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研究
《古典研究》是汉语学界第一份专致于研究、解读古典文明传世经典的中文国际学术季刊(含英文目录和英文提要),旨在建立中文的古典学学术园地,促进中国学界对中国和其他传统经典的再认识。该刊由汉语学界十六所大学的古典学学者组成编委会,全球十三所大学的著名古典学家出任名誉编委。该刊立足于中国文明的现代处境,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力求贯通文学、哲学、史学和古典语文学,从具体文本入手,研究、疏解、诠释中国、西方、希伯来和阿拉伯等古典文明传世经典。
文集访问量: 1283 次
音乐列表
柳孟盛(浙江大學哲學系)哲學的迷狂——《斐德若》解析柳孟盛(浙江大學哲學系)古希臘的哲學傳統蔚爲大觀,但經了後世的發展,所謂的“哲學”逐漸偏離原初之義。細讀經典文本將有助於呈現業已被遮蔽的精微思想。《斐德若》就屬其中一篇。柏拉圖在這篇對話作品中著...
李智星(中山大學哲學系)西西里遠征前的蘇格拉底李智星(中山大學哲學系)在即將展開西西里遠征的前夕,遠征將領、沉醉的阿爾喀比亞德與蘇格拉底在一場私密夜宴中相遇。宴會上阿爾喀比亞德表面頌揚蘇格拉底,里面卻隱藏指控,這暗中對應著雅典人日後對蘇格拉底的指...
劉振(揚州大學哲學系)民主政制與宗教相容嗎?——評伊文斯《公民祭儀》劉振(揚州大學哲學系)IsDemocracyCompatiblewithReligionReviewingNancyEvansCivicRites:DemocracyandRel...
劉娟(中山大學哲學系)由《解老》探韓非的“內聖”學劉娟(中山大學哲學系)“聖人”是韓非的理想人物範型,《韓非子》一書時常在關鍵部分提及,但這些部分多體現“聖人”用世表現出的功效,並非聖人之所以爲聖人的原因。韓非在《解老》篇中,由對《老子》的解釋,...
吳小鋒(同濟大學哲學系)“學習”釋義吳小鋒(同濟大學哲學系)“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學習”一詞以及“學”“習”二字的涵義,卻並非如想像中的那樣不言而明。本文嘗試從《論語》首章的語境出發,探討“學”“習”二字字形的構造與變化,深入分析“學”“...
田王晉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基爾克果《哲學片斷》書名漢譯辯田王晉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基爾克果是一個宗教色彩濃郁的作家,在行文不時會引用《聖經》。《哲學片斷》篇幅短小,卻數十次引用或涉及《聖經》經文。因此,雖然書名冠以哲學,并使用哲學...
譚薑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堂吉訶德爲何不來中國?——世界歷史視野下的《堂吉訶德》和“堂吉訶德”的中國接受譚薑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夏學人閱讀《堂吉訶德》時異常揪心的問題是,爲何作者要在獻詞中提到中國,并以中國皇帝不能提供盤纏爲由拒絕了堂...
朱振宇(浙江大學外語學院)弗朗齊斯嘉的“高貴”與阿伽通愛的頌歌朱振宇(浙江大學外語學院)但丁的《地獄篇》第5歌的女主角弗朗齊斯嘉有一段著名的“愛的獨白”,用首語重複的手法寫成。在但丁研究中,有人認爲這段獨白的原型爲溫柔新體派創始人圭尼切利的詩,“...
格里菲爾(FrankGriffel)著(耶魯大學宗教學系)董修元譯(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作爲伊斯蘭思想學徒的邁蒙尼德——對皮納斯《〈迷途指津〉譯者導言》的再審視格里菲爾(FrankGriffel)著(耶魯大學宗教學系)董修元譯(山東大...
羅曉穎(重慶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論《克力同》的結構和意圖羅曉穎(重慶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柏拉圖的政治哲學生動體現於蘇格拉底的言行之間,《克力同》則爲蘇格拉底行言的一致提供了最深切的例证。《克力同》中的蘇格拉底使用哲學的與非哲學的兩種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