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风
糖精:源于饭前不洗手
1879年,俄国化學家康斯坦汀·法尔伯格在实验室研究了一整天煤矿衍生物后,没有洗手就回家吃饭了。晚饭时,法尔伯格发现他吃下的食物都带着甜味,可食物中根本没放糖。思来想去,法尔伯格发现,食品之所以发甜是因为他拿餐具的手带着甜味,而他手上的甜味是在实验室中沾上的。那实验室中一定有一种特别甜的物质。
法尔伯格匆匆赶到实验室,对当天实验用过的器皿进行了仔细检查,最后发现甜味来自一种叫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化学物质,这也就是今天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糖精”。
万能胶:“失败的发明”也有大用途
1942年,哈里·库弗博士准备研制出一种透明塑料,使武器瞄准器的精度更高。结果实验相当失败,他研制出来的东西黏性太强,无论碰到什么东西都会死死粘住。库弗一气之下将这个失败的发明——氰基丙烯酸酯扔到了窗外。
6年后,当库弗负责飞机座舱盖的一项新设计时,他想到了氰基丙烯酸酯这个最初被认为毫无用处的“老朋友”。不久后,他供职的柯达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伊斯曼910”的胶水,人们称它为万能胶。
时至今日,万能胶仍是畅销产品。
手机短信:原来手机除了打电话还能做这个
1987年,由于更加小巧和便携的数字手机被发明出来,欧洲各国的电信巨头希望共同制定一个新的手机技术标准,从而在整个欧洲都能适用。欧洲各国的电信工程师们在测试系统时,为了方便交流和联合管理手机网络,发明出了一种可以通过手机互发短消息的通信系统。欧洲的电信运营商一开始压根没意识到“手机短消息服务”的重要意义,以为在消费者眼中手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打电话而已,直到手机用户发现了“手机短消息服务”功能,并疯狂地爱上它后,欧洲电信运营商们这才如梦初醒。
微波炉:源于口袋里巧克力的融化
1946年,美国工程师珀西·斯宾塞试图发明一种功能更强大的微波发射磁电管,用于雷达设备。一天,他测试一根磁电管时,把手伸进口袋,想掏一块巧克力吃,结果发现口袋中的巧克力居然熔化了。斯宾塞立即意识到可能是磁电管的微波辐射烤化了巧克力,于是,他马上将一包玉米粒放在磁电管附近,几分钟后,爆米花在实验室里飞溅了一地。
斯宾塞觉得这项技术能在烹饪上派上大用场,经过改装,世界上第一台微波炉就这样诞生了。
三娃摘自《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