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渐逵《庄子·秋水)中河伯“望洋向若而叹”引“野语”之“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八字,多种版本均有标点断句之误。如中华书局一九六一年初版、一九八五年四版的郭庆藩(庄子集解》516页王孝鱼标点误作:“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将“者”...
许章润最近一、两个世纪以来,有那么一些西洋人,学说汉语,儒冠儒服,悉心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积而至今,已蔚为大成,其学为“汉学”,其人为“汉学家”,杰出者如已故费正清先生、李约瑟先生,几达家喻户晓。他们的辛苦劳作,对于打破文化间...
尚乐林《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第一版)第33页《读批语》中录有纳兰性德(江城子·咏史》一首,词曰: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此词批语排印四字曰:“巫嵩之...
王华伟组织异化是现代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但也许并不仅限于现代社会。以中央集权下的封建文官制度来说,一旦它成形并进入运转状态,它本身也就发展为一种人格化的主体。因此,政治家除非代之以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原则,否则他就必须承认现存的文官制度,通过和文官合...
张振江东来王辑思主编的《文明与国际政治——中国学者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一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全书28篇文章,大部分以否定、驳斥为基调。这难免令人困惑:既然亨氏文明冲突论如此谬误百出,何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与反响?或许这是因为亨氏论及...
顾国泉真正对张爱玲有一番客观、冷静、公允而不炫耀的批评,实在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张爱玲晚年以及她在异国他乡的境遇,了解和知悉的人稀少,并且留下的史料也极为匮乏。这样,再如何剖析张爱玲的文学思想包括创作生涯和艺术灵魂,始终缺少一种脉息相通并贯于一...
叶瑜荪这些年,在学术和史料著作出版极不景气的环境下,一本完全以个人力量征编印行的掌故类刊物却已持续了十数年,出刊到第十三卷。虽然装订粗糙,扫描油印亦不甚清晰,但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热情支持与赞誉。这就是顾国华所编印的《文坛杂记》。钱钟书教授有“...
史忠义几年前,法国文坛曾发表了两部颇有影响的书籍,一部是由一九九五年法兰西学院的新科院士、法兰西研究院教授马克·福马洛利于一九九一年发表的《文化国家——关于一种现代宗教的述评》(法鲁瓦出版社),另一部是法国前左派政府文化部音乐舞蹈司司长米歇尔·施...
李庆西丰子恺丁聪重读《阿Q正传》《阿Q正传》是悲剧还是喜剧,学者们曾有过争论。于是,有人出面调停,谓之“悲喜剧”。这种两可之说自无闪失,颇具“和光同尘”之妙谛。然而,终是未能忘记提示人们别忘了作品中那些嬉耍逗哏的成分。其实,这“悲喜剧”的说法,如...
黄书泉一部出自罗曼·罗兰这样一位曾经热情赞颂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苏联的世界著名进步作家之手的《莫斯科日记》(漓江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一月第一版),以其历史记录的即时性、亲历性、真诚性,生动而深刻地揭露了苏联三十年代“大清洗”时期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阴影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