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117943
    2023-10-02
  • 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做了错事之后。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就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家里的金鱼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22829
    2023-10-01
  • 仁珍生于20世纪30年代。她四五岁时,赶上日本鬼子进村,全家逃到大山深处躲着。后来日本人撤了,他们却迷了路,在山里转了七八天,饿得奄奄一息,最后是仁珍发现了回村的路。为此她母亲经常说,仁珍是家里的福星。仁珍和丈夫是娃娃亲,婚后她生了六个子女。生完二女儿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24555
    2023-10-01
  • 一直想有箱蜜蜂,不说吃蜜,就是想着也高兴。父亲做了蜂箱,架在屋檐下,架了好多年,眼见着蜂箱老旧了,依旧是个空箱子。在乡下,蜜蜂不用养,也不用放,它们野天野地过自个儿的好日子,可望不可即。只是它们要分家,要是正好遇着,抓把细土朝它们撒,一般,它们会歇脚,聚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 16/157738
    2023-09-21
  • "奶奶,又在等二姑了?现在中午过了,吃饭去吧。"一个胡同里的孩子放学经过门口和母亲打招呼。"放学了小虎子?看来你二姑又不回来了。"母亲失望的望着胡同口。做儿女的都能想象出一个白发苍苍的母亲盼儿归的心情。每一次回老家听到最多的就是小虎妈妈告诉我说:母亲当年做…[浏览全文][赞一下]

  • 19/168901
    2023-09-17
  • 10月份一过,就是母亲张静梅女士的祭日。她殁于2007年11月1日,一晃就是15年了。15年里,我多次梦见与她在一起。在我心里,她永远是那么慈祥、和蔼和温润。我的一生,曲折而努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母亲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融入在我的血脉里,让我有了坚韧与耐力。…[浏览全文][赞一下]

  • 14/168662
    2023-09-17
  • 1我是一个爱反思的人,总是在一年到头的时候和一些特殊的日子,回望自己的过往,检讨自己的不当言行。我曾经写过《风雨无阻的承诺》《我们应该在太师椅前挨训》《还债》等忏悔性的文章。几十年来,有一桩事一直淤积在心里,总是让我感到自疚和惭愧。那就是给朋友家设计的一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 22/168933
    2023-09-17
  • 1也许是人近于老年期的缘故吧,在年节的时候,老是想起以往的人与事。今年的春节前,在我人生中曾给我过帮助的人的音容笑貌不断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其中,就有王前正先生。一算,我与王前正先生近30多年没有联系了。我离开荆门,也是匆匆成行,除我所供职的荆门日报社外,没…[浏览全文][赞一下]

  • 14/169317
    2023-09-17
  • 1今年4月中旬,我原单位领导荆门市计生委副主任、调研员刘之仑通过微信,发来一篇文章《乡土情怀与文化担当——王君先生评析》。他说,原报社王君你还记得么?他最近出了一本专著,我想把龙泉中学特级教师胡老师的点评介绍于你,欣赏一下哈。冲凉之后,我躺在床上,在手机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 24/169760
    2023-09-17
  • 契子最近一段时间学习写诗,尽管发给朋友私自交流的诗被他们分别安排在《荆门文学》与《布客茶舍》两家电子文学平台上发表了,并且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和转发,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不是写诗的那块料。一是师友宁本俊兄建议说“你还是写随笔散文顺手”,本俊是批评家,鉴赏力极高…[浏览全文][赞一下]

  • 101/15911
    2023-09-11
  • 悔郭文德记不清是哪天了。在小鸡不再可爱,长到有点难看的时候。“谁会爬树?”堂叔这么问;“我会!我会!”他知道我肯定这么答。于是就支使我上了树。任务是把一条绳子拴在一根横长在河道上方的胳膊粗细的枣树枝子上。我三两下就上去了,心里想用最快的速度证明堂叔选择的正…[浏览全文][赞一下]

