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感悟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2756
  • “烧钱”还是“烧人”

      改革开放以来,“量化”一词趋热。对于可量可度的事物,“量化”是好标准。而有些事,特别是涉及人文精神的东西,一旦标准失衡且盲目量化,则祸害丛生。由电视剧的“烧钱游戏”,联想到生活现实,“全盘量化”的危害确实不浅。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发酵,“钱币”成为“量化”的唯一标准:有钱才叫“成功”,“身价”就是值多少钱。“找对象”,男人看女人的“颜值”,女人看男人的“物值”(房子、车子、聘礼等)。金钱的量化达到“可烧”程度,人的精神离崩溃就不远了。

      (读2017年1月《“电视剧沦为烧钱游戏”令谁悲哀?》)

      阎 侃(天津)

      莫让“裸”殃民祸国

      前些日子,一则关于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的消息浮出水面。女大学生民间借贷的抵押物竟是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及视频,还有捆绑在一起的个人身份信息等,把公民的个人隐私当作社会信用的抵押物,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如果说“裸官”是某些人的创新,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裸条借贷”可谓是另一部分人无所不用其极的创举了,两种用“裸”来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都觸及到了法律的边界,都应当严厉打击。

      (读2017年1月《警惕“裸条借贷”“裸体典当”》)

      刘冠顶(山东)

      炒作悲哀

      电视剧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炒”的, 即使“做剧卖剧是一门生意,“少数人”也要安心把生意做好,而不是让其陷入“烧钱游戏”的乱象。用物质力量主宰艺术本身,到头来只是场轰轰烈烈的过眼云烟。“烧钱”的电视文化寓于商业文化中,是当今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民族生活方式的缩影。悲哀的是这违背了艺术规律,毁了文化的本来面目……

      (读2017年1月《“电视剧沦为烧钱游戏”令谁悲哀?》)

      曹 勇(安徽)

      本文标题: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0537.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