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老家是一种方向

  • 作者: 散文诗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1889
  • 四川◎李茂鸣

      实力/王琼辉 图

      老家是一种方向

      四川◎李茂鸣

      实力/王琼辉 图

    老家是一种方向

    每年风都从老家赶来,向城市的每一扇窗口,送去明亮的问候。

      顺着风吹来的气息,我们看见越来越枯瘦而延伸的藤,像道路与河流,沿着生命的记忆,成为老家永不磨灭的方向。

      多年前从老家带来的梨,一直放在抽屉里,今天突然看见,却像一个久远的概念,剩下一层枯干的皮,只有一口泉眼的井,却在我的背上流淌浸润,让我的足迹总是湿湿的,时常向着老家的方向,生根发芽。

      一代一代的人,从石拱桥上走出,最后,留下弯曲的背影,像一张弓,将大家射向远方,却难再有另外的弓将大家发射回去。家乡,至今存留着冬天里白鹅般的雪,以及春风燕语,柳树和我写给春天第一行翠绿的诗句。

      其实,除了老家是一种方向,我不知它还应该是什么。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失去方向,行走于一片无边的苍茫之中。

    河湾里的村庄

    河流一拐弯,就拐出一个村庄。

      因此,许多的村庄,不是站在河的之字点上,就是生活在河流的臂弯里,幸福得就像早晨刚睁开眼睛的一滴露水。

      许多的鱼,也因此找到上岸或岸边产籽的理由,尤其是在汛期与洄游产卵的鱼不期而遇。

      村庄总显得格外热闹。

      站在时间的河岸上,芦苇一直目送着流水远去,没有太多的话要说。

      芦花有时是我漂亮的女儿,有时是我贤惠善良的妻子,她们总在等我、盼我……

      河流不断地拐弯,串起无数的村庄,像项链挂在大山的脖子上。

    山里的石磨

    一片石头,总是托举着另一片石头。

      山里的石磨,一生咬合着,像一对日夜厮磨的老夫妻。此刻,他们静静地停放在老家的屋檐下,如一对生活的哑巴,过着平淡而实实在在的日子。

      她们一生咀嚼着庄稼与贫困,牙齿磨光、磨平,又长出新的牙齿,她们吃尽了生活的劳累,但从不抱怨。

      石磨,说过的话都成了粉末,没有说完的话,也许还会从磨心里钻出来,重新发芽。

      月光下,一对石磨来自同一座山里,她们以媒为婚的爱情,天长地久,牢不可破。

      她们的儿女都去了远方,并且都安了家。

      山里的石磨,依然停放在那里,从不惊动外边的风雨。

    乡下的水缸

    素面朝天,也不用盖盖子。一滴屋檐水,掉在里面,永远也不会干涸。

      这些水缸,总是清静无为地躺在屋檐下,也让乡下的日子更加清静无为。

      一砣石头,凿出的水缸,与水井平起平坐,也永远受到儿孙的尊重。

      一口水缸,把乡下的日子,简单成一锅稀饭。

      把贫空的日子过到底,这是乡下人的爱情。

      所以,乡下盛水的缸子也盛月光和爱情,让乡村古老的辫子长得更长。

      在乡下,我敢肯定,没有一只麻雀,不是喝屋檐下水缸里的水长大的。

    记忆里的火柴

    火柴显得有些落伍,跟不上时代,但在一些高档宾馆,能看见火柴精美的包装,火柴的身份、地位已变得十分高雅。

      优雅地划一根火柴,举在眼前,直到灼痛记忆的手指。

      我却看见乡村一个贫穷的夜晚,一盏富有的油灯,听见长夜里,那一声明亮而又辽阔的鸡鸣。

      一根经常发呆的木柴棍,也总在夜晚到来时,撞击夜的磷面,让灵魂开窍,更加聪明地展开苦读,直到考上大学,成为乡村广播里最大的喜讯。

      一根火柴,把村庄上上下下团结得十分紧密、不可战胜,火柴还常常作为老师手中的教具,拼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

      记忆里的火柴,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竹子,是我远方的亲戚

    竹子,是我远方的亲戚,最爱住在乡下的竹子,不肯进城,许多的竹子站在一起,形成的海叫“竹海”。

      竹海总爱在夏天戴墨绿色的眼镜。

      竹叶沙沙响动的声音,也总在夜里,牵动着一个人的神经。

      竹林总在房前屋后,站成等待的风景。

      竹林深处,总有一双眼睛注视着我们走动的脚步。

      竹影,落满母语的村庄;竹笛,总是描述着一个少年心中的愿望。

      竹笛的清脆之声,常常越过人浪,

      抵达城市的居处,并为我们开启另一扇窗口。

      我是乡村那片竹林之中走散的一棵竹子,在城市总感到特别地孤独,竹子是我远方的亲人。

    乡村小学

    这棵黄桷树下,每隔一个小时就响起铃声,上课的铃声与下课的铃声,把时间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

      铃声也让地里的玉米站得很直,国歌声中,也同样升一面红色的旗帜。

      在这里有个叫娟娟的城里来的女教师,声音特别清脆。

      山坡上,连啃草的羊群也特别爱听她给孩子们朗诵课文的声音,她也特别爱吃村里人种的蔬菜。

      后来她被一辆小车接走,走那天早晨下着小雨,同学们都哭了,老师也哭了,小车在不停地吼叫、催促。

      后来又来了一个戴眼镜的男老师,同样每隔一小时就响起铃声,同样把时间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

      农忙时节,上课的铃声便稍微放慢一点,下课的铃声,也稍微有一点提前。

      一所悬崖边的乡村小学,铃声有时也会中断……

      断电的夜晚,同学们立刻拿出准备好的蜡烛。

    补丁的灯

    艰难的日子,常常破开一道道口子,露出张张饥饿的嘴巴。

      贫穷的灯芯燃尽落下,稍不留神,也会把夜色,燃一个窟窿。

      这时,母亲要为找到一块合适的布料发愁,为把小块补丁巧妙连接,常需要母亲上下打量,反复比对合适的布料与颜色。

      之后,坐在低矮的屋檐之下,挽起油灯或月亮的光线,一针一线细心补缀。

      一块黑色的补丁,穿在身上,也没有人笑话。亲爱的补丁,原来也是母亲的杰作。

      阳光明媚的日子,幸福,已不需要补丁照耀,但在夜里,我却时常看见那一块明亮的补丁。

      本文标题:老家是一种方向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0665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