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毅何筠2017年9月23—24日,由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人文学院咖啡吧联合举办了以“戏剧与仪式”为主题的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学术研讨活动。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阅读全文]
方冠男荒野中的沉思:《纪念碑》的“纪念”方冠男有一幅俄罗斯的世界名画,名为《荒野中的基督》。在一片枯砺、苍茫的荒野世界中,基督在那里坐着。他眉目低垂,神情沉重。在荒凉的世事里,没有人知道基督想的是什么,但是,我们都可以在他的脸上看到一个神情:悲悯。在国话先…[阅读全文]
鲍国华侯宝林:相声史上的第一位大师——纪念侯宝林诞辰100周年鲍国华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侯宝林一直是相声界的领军人物。这不仅源于他任职于中央广播说唱团,身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较之其他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也不仅源于他多次走进中南海,为党…[阅读全文]
尤里回望历史观照当下展望未来——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尤里2017年7月28日上午,为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彰显话剧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主办的“历史回放,…[阅读全文]
田本相曹禺:中国话剧诗化之集大成者——为纪念话剧110周年而作田本相我曾经论述曹禺的诗化现实主义,并且认为诗化现实主义是中国话剧的传统。但是近几年来,我经过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文学的传统是诗化传统;中国话剧的传统,则是在中国文学的诗化传统的传承中,形成了中…[阅读全文]
王雨晨杜子栋中国国家话剧院成功举办“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主题论坛”王雨晨杜子栋2017年6月14日、15日,“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主题论坛”在国家话剧院隆重举行。论坛由国家话剧院主办,中国话剧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协办。两天当中,三十余…[阅读全文]
策划:唐凌纪念话剧110周年(上)策划:唐凌开幕式合影(曹志钢摄)2017年6月14日、15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中国话剧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协办的“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主题论坛”在国家话剧院隆重举行。三十余位全国戏剧界各领域著名专家学…[阅读全文]
于潇倩随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复兴,依附于传统建筑上的砖雕艺术也日渐兴盛,大到园林景观、公共建筑,小到私人庭院、工艺摆件,都有砖雕艺术的身影。与此同时,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需求使中国砖雕艺术受到新一轮的青睐。一、源远流長、…[阅读全文]
传记片用短短的47分钟,让我们看到了吴晓邦先生一生对中国新舞蹈艺术事业做出的非凡贡献。2016年12月18日,是这位卓越的舞蹈實践家、理论家、教育家和领路人,这位曾以他毕生的理论与实践,为全中国舞蹈家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前辈和挚爱亲人诞辰110周年的纪…[阅读全文]
为纪念中国舞蹈史研究60周年,中國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于2016年11月12日在北京召开“纪念中国舞蹈史研究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不仅邀请到多位舞蹈史学研究的前辈专家亲临会场,还汇集了来自各地的多名舞蹈史研究专家与学者。会上,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研究成果的介…[阅读全文]
李东娜沈效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人类文明的脚步不断前进,设计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我们不断赞叹的同时也感到迷茫和无助。全球化、本土化、民族化如何碰撞、如何接轨、如何相融是我们一直在探寻的课题。一、地域文化与艺术教育面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全球化的大背景,我国艺术…[阅读全文]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这是明代伟大戏剧家、文学家、思想家汤显祖赞美家乡抚州的著名诗句。今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三位世界文化名人逝世400周年。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访问时,提议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巨…[阅读全文]
松桃苗绣是贵州东部苗族刺绣产品的总称[1],作为苗族世代相传的手工艺,松桃苗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它寄托了苗族人民对美的向往,展现出苗乡文化多样性。近年来,松桃苗绣被开发成为黔东旅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产品。但目前该类产品的开发尚处在起步阶…[阅读全文]
2016年是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戏剧界、学术界均展开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盛况空前。本刊特邀邹自振、李伟、黄振林、黄桂娥等业界专家学者,分别从剧作文本、创演实践、戏剧理论、传统承继与当下创新等角度展开述评,隆重推出“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专题,以期在反思…[阅读全文]
戴耘?从我的三个纪念碑作品说起戴耘2004年底我开始做纪念碑系列中的第一件作品《电视英雄纪念碑》,2005年3月完成并参加了4月份举办的“现在进行式”深圳当代艺术展。2005年底制作完成该系列中的第二件作品《Q行天下去》(关注网络QQ的题材)。2006年1…[阅读全文]
陈磊中和之美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运用思考陈磊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纪念品设计越来越被重视,而包装作为纪念品的外衣,除了起到保护作用外,还最能体现旅游胜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因此研究其包装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今设计的关注点都是集中在如何将文化…[阅读全文]
郑真非物质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以长江三峡地区为例郑真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后,旅游由传统的观光、休闲旅游发展到了体验式旅游。旅游者消费的不仅是某种商品或者服务,还包括在旅游中领略到的地域文化。旅游纪念品作为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对当地旅游…[阅读全文]
塑魂鉴史——吴为山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展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时间:2014年12月9日吴为山逃难之五——母与子(铸铜)110×98×170Cm(20…[阅读全文]
吴为山魂兮归来——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记吴为山我接受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设计大型组雕是在2005年12月15日,是“大屠杀”祭日——12月13日的两天后。时值寒冬,北风凛冽。我的心情沉重,仿佛时间倒流到19…[阅读全文]
主办:文化部、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京昆室承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剧协、国家京剧院《群英会》,叶少兰饰演周瑜,孟广禄饰演黄盖(摄影:赵宇)《群英会》,叶少兰饰演周瑜(摄影:赵宇)《奇双会》,叶少兰饰演赵宠,杨春霞饰演李桂枝《柳荫记》,李胜素饰演祝英台,江其虎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