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9174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牧雪吹箫
  • 林沐风
  • 青石板
  • 姑娘为谁红了眼
  • 蔚青
  • 北侨三叔

钱翰一九九七年第二期的《读书》上发表了王治河的《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在此基础上,福柯提出了‘知识就是权力的命题。”可是,福柯真的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或者他本人是否同意以这样的命题来概括他的思想?在福柯与G·罗莱(G·Raulet...

浏览全文 阅读(18790)
“法”的故事 2023-11-09 08:48

苏力翻开当代中国的法理学教科书或法律辞书,甚至台湾学者的法律教科书,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下面的文字:中文的“法”字古体写作“”。根据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的解释:“,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之所以偏旁为“水”,是因为...

浏览全文 阅读(18785)

胡渐逵《读书》一九九七年一期朱正《愧对秋白》一文使我获益匪浅,受惠良多。朱正因发现自己任责编的《瞿秋白文集》的秋白原文被莫名其妙地“砍掉了约六百字”而深感“愧对秋白”,故谨向读者深致歉意。秋白原文被砍,朱正是“并不知道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照理,这...

浏览全文 阅读(18827)
考古学应该开放自己 2023-11-09 08:48

思东拜读《读书》一九九六年九期及十二期陈星灿先生及陈平原、李零等诸位先生的文章,非常受启发,也有一些感想,我们作为最基层的考古工作者,很少有机会和时间来思考诸位先生所思考的深层次问题,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途径。我们日常工作中更多遇到的是一些不为人...

浏览全文 阅读(18815)
世纪末的“玄览” 2023-11-09 08:48

王乾坤新疆人民出版社约一些学人为鲁迅画像,作一个“世纪末”的回顾。“世纪末”本是人为。人为的东西成了习惯,也就信以为真,似乎这世界真有所谓世纪之分。一年之末,十年之末,百年之末,人们都惯于回首历史。对过往的回忆是在遗忘了一部分情绪之中进行的,所以...

浏览全文 阅读(18778)

林兆华等契诃夫的等待余华安·巴·契诃夫在本世纪初创作了剧本《三姊妹》,娥尔加、玛莎和衣丽娜。她们的父亲是一位死去的将军,她们哥哥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她们活着,没有理想,只有梦想,那就是去莫斯科。莫斯科是她们童年美好时光的证词,也是她们成年以...

浏览全文 阅读(18793)
从“补壁”到实用 2023-11-09 08:48

姜云生一口气读完《读书》今年二期一组关于“大众文化”的文章,总的印象是几位作者议论的角度虽各异,但对他们心目中的大众文化现象“加之以白眼”的心态却大同小异。“编者按”一开始有云:“文化圈里的人之所以不怎么谈(甚至不愿意谈)大众文化,也许是同中国文...

浏览全文 阅读(18765)
一点看法 2023-11-09 08:48

钱钢由《读书》这样的杂志推出对大众文化的专题探讨(一九九七年第二期)颇堪玩味。由此引出的问题是:谁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感兴趣?大众文化的制造商和推销商对此不感兴趣,他们的兴趣最多在于学术探讨是否有助于他们对于文化作为商品的扩大再生产,或能否带来广告效...

浏览全文 阅读(18698)
我可以作证 2023-11-09 08:48

马为民从李慎之的短文《诺贝尔与孔夫子》(《读书》一九九七年一期)中得知,海内外中国学者圈子中有传言称,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前些年在巴黎开会,“结束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去汲取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智慧”。读到这里,心猛地颤了一...

浏览全文 阅读(18724)
编辑手记 2023-11-09 08:48

编完这一辑稿子的晚上,我去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那里正在演出林兆华导演的新戏《三姐妹·等待戈多》。林导演匠心独具,把旧俄时代的“等待”与战后欧洲的“等待”编织在一起,在一个世纪将尽的时候,他继续地追问“等待”的意义。是的,等待。在旧俄时代的沉闷生活...

浏览全文 阅读(18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