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校园
文章内容页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作者: 意林·少年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344
  •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②有盛名,為司隶校尉。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既通⑧,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yì)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

    【注释】



      ①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

      ②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当时颇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纳者,名为“登龙门”。

      ③诣:前往,到。

      ④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⑤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⑥乃通:才(予以)通报。

      ⑦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⑧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⑨仆:我,谦称。

      ⑩先君:死去的祖先。

      ?仲尼:孔子,字仲尼。

      ?伯阳:老子,姓李,名耳。

      ?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奕世为通好:世世代代友好往来。

      ?小时了了:小时聪明。了了,聪明,有智慧。

      ?踧踖:局促不安。

    【思考与练习】



      1.孔文举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呢?

      2.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他小时了了。

      2.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陈韪现在资质一般,是个庸才。

    【参考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只有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孔融)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孔融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本文标题: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8311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