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鸢“人生识字忧患始”。文化人群体忧思形成的思潮,也会掀动文字的初基。无论多么厌倦意识形态,人们在回首中国近代的文化轨迹时,大概都不能摆脱激进和保守的内心矛盾。这就是笔者翻阅《叶籁士文集》时的思绪。《文集》作者六十多年的老友胡绳先生在序言中说,...
吉山《六朝美学史》顾名思义是一部断代美学史,本书的突出成就是打破了断代史断而不联的局限,作者在通史的光亮下炬照断代史,把元朝美学史上所发生的现象和范畴等,放到中国美学通史中去考察。断代美学史是因特定的历史断代概念所形成的,历史断代又实际上是由王朝...
佚名《人生扫描》中的很多文字,以前曾在杂志中看过,但再看一次,味道不减。现代文坛是怎样一个文坛哟!中国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动荡,我想是令全世界咋舌的。先是大清帝国倒台,民主、自由的思想潮流漫卷全国时,军事政事上却是军阀混战,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军事围剿...
杨国斌我所就读的学校,在异国一个小城,信息来得慢。因此,去年十月的《读书》,刚刚上架。其中一篇文章引起我注意,便是传圣的《儒家思想与自我》(92页)。其文曰:“儒家并没想到建立一套完整的人的学说。”原因是:儒学中缺乏“自我论”。我看未必。“自我”...
隋干存刘如瑛著《诸子笺校商补》在前人笺校基础之上,综合运用有关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学识,参之以语法、修辞、逻辑之学,对先秦诸子之作疑难之点作多角度观照与深层次钩稽,因而解决了诸多悬而未决之问题,纠正前人若干错笺误校,阐明某些词语之久晦古义;举...
沙湄风俗画这种东西,大师不屑为,画匠不能为,因此一向稀罕。北京风俗画屈指可数:淳菁阁印行、姚茫父词陈师曾画的《北京风俗图》早已绝版;端木蕻良诗王羽仪画的《燕京风俗》出在日本,无缘得见。市面上能找到的,除了书目文献出版社八三年版的《北京民间风俗百图...
张巨成在《读书》上读到一些回忆老清华大学的文章,想到大学是什么的问题。现实中难找答案,姑先从历史上去找。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全集》第三卷,高平叔编,中华书局版,第5页)此...
无闻陈寅恪《题冼玉清教授修史图》:“流辈争推续史功,文章羞与俗雷同。若将女学方禅学,此是曹溪岭外宗。”刘梦溪先生论“女学”云:“他(陈)对身为学人而媚世求荣者,从来持鄙视的态度,戏称其所作所为是‘女学,即妾妇之道。”(《一代文化所托命之人》,收入...
贺晓风许纪霖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解构,都具有一种理性的目光,一直是我欣赏的。但是,读了他的《狂出真性情》(《读书》一九九四年第十二期)后,却有些不同看法。有关梁漱溟、毛泽东的那场公案,是非曲直自有评说。然而,讨论其中的是非恩...
袁晞摊开新版的欧洲地图看看,和几年前已是面目全非。德国统一、苏联解体、捷克和斯洛伐克分手、南斯拉夫四分五裂……花花绿绿的地图又添了十几块儿新的颜色,原本就很细碎地图上,除当中的两个德国连成了一大片,中欧、东欧变得更加细碎。而这些变化早在历史学家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