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舞蹈史研究60周年,中國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于2016年11月12日在北京召开“纪念中国舞蹈史研究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不仅邀请到多位舞蹈史学研究的前辈专家亲临会场,还汇集了来自各地的多名舞蹈史研究专家与学者。会上,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研究成果的介…[阅读全文]
李东娜沈效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人类文明的脚步不断前进,设计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我们不断赞叹的同时也感到迷茫和无助。全球化、本土化、民族化如何碰撞、如何接轨、如何相融是我们一直在探寻的课题。一、地域文化与艺术教育面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全球化的大背景,我国艺术…[阅读全文]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这是明代伟大戏剧家、文学家、思想家汤显祖赞美家乡抚州的著名诗句。今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三位世界文化名人逝世400周年。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访问时,提议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巨…[阅读全文]
松桃苗绣是贵州东部苗族刺绣产品的总称[1],作为苗族世代相传的手工艺,松桃苗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它寄托了苗族人民对美的向往,展现出苗乡文化多样性。近年来,松桃苗绣被开发成为黔东旅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产品。但目前该类产品的开发尚处在起步阶…[阅读全文]
2016年是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戏剧界、学术界均展开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盛况空前。本刊特邀邹自振、李伟、黄振林、黄桂娥等业界专家学者,分别从剧作文本、创演实践、戏剧理论、传统承继与当下创新等角度展开述评,隆重推出“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专题,以期在反思…[阅读全文]
戴耘?从我的三个纪念碑作品说起戴耘2004年底我开始做纪念碑系列中的第一件作品《电视英雄纪念碑》,2005年3月完成并参加了4月份举办的“现在进行式”深圳当代艺术展。2005年底制作完成该系列中的第二件作品《Q行天下去》(关注网络QQ的题材)。2006年1…[阅读全文]
陈磊中和之美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运用思考陈磊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纪念品设计越来越被重视,而包装作为纪念品的外衣,除了起到保护作用外,还最能体现旅游胜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因此研究其包装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今设计的关注点都是集中在如何将文化…[阅读全文]
郑真非物质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以长江三峡地区为例郑真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后,旅游由传统的观光、休闲旅游发展到了体验式旅游。旅游者消费的不仅是某种商品或者服务,还包括在旅游中领略到的地域文化。旅游纪念品作为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对当地旅游…[阅读全文]
塑魂鉴史——吴为山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展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时间:2014年12月9日吴为山逃难之五——母与子(铸铜)110×98×170Cm(20…[阅读全文]
吴为山魂兮归来——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记吴为山我接受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设计大型组雕是在2005年12月15日,是“大屠杀”祭日——12月13日的两天后。时值寒冬,北风凛冽。我的心情沉重,仿佛时间倒流到19…[阅读全文]
主办:文化部、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京昆室承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剧协、国家京剧院《群英会》,叶少兰饰演周瑜,孟广禄饰演黄盖(摄影:赵宇)《群英会》,叶少兰饰演周瑜(摄影:赵宇)《奇双会》,叶少兰饰演赵宠,杨春霞饰演李桂枝《柳荫记》,李胜素饰演祝英台,江其虎饰…[阅读全文]
国家京剧院以身存道艺绝德馨纪念一代宗师叶盛兰——京剧大师叶盛兰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综述国家京剧院2014年是京剧叶派小生艺术创始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诞辰100周年。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京昆室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剧协、国家京剧院承办的纪…[阅读全文]
王一川当我写下这样一个看似欠通或有重叠之嫌的怪异标题时,我不知道我是否费心费力而又合理地理解了我的恩师黄药眠(1903—1987)先生,但我知道,这正是我凭个人有限水平和眼界所能勉力做到的。我同时知道,即使不是我的这篇小文,也会有更多的人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阅读全文]
蒋建国蒋建国:安徽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带着一份渴望与期待,怀揣一份激情和喜悦。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华诞。六十年,一个甲子的回眸,荣辱兴衰、风雨兼程,寄托了几代黄梅戏工作者的梦想和希望…[阅读全文]
蒋建国抚今追昔继往开来——纪念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周年蒋建国带着一份渴望与期待,怀揣一份激情和喜悦。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华诞。六十年,一个甲子的回眸,荣辱兴衰、风雨兼程,寄托了几代黄梅戏工作者的梦想和希望,承载着一个剧种…[阅读全文]
林荫宇2013年元月应北京人艺之邀,我参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研讨会。不禁忆起1988年10月,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从国内派出的唯一代表,参加了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召开的“纪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忌辰50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阅读全文]
张忆周张漾兮“路漫漫兮,荡漾兮”,一句苍茫感怀的肺腑之语,道出了中国版画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张漾兮先生波澜起伏而短暂的艺术人生。时值张漾兮先生(1912-1964)诞辰100周年之际,2012年12月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先后主办了以“刀锋民魂”和“路漫漫兮,…[阅读全文]
刘厚生大约两三个月前,我在清理旧书旧资料时意外发现了张庚同志约50年前写给我的一封信,引起我如同遇到一位青年时的老师似地惊喜,也引起一些联想和感慨。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还在上海工作时,上海戏剧学院老院长熊(佛西)老邀我给一个编导班讲授中国戏曲史。我虽自知根…[阅读全文]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承办单位:中国美术馆展览时间:2011.10.01至2011.10.22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1-9号展厅…[阅读全文]
黄晓和黄晓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在二百年前的匈牙利乡村诞生了一位事后名扬四海的音乐天才,他就是一身兼有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多种才能的传奇人物——费伦茨·李斯特。费伦茨·李斯特诞生于1811年10月22日。父亲是匈…[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