  • 1/27585
    2023-09-08
  • 每次回荆门,我都会与妻子在象山大道上散步,不仅因为它是一条坦直、宽敞的大道,更在于我对它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这份感情,就像深藏在心房里的一坛老酒,随着时间的久远,就愈显醇厚与浓烈。1979年10月,我从后港知青点招工到荆门市建筑公司,从荆门各地招来的知青和…[浏览全文][赞一下]

  • 6/71245
    2023-08-25
  • 我的案头,是一摞纸张发黄、四角卷曲的文稿,纸张大多已经干枯得生脆,一碰就掉渣,稍有不慎,就会破损。这是我母亲张静梅留下的遗作,距今至少16年了。清理这些遗作,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以前,我以为自己很了解母亲,读着这些诗文,我才知道,其实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只是停…[浏览全文][赞一下]

  • 15/169889
    2023-07-10
  • 从我记事起,四哥就有一把金黄色的二胡。夏天的夜晚,劳作了一天的家人拿着蒲扇来到门前的池塘边,边乘凉,边听四哥拉二胡。四哥最喜欢拉的是“大菩萨细菩萨,保佑癞子生头发……”皎洁的月光下,四哥把二胡放在大腿上,微偏着头,眉头略蹙起,琴弦一拉,琴声就像流水般从月光…[浏览全文][赞一下]

  • 4/178947
    2023-09-09
  • 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搞不好还会把地上扫成一堆的头发再次吹飞。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而父亲是怎么回答我的呢?他不说话,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电扇,又低下头去…[浏览全文][赞一下]

  • 8/111826
    2023-06-20
  • 我的爸爸是纺织厂机修工,小时候因为家里姊妹多,他只念了四年书就辍学了。在我的印象里他会的东西很多,瓦匠、木匠、修理家电、修理自行车,就连理发、做饭样样精通。小时候,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玩具,爸爸的手艺很了得,木板经过他的打磨,裁剪,很快变成了刀和枪,我拿着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1139
    2023-07-07
  • 人这一辈子需要不时地犒赏,为了多些欢乐,就得好好过节。没有比外祖母更懂这个道理的人了,所以她最重视节日,只要是节日就不肯放过,一定会把它过得像模像样。好东西吃也吃不完。外祖母说:“吃不完就是一年不挨饿,日子再苦,中秋节也要好好过。”她对这一天的重视,似乎超…[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08769
    2023-07-05
  • 我的母亲去世已经六个年头了,但是在我的意识中,她仍然活着,并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护佑着我们一家。2020年春天,湖北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侵擾,尤其是武汉及周边的城市都笼罩在死亡威胁的恐怖之中。在这之前,我因事多次往返于武汉,儿子正好也在武汉上班,我们都是易感…[浏览全文][赞一下]

  • 2/111503
    2023-06-15
  • 老赵五十三、四岁了,个儿只有一米六五左右,用老赵他自己的话说,之所以他是这样的个头儿,原因两点:一是自己是典型的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盆地人,二是自己长身体的时候,恰恰遇上“三年自然灾害”,碗里没有东西,因此耽误和影响了自己长身体。老赵的那张脸,五官的摆布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09298
    2023-06-13
  • 1我第一次经历死亡是在18岁的时候,不是我亲身感受,而是它发生在我身边,近得只有一张老藤椅的距离。那是一个阳光热烈的午后,窗外冷风彻骨,屋内却非常温暖,人浸泡在阳光里,好像浸在一汪热水里,舒服极了。我陪爷爷在阳台上晒太阳,给他读积攒了一个星期的报纸。棉花被…[浏览全文][赞一下]

  • 3/95782
    2023-06-07
  • 10月份一过,就是母亲张静梅女士的祭日。她殁于2007年11月1日,一晃就是15年了。15年里,我多次梦见与她在一起。在我心里,她永远是那么慈祥、和蔼和温润。我的一生,曲折而努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母亲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融入在我的血脉里,让我有了坚韧与耐力。…[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