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663 次
音乐列表
乔敏摘要:本文试图以刘再复的片断散文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探讨片断写作这种新文体的诗学与意义。论述刘再复在其流亡旅程里,何以选择片断写作这种形式作为其重建主体身份的尝试;其写作的内容如何与中国当代的历史语境相勾连,却又深入到形而上的哲学...
朱寿桐摘要:汪应果是一位文学教授,更是一位小说作家。作为文学教授,他的思维总是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我把他称为“抢跑者”。在比赛规则中,“抢跑者”总是要受到惩罚的,于是他在自己的文学教育生涯经常因为这种先锋性的行为受到治理。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先锋派...
沈玲摘要:《天龙八部》中一群容颜娇美、心狠手辣的妖女形象在男性为主的武林世界中颇为引人注目,她们令人瞠目的行为背后是其成长的环境因素、早期记忆和为情所困的痛苦。本文即结合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以妖女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天龙八部》中这些美且邪恶的妖女...
柴高洁摘要:?《鹿鼎记》是金庸的收官之作,其“特立独行”的叙事,脱离了传统武侠小说对“江湖”和“侠”的结构模式。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切入,从场域、惯习、资本入手,可以发现《鹿鼎记》中江湖场域结构被重组,延展了传统江湖的场域空间,并改变了江湖场域的...
盛梅汪沛摘要:朱寿桐教授于2018年10月1-3日主持召开了在金庸先生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个金庸学术研讨会——金庸与中外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连同2011年11月在澳门大学召开的“金庸与汉语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表明澳门大学南国人文研究中...
摘要:这真是喜从天降,他竟收我为“记名弟子”!巨大的惊喜让我高兴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但是仰望到他那温暖充满笑意的眼神,我就高兴地叫了他一声“师父!”就这样,格外幸运的我,成了无数人羡慕的金庸大侠的记名弟子!父亲常说我文功、武功都不行,没想到他居然选...
摘要:查先生比我年长17岁,我们算是忘年之交。1989年出国之后,给我最大的安慰与温暖的是他。心灵一旦相通,便成为挚友。此后我们见面时总是无话不说,从文学到政治,从中国到美国,从武侠小说到荒诞小说,没有什么可回避的话题。关键词:刘再复;悼念;金庸...
韩智浅摘要:伦理加诸于房思琪身上的耻感,让她决心“爱上”老师李国华。她是遭玷污的不洁物,但又拒绝成为被社会排斥的“例外”。房思琪的“委身”与“抵抗”形成了小说文本叙事的“旁溢”症候,它揭示了小说文本中隐秘的叙事者,即人格化的“刘怡婷”。作为“早已...
刘建华摘要:台湾文学中的地方意识经历了从表现地方要素到表征民族文化,从象征反殖民、反西化批判到异化扭曲为“去中国化”的工具符码,从指涉台湾整体性到追求地方差异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台湾文化政策、社会语境的结构性变迁,二是世界文化思...
袁敏摘要:陈志鸿的《腿》表面上是在讲述同性爱、恋童、异族的三层冲突,但第一层的解读最多。其实还有第四层解读,即感官的描写所延伸的无限想象。本文尝试解读陈氏的感官美学意蕴,由一双腿为引子,从触觉、嗅觉、听觉与视觉方面来分析其感官刺激与欲望叙事。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