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郴江不尽少年心,谁复痴怀捧泪吟。孤馆来当风雨暮,累予从此绝登临。上诗是我十六年前登郴州苏仙岭,凭吊秦少游所作。时方初秋,暑威渐退,雨丝绵绵,织愁如幕。苏仙岭因传说汉代苏耽于此山修炼得道而得名,岭上复有古迹曰“三绝碑”,镌的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所...
王汎森近几十年来,我们对晚清民初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是我们很少从在地的眼光出发,讨论地方上的变化,甚至由“下”而“上”去厘清国家的变化。即使有,也都是从动乱时代的材料与状态着手,对于非动乱时代的状态了解...
李庆西《三国演义》开篇写黄巾作乱,写刘焉发榜招军,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也就是刘备。风云际会中夹叙一篇人物小传,从刘备性格、相貌说到贵人异禀,说到其父早丧,孤儿寡母相持艰难……当然要说到其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帝胄天孙沦至贩履织席的贫家生计,似亦印证...
陈晓明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二○一四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也算爆了一个不大的冷门。莫迪亚诺的作品在中国出版经年,鲜有人谈起,作家王朔、王小波偶有谈起,评论界对他的关注比之对艾丽丝·门罗还要稀少得多。可见当今中国文学界对世界当代文学已经很隔膜了...
石小军英国人一向都很骄傲自己手上留有祖上大量保存完好的手写文献,但同时又为很多文本就那么一直被束之高阁生出些不甘。作为热爱历史文化的外人有时也不禁会跟着着急。因此在二○○九年我初入牛津的第一个秋季学期,就选修了英文系汉纳教授(RalphHanna...
吴晓东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堪称是具有相对成熟的诗艺追求的派别,成熟的原因之一体现在诗歌意象世界与作家心理内容的高度吻合,以及幻想性的艺术形式与渴望乌托邦乐园的普遍观念之间的深切契合,最终...
高林罗孚是一位香港作家,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看,他更是一位内地的作家,其作品关注点从来没有离开过内地,代表作《北京十年》写的也是内地的事情。罗孚,原名罗承勋。他是广西桂林人,生于一九二一年,逝世于二○一四年。他的一生,做了许多事情,也有许多成就。报...
黎湘萍欧阳修自称为“欧阳子”是在他的《秋声赋》中。宋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五十三岁的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写自己夤夜读书时,忽闻有声自西南来,乃“悚然而听之”:“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
贺桂梅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经典作家中,丁玲可以说是唯一一个与“革命”相始终的历史人物。这不仅指作家活跃程度和创作时间之长,也指终其一生她都对革命保持了一种信念式的执著。从初登文坛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到“流放者归来”的八十年代,丁玲一生三起三落,都...
张冠生一九三五年春夏之交,费孝通在清华研究院修完体质人类学课程,获硕士学位,取得公费留学资格。其俄国导师史禄国(Shirokogorov)希望他出国前添点本钱,嘱其暑假后到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做一年调查,再行出国留学。当时,广西省政府设有特种民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