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669 次
音乐列表
鲁晓鹏陈晞哲摘要:在众声喧哗的中国现代史的论述里,一些较为和缓中道的“非革命性”的声音被掩盖。本文旨在检视世界主义在中国20世纪的话语和实践,审视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主义的公共文化在上海的形成,重新梳理并回顾上世纪两位知名作家周作人和林语堂,在应对...
王妍摘要:探索精神归宿和身份认同是当代华文文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为此,《扶桑》采用了多种人称混用的叙事手段,试图确立“你”之声音的独立主体性,以反拨白人关于华人形象的偏见。然而,“你”的独立性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叙述者声音的否定,导致了关于扶桑形象的多...
盖建平摘要:“扶桑”是严歌苓笔下最为知名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个形象的原型,是作家从旧金山唐人街历史图片中看到的一位盛装的名妓。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姓名、事迹,作家自称所知不确。对照目前所存留的“唐人街娼后”的相关记载,结合这个历史人物好讼、活跃的不寻常...
温明明王天然摘要:马共书写一直是黄锦树创作的重心,“父”、“马共”、“写作”、缺位的“我”等在此类小说中交织缠绕,作为马共的“父”与作为书写者的“父”又相互重叠交替,呈现出有意味的阐释张力。从早期的《大卷宗》(1989)到晚近的《如果父亲写作》(...
涂文晖摘要:越华作家气如虹的长篇系列散文《征途摭拾》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既客观描写了军中生活,又深入展现了华人的内心世界。在写实艺术风格上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色彩,又有强烈的抒情特征,是越华文学越战书写中不可多得的一篇佳作,也是了解越战时期南...
杨一摘要:1975年出生的香港作家陈浩基,堪称继刘以鬯、梁秉钧等前辈之后,又一位为“文化沙漠”正名的香江文坛新秀。他2011年荣获奖的作品《遗忘·刑警》,用充满张力的笔法在时空交错中讲述一桩纠葛6年的密室谋杀案。本文以《遗忘·刑警》为中心,结合推...
陈娇华摘要:席慕蓉散文具有鲜明的性别意识,然而,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氛围、主体位置的多重性及回溯/推想式叙述方式的采用等,它没有像激进女性写作那样极端、偏激,而是与作者的家庭身份、社会身份及族裔身份等多重身份缠绕一起,显得相对中庸、平和,呈现...
古远清凌逾摘要:中国文化目前在台湾出现了面临被矮化乃至被“消灭”这样一个严重问题。港台文学有相互支援和重叠的关系。澳门文学的特色在于有土生文学。做学问最好“私家治史”,此外不要迷信名校名刊:一流学校有三流教授,三流学校也有一流教授;一流名刊有三流...
摘要:这是在第二届欧华文学会上的发言。旅居荷兰的欧华作家林湄讲述对当下的文学忧思。关键词:科技时代;文学思考;欧华文学会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8)6-0045-05人是地球上具生命迹象的最高客体,能...
摘要:此文是著名作家、欧洲华文文学作协前会长赵淑侠为欧华作协出版的新书《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所写的序言。关键词:赵淑侠;序言;《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8)6-0042-03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