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校园
文章内容页

古代考试趣闻多

  • 作者: 意林·少年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203
  • 金陵小岱

      中国科举考试,是古代帝王用以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一千年以来,科考为历朝历代招揽选拔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人才,也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唐代的考场纪律



      古代考场纪律严格,为了防止作弊,考生们只能扛着单席进入考场,下雪天也只能坐在铺着单席的地上。考场把门的胥吏通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大声呼唤举人的名字,验看他们的文书,然后粗暴地搜查他们的衣服,检查是否有假冒或私带违禁物品。发现不对劲,立刻就毫不留情地将考生驱逐出去。

      唐朝出了一个猛人,因为受不了这番呼来喝去的煎熬,直接选择了弃考。据杜牧在《樊川文集》中记载,这位叫李飞的考生来自江西,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在他参加礼部考试时,胥吏大声呼喊了他的名字,查验过文书后,就让他进去了。这个时候李飞反而拧巴起来,他反问道:“如是选贤耶?即求贡,如是自以为贤耶?”说完,李飞挥一挥衣袖,扛着行李回了江东。

    古代考题也疯狂



      坐在考场上准备答题时,古代考生与我们一样都将面对同一个灵魂拷问:这考卷上到底写的是什么?

      这种令人一头雾水的考题大多数是唐代的经帖和宋代的墨义,相当于我们现代人的填空题。就拿唐代的经帖来说,这种考题一般是遮掩经书的前后文,只留下一行,裁纸为帖,去除其中几个字,考生要把空缺的这几个字写出来。

      宋代的墨義也没好到哪里去,考试内容的烧脑程度与唐代的相当。比如“作者七人矣,请以七人之名对”。又比如“见有礼于其君者,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请以下文对”。这些试题,想要回答上来,必须死记硬背,想要考上,全凭记忆力。

    奇葩答卷上“热搜”



      明末清初文坛奇才金圣叹因为奇葩答卷上过“热搜”,还不止一次。第一次上“热搜”,是他初次参加考试,试题为: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这道题的主旨显然是怀才而莫展,正常人就算理解错了,最多也就是写上几句奇葩的话,但金圣叹不同,他的答案可谓跨学科,直接把这场考试当成艺考。据说金圣叹直接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光头和尚外加一把剃刀,对此他的解释是“此亦匏瓜之意形也”。

      金圣叹第二次上“热搜”,还是因为考试,题目为“吾四十而不动心”。金圣叹在试卷上连写了三十九个“动心”,他解释道:“孟子曰四十不动心,则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矣。”这跟写一篇500字的作文,全文为“我的妈妈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漂亮”有什么区别!

      小小程摘自《北京青年报》

      本文标题:古代考试趣闻多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8431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