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康王正中一、行为、语言、符号及其文化惯例在《符号建模与审美创造》中,我们曾专门阐述了符号建模的三个序列:行为建模、语言建模,以及其他符号建模。行为建模是在生物体与世界打交道过程中形成的,是生物体关联世界所构建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将生物...
方舒雅“换骨法”与“夺胎法”是宋诗学中几乎人人皆知又难以说清的两种诗法,在古代即常混为一谈。目前所见较早的有关二法的记录出自北宋惠洪的《冷斋夜话》与《天厨禁脔》,均将“换骨”与“夺胎”分列开来。然而,后世虽有如《诗宪》对二者加以区分,但在大多数接...
陈刚明人好奇,是后人对明代文学在审美风格上的一种直观感受。尤其在明中后期,很多文人都会自觉地以“奇”来自我标榜,并对以雅正为美的主流审美风格进行有力的突破与革新,其中最为典型且声势浩大者,莫过于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文人。时至今日,公安派的研究已取...
乐进进黄庭坚在诗歌史上与苏轼并称“苏黄”,凭借江西诗派的宗主身份在后世引领宋诗风气。然而他的文名却远逊于诗名,后人屡用诗文对举见出他文章创作的薄弱。同时代的《后山诗话》载有世人言论云“黄鲁直短于散语”(陈师道312),张嵲为黄庭坚的文集作序也说“...
姜荣刚或许是由于中国现代诗人的推崇效仿,西方的意象派(Imagists)在其时得以大行其道,加之其时学人又屡屡以“image”指称“意象”,以致让人觉得它完全是西方的舶来品,与中国传统无涉。如敏泽所说:“‘五四’以后直至八十年代初期的当时,一些最...
张执中引言“意外/事故”(accident)日益成为现代技术社会中难以规避的现象。在此背景之下,维利里奥、斯蒂格勒等人针对技术“事故”与艺术“意外”展开了一系列探讨。若然,对于语言艺术(文学)而言,其“意外”何以产生?它与技术“事故”又有何关联?...
石绘自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道出“上帝之死”的西方思想史实情,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继而批判以“存在-神-学机制”(theonto-theo-logicalconstitution)为本质特...
尉光吉一、爱神的眼泪巴塔耶的最后一本书题为“爱神的眼泪”。这部在巴塔耶去世前一年出版的作品延续了他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情色和艺术问题的探索,尤其是重返了1955年的《拉斯科》()和1957年的《情色》(’é)已然涉足的领域。不过,《爱神的眼泪》...
贾玮朗西埃认为萨特的文学介入论所设置的“散文介入”与“诗歌自律”的对立,固守了亚里士多德诗学原则,即要求不同文体各司其职地表现不同题材,因而还是因循守旧地“在模仿(mimesis)/创造(poiesis)的区分中来认识艺术”(《美学中的不满》74...
菲利普·罗杰/文郭真珍卓悦/译一、加缪的“处境”阿尔贝·加缪1913年出生在当时仍是法国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1960年因车祸去世。虽然他的很多作品广为人知,但其作品中的某些部分却不为大众所熟悉,即便在法国也同样如此,因此今天重读他的作品是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