,他用肥厚的大手裹住了我的拳头。

      来到徽章摊主介绍的摊位前,各式军功章、军衔等在桌面铺展。我说明来意,摊主遂起身向我介绍。身为军事爱好者,我听得入迷,见桌上显眼处有一枚包装特别精美的臂章,摊主說这是他儿子的,儿子还在前线,他每天都将臂章摆放在眼前,寄托思念,期盼儿子早日平安归来。我们四目相对,他的眼里分明闪着泪花,他说他的孩子年龄跟我差不多大。

      快罢市了,我折返回来。入口处,那位老妪还在摊前一丝不苟地挑选,臂弯里多了几件成色较好的衣物。大胡子摊主并不急于收摊,在一旁操着沙哑的嗓子招揽生意。我边走边点头致意,大胡子爽笑着,咕噜着“再见、再见”。

      一件件物品,浓缩着历史,展示着现在,呼唤着未来。小小集市包罗万千世界,也折射着人的内心世界。

      刘彦:在俄留学生,爱好文学,热爱公益。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本文标题:跳蚤市场里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7620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