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9187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谷一
  • 南山2020
  • 宁星
  • 牧雪吹箫
  • 林沐风
  • 青石板
耶鲁怪杰史景迁 2023-11-09 08:48

马敏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史景迁,他身材修长,头发微秃,穿着随便,不刻意修饰,但又洒脱自如,和蔼可亲,颇具风度;他不爱写严格的学术论文,不出席大型的学术会议,不培养自己的学术“梯队”,不作系统的学术规划。他只是非常投入地教书,教书之余,则读书、写书和...

浏览全文 阅读(18880)

韩少功独断论一再遭到严打的副产品,是任何人开口说话都将成为一件难事,因为没有哪一句话可以逃得了“能指”、“神话”、“遮蔽性”一类罪名的指控(翻译成中国的成语,是没有任何判断可以最终解脱自己瞎子摸象、井蛙观天、以筌为鱼、说出来便不是禅一类可疑的身份...

浏览全文 阅读(18955)
心灵的碰撞 2023-11-09 08:48

杜小真一九九四年春访问巴黎期间,幸得熊秉明先生所赐《关于罗丹——日记择抄》一书。那时,熊先生独居南郊,看起来身体欠佳,据说不久前曾因车祸受伤,似乎尚未完全恢复。一九九五年夏在巴黎第七大学偶遇熊先生,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我就告诉他:《关于罗丹——日记摘...

浏览全文 阅读(18907)
陈寅恪想写的两部书 2023-11-09 08:48

关闻俞大维的《怀念陈寅恪先生》(收入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版《谈陈寅恪》一书时易名为《谈陈寅恪先生》)一文谈到,陈寅恪“平生的志愿是写成一部‘中国通史,及‘中国历史的教训,如上所说,在史中求史识”。这一句话,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大陆学人的著作、文章中...

浏览全文 阅读(18885)
酸涩的回忆 2023-11-09 08:48

张玉田读罢《读书》一九九六年第九期李文俊《想起了汝龙先生》一文,真使人想起了汝龙先生。禁不住又把他翻译的二十七卷本的《契诃夫小说选集》一一摩挲了一遍。这二十七本契河夫小说是上大学时一本一本攒起来的,那是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三年期间,每个星期天总要到...

浏览全文 阅读(18956)
代价沉重的人生经验 2023-11-09 08:48

姜云生《读书》一九九七年一月号许纪霖先生《可怜一觉开封梦》一文收尾处曰:“倘若吴晗有幸度过劫难,活到今日,不知会否从那‘一觉开封梦中醒来?我想,只要他再操旧业,以史家的关怀重读明史,纵然再本性天真,想必也会独有所悟?”作者的揣度,除了寄托一点哀思...

浏览全文 阅读(18877)

陈徒手这几年间,在采访一批老作家时,不时听他们谈到一九四九年以后自身创作力的问题,他们脸上那种无奈、迷惘和痛惜的表情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其实更准确地说,他们说话的口吻中也略带有一种庆幸、一种淡泊。正因为少写或不写作品的缘故,或多或少地减弱了政治运...

浏览全文 阅读(18916)

程兆奇贵刊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号《唐突历史》所述种种,多具“中国特色”,所以身在域外自然会觉得:文中两次提到的“二十世纪的历史学家”,若加上不包括台港澳及海外的“大陆”和“五十年代后”,才更能合于内容和显出症结。近二十年来,历史领域的翻案文章遍及古今...

浏览全文 阅读(18840)

黄仁宇看过了许清江先生在《读书》一九九七年第一期对李伯重先生所提出马克思从未使用“资本主义”这一名词的驳斥(李文原载《读书》一九九六年第八期)。十年前我也曾对这问题感到疑惑。后询问专家,据所知应作如下的解释:李先生谓马克思从未使用这名词,是从字眼...

浏览全文 阅读(18894)
编辑手记 2023-11-09 08:48

两周之前的一个早晨,我和几位朋友造访广州中山大学旧址的钟楼,楼下是北伐时代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楼上是从北京辗转厦门最终抵达广州的鲁迅的旧居:两张木床,简陋的桌椅。就在这钟楼上的秋蚊的围攻之中,鲁迅写过这样的话,“我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

浏览全文 阅读(18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