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上甘岭上下来的军人41973年8月,党的十大召开,李德生当选为党的副主席,成了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在党的十大上,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都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他们结成四人帮,开始了进行篡党夺权的活动。李德生成了党的副主席后,无形中成了江青一伙通往最…[浏览全文][赞一下]
三、从上甘岭上下来的军人31969年4月,九大召开,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李德生在九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回到安徽不久,总理打来电话,说中央决定调他去北京工作。离开自己的部队,李德生还真有点舍不得。在总理面前,李德生没有什么顾忌,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二、从上甘岭上下来的军人2李德生不敢在北京停留,立即赶回部队,随即就带领军直机关日夜兼程地赶往合肥。这时,合肥市上空已经硝烟弥漫,火光闪闪,枪炮声此起彼伏。街道、大楼、民宅堆满了沙包,都成了武斗的工事,这里已经发生了多起流血事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但造…[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从上甘岭上下来的军人1在文化大革命中,一批人被打下去了,一批人受到了重用,李德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由一位普通的军长,被挑选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上,被任命为党中央的副主席,成为一颗耀眼的政治新星。李德生,1911年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浏览全文][赞一下]
七二057月22日下午,谢富治、王力飞回北京。林彪、江青组织了数万人,在西郊机场迎接这两位“英雄”。当天晚上,林彪主持会议,中央文革全体参加,听取谢富治的汇报。根据谢的汇报,林彪把七二零事件定性为反革命暴乱。喜欢标新立异的林彪,提出了要批判带枪的刘邓路线,…[浏览全文][赞一下]
七二047月18日夜,周恩来离开武汉之后,谢富治、王力来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发表了煽动性的讲话。王力在拥挤的人群中大声作出四点指示:武汉军区支左大方向错了。要为工总平反,释放被抓的造反派。造反派是革命派、左派。百万雄师是保守组织。王力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高喊…[浏览全文][赞一下]
七二03按照中央文革和全军文革的指示,陈再道和军区领导经过研究,让各派群众组织选出代表,军区也确定了赴京人员名单,做好了赴京汇报的准备工作。7月10日,周恩来给陈再道打来电话,说各派代表不要来北京了,我们要到武汉去,在武汉解决问题。在电话中,周还指示,毛主…[浏览全文][赞一下]
七二021967年3月下旬,陈再道和钟汉华政委参加了军委扩大会议。4月6日,林彪、关锋、戚本禹等人炮制了与军委八条命令相反的军委十条命令,下达全军执行。这使武汉军区一下子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境地。在家的领导给在北京的陈再道打电话说,武汉的形势出现了反复,前段抓…[浏览全文][赞一下]
七二01有人说,文革中的造反派是假造反,奉命造反,不是真正的造反派。真正的造反派是陈再道将军,他敢于造林彪的反,敢于造江青的反,甚至连毛主席的指示也敢违抗。陈再道,生于1909年,湖北省麻城县人。红军时期,他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浏览全文][赞一下]
风捲雪城15一切照旧,龙江大学战斗团总部办公室仍然是热火朝天。那扇熟悉的大门总是关不住,人来人往。走廊上,房间里全是热气腾腾催办公事的年青人,他们都是佩戴着战斗团红袖章的造反派,个个朝气逢勃。噼噼拍拍的打字机,欢快地在房间内响个不停。通过夺权,龙江大学战斗…[浏览全文][赞一下]
风捲雪城14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进入新的阶段。在中央文革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造反派,一举夺了上海市委、市人委的大权,史称上海一月风暴。1月16日,红旗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接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接二连三…[浏览全文][赞一下]
风捲雪城13今年冬天天气格外格外严酷,滴水成冰。整个哈尔市一片冰雪世界。龙江大学被大雪覆盖,连屋顶上都铺满了厚厚的雪花。在战斗团办公室里,只有崔钢一个人在工作,其他人都被派到各个单位去了,人手不够,要做的事情确实太多了,总部里只能留下他一个人,独揽全局。窗…[浏览全文][赞一下]
风捲雪城121966年8月份,是龙江大学造反派翻身的日子,但是到了9月份,又出现了大反复。九月初,八八团一反常态,突然活跃了起来,他们的宣传车,整天价日地在大街小巷里穿行,他们向造反派发动了宣传政策的攻势。八八团指着战斗团的人的鼻子大骂:“你们的大方向错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风捲雪城11夜,漆黑,阴沉。暗淡无光的天空,聚集着大团大团的乌云。乌云愈积愈多,黑色愈积愈浓。月亮被乌云染得失去了原有的风彩,时明时暗。在龙江大学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龙大战斗团的积极分子们正在进行一场紧急会议。在乱纷纷的争吵声中,崔钢…[浏览全文][赞一下]
紫贝岭53我决心要离开城外的那些同学了,因为跟他们在一起活动,或迟或早是会接到进入紫贝岭的命令的,与其留在紫贝岭上坐以待毙,倒不如跑到外面去闯出一条生路。我自从离开紫贝岭的那一天起,就已经下定决心不再进入紫贝岭了,因为我知道,留在紫贝岭上,等待着我的将是什…[浏览全文][赞一下]
紫贝岭52圣殿,又名孔庙,位于紫城镇东风路77号,是城区中心一处建筑群,历来是文人供拜孔子,读经论道之地。它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现址,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是滨海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旅游点之一,被誉…[浏览全文][赞一下]
紫贝岭51文革武斗至今是,将来还可能是中外古今的一大奇观。在文革中,本来就没有深仇大恨的群众却分成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高举着同一面旗帜,呼喊着同一个口号,高唱着同一首歌曲,互相残杀,毫不手软。这些彻头彻尾的革命造反派甚至连“一句等于一万句”的毛主席指示也…[浏览全文][赞一下]
紫贝岭50沉云低低沉沉,愈积愈厚,愈积愈浓,堆满了整个天空。这不,牛毛似的细雨,又密密麻麻地飘落下来,盖住了整个校园。整整一天,寒风吹得更猛,鸣嗯怒吼,啸音飞旋,扬起满天残枝败叶。校园里迷迷茫茫,显得凄清、荒凉、冷寂和可怖!椰子厂战斗后的第二天,城外的红农…[浏览全文][赞一下]
紫贝岭49但主攻方向还没有发生战斗,木材厂一带悄然无声,只有草丛里的小虫在不知疲倦地鸣叫着,跟紫贝岭上的枪声、呐喊声遥相呼应,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一场期待已久的激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心也随着快速地跳动起来。我虽然不直接参加这场战斗,但我却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三、辽沈尽朝晖4中央关于成立辽宁省革命委员会的批示中央同意中共沈阳军区委员会五月七日关于成立辽宁省革命委员会的报告。中央同意辽宁省革命委员会一百七十五名委员组成:同意设四十五名常委:同意由陈锡联同志任革命委员会主任,李伯秋、杨春甫-------等十五名同志…[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