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新批评)
《上海文化(新批评)》是目前全国唯一全方位介绍上海的综合性月刊,以“权威性、资料性、可读性”使“立足上海,反映上海,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原定办刊宗旨得以具体化。杂志全方位地向海内外读者介绍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整体形象及发展变化的各个层面,同时也为政界经界的各种决策提供最新的、翔实的动态报道。
文集访问量: 4123 次
音乐列表
许仁浩术语乃思想的诗意时刻。这并不意味着哲学家必须不断地对他们的专门术语做出界定。——吉奥乔·阿甘本《什么是装置?》1阅读李浩,几乎是一个涉险的过程,他的文本保有持续的紧张、颤栗,高强度的撕扯、绞杀、挤压,以及沐浴在“光”(Light)中的祥和、...
周文波一凡与张枣接触者,无不提及他谈吐之优雅且令人愉悦。个人气质与其美学倾向的吻合性在张枣身上有极大的证明:凡谈到张枣的诗,人们同样会啧啧称赞于那种圆美流转的语言享受,就像诗人自己对诗提出的一个要求:“迷人”。年轻的诗人几乎是天赋般掌握了这种美感...
何炯炯1从中我们将看到一首诗是如何在艰苦的劳作中逐渐锻造成形的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戈麦是到过南方的。1991年1月,他去上海拜访施蛰存先生,我猜想所谈内容大概关于小说创作。随后,戈麦在2月连续创作了几篇小说,如《地铁车站》、《猛犸》、《游戏》,以及...
马骥文一她对于“痛苦”的敏感是持续而炽烈的《我们乘坐过山车飞向未来》大概是诗人马雁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诗,诗后附注的写作日期为2010年12月2日。在这首诗中,“痛苦”一词一共重复出现了五次。实际上,如果通读马雁身后由友人整理、出版的两种作品集的话,...
木叶可能,世上最能体现万有引力的是诗歌。或者说,诗歌本身就是一种殊异的万有引力。这个想法源于一首小诗,记不清最初是什么时候读到的,不经意的几眼便记下了,有时会莫名地想起来,觉得好,又说不出究竟好在哪里。它看上去过于简单,甚至单调,只需小学二三年级...
张文江如果采取比较开放的读法,《庄子》全书,也可以看成一个戏剧大舞台,有众多人物在不同场合中出入。这些人物纷纷扰扰,彼此关联,呈现出奇妙的变化。其中有一个师生组合,细检其数据统计,会获得有益的启发。这个师生组合的成员,在《逍遥游》中首次出现,当时...
吴雅凌1埃里斯,黑夜的黑色女儿,不和女神。固执的不和,可怕的不和!(神225,神226)世间多少伤心苦难因她而起。在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笔下,不和神的弟兄姐妹,有厄运和横死这些死法,有衰老和报应这等要命角色。但只有她能生养,嗣续黑暗家族的命脉。从不...
张燕萍卡夫卡需要血亲,来对抗他血液里流动的父亲。在他认的四个血亲里,克莱斯特想必是最贴心的——两人同用德语写作,语言浓于血克莱斯特(HeinrichvonKleist)擅写戏剧与中篇——戏剧热如火,小说冷如冰。《O…侯爵夫人》不是他最完美的中篇,...
张雁南何谓“现实”?它似乎是件不确定的、靠不住的事情——它有时出现在尘灰飞扬的道路上,有时出现在街头报纸的字里行间,有时又出现在阳光下亭亭玉立的黄水仙的表面。……但无论什么,只要它给触到,便从此固定下来,成为永远。……作家的任务就是发现、搜集、向...
康赫一旦进入暴力场景,他便是天才,一旦离开适合展示运动镜头的大场面,进入明星统治的两人空间关系,他就是个平庸之辈马丁·斯克赛斯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体制下的分裂导演。他看清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全部优势与弊端,但并没有像希区柯克那样找到一条既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