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1870年八月二十八日,慈禧太后接到一道六百里加急奏折。奏折上写着:“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慈禧太后既惊讶又疑惑,自大清朝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如此高级别的官员遭遇刺杀。身为两江总督,竟在督署重地被刺杀,对清廷来说,这简直是一件千古未闻的荒唐事。18…[浏览全文][赞一下]
追忆小野田宽郎,1944年11月被派遣至菲律宾卢邦岛担任守备任务,美军攻占卢邦岛后,小野田与三名士兵躲入丛林中顽固地进行游击战,直到1974年3月10日才向菲律宾警方投降。当他回到了现代的世界,面对社会的变迁,他完全无法理解,特别无法理解日本宪法对于各类军…[浏览全文][赞一下]
高秋福17世纪中叶之前的苏格兰是一个独立的王国。1633年6月,这个王国设立“埃尔金伯爵”贵族封号,并将其颁赏给声名显赫的布鲁斯家族。苏格兰于1654年并入英国之后,这一封号保留下来。三百多年来,布鲁斯家族承袭这一封号的共有11人,其中广为人知者,一是劫掠…[浏览全文][赞一下]
常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的一天,大明朝监国郕王朱祁钰身着一身明黄色龙袍,一步一步地登上了皇帝的神圣宝座。大殿下列位臣工山呼“万岁”,但人们却看不出这位新皇帝龙颜上带有哪怕一丝的笑意。因为从这一天起,朱祁钰便要正式接起了哥哥的烂摊子,肩负起保护这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文武一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异姓功臣心怀猜忌,准备依靠他的子孙支撑起明王朝的大厦。为久安长治,朱元璋一方面加强皇权统治,另一方面又实施了分封制。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制定“封建诸王之制”,先是分封秦、晋、燕、吴、楚等十王,再次分封蜀、湘、豫、汉、卫…[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西两种文明碰撞中,给中国人留下的最早也是最深的一道伤疤。我们失败的缘由,现在当然是弄清楚了。可局中人往往是糊涂的,天朝上国居然惨败于外夷之手,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很不容易让人想明白的问题。想来起去,清廷上下开始流传一种说法:…[浏览全文][赞一下]
常山日月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清在关外最后一次决定双方命运的大会战松锦之战结束。这次会战持续了三年之久,最终清军大获全胜,而明军13万人全军覆没不说,崇祯皇帝倚为干城、天下士子向往的楷模、明军总司令洪承畴大人竟也殉国了。为此,不单皇上专门为洪承畴在京…[浏览全文][赞一下]
西坝石说及苏轼,世人无不高山仰止。后世推崇苏轼,大概源于其手创之不朽文化功业。他的诗词、散文、书法,堪称“三绝”,位极宗师,而他的性情之淡泊,性格之洒脱,屡处逆境却不改忠君爱民,甘为苍生造福的高古风范,也引得历代文人士大夫竞相折腰。集道德文章于一身的苏轼,…[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衍荣“南朝还有伤心处,九庙春风尽一犁。”这事发生在绍兴,而笔者桑梓荆楚却没有这份“荣幸”,虽说同在江南,也是灵杰之地、膏腴之乡,但毕竟宋以前没有“庙”,即使想让人去“犁”,也没那本钱。直到明代出了两个人物后,才捞到一点点资格。这两个人物,家喻户晓,一是嘉…[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雅彬谍战,古已有之。南宋年间破获的这起金国间谍案,很难说是有关人士目光如炬,还是他们仅仅凭着好运气。金国间谍刘蕴古被抓获并判处死刑的时候,已经在南宋潜伏了四年左右。据《程史》记载,公元1161年,刘蕴古“乃以首饰贩鬻,往来寿春”,以珠宝商的身份为掩护来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兆成崇祯从他的木匠哥哥天启手里接过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对这个江河日下的老大帝国,年少气盛的崇祯有点沉不住气,他犯了第一个错误:求治太急。崇祯最不满意的是帝国的吏治。的确,其时大明政府组织早已溃烂:官员贪污风行、腐败成性,政以贿成乃是世人皆知的潜…[浏览全文][赞一下]
金甲“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至临安(今杭州),于公元1127年建立了南宋。苟且偷安、软弱无能的宋高宗,多为世人所诟病。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节俭皇帝,打起白条来也毫不含糊。宋高宗的前半生,命运多舛,颠沛流离,还被赶出过海,几…[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诚龙陆陇其问责,不是制度安排,而是道德自律,进一步讲,这不是道德自律,而是当政自设。在他那时代,也没谁规定水坝垮堤、矿山崩溃,上级要来问责;也没谁要求邻里闹起矛盾,兄弟打起官司,县长市长必须对此负责。陆陇其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陆陇其在嘉定当一把手…[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青笠范成大学问够大,著作也够多,但显然即便在同时代人中间,他这些方面也不是最出名的。范成大身上最显眼的,是他的精明强干、办事利落,这在历代文人中极其少见。这个人的一辈子,想做的事情几乎都完成了。光凭这一点,就不是一般人的造化。当公务员,搞定王安石没办成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鲁民刘邦他爹在史书上是没名字的,就叫“太公”,即大叔的意思。刘大叔对这个小四儿从小就感到厌烦。年轻时的刘邦不读书,不挣钱,不养家,只知道喝酒泡妞,所以整天都要受到父亲的痛斥。刘大叔后来连小四儿都懒得称呼他了,直接就叫他“无赖”。刘邦对他爹也没多少感情,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范军那个被后世称作康熙的人,第一次将目光停留在弘历身上时,他是否意识到,这是两个盛世之君的对视与致意?若干年后,弘历长大成人,成为乾隆皇帝,他的处世态度、执政理念甚至包括治国业绩,都与康熙惊人地相似:执中而治,反对苛政,追求做一个完美的君主。在世俗的层面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清锋公元前296年,中国历史出现了饿死的第一君。他就是赵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一乱世出英雄,在战国这个纷争的年代,涌现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而赵雍在少年时代就已经开始书写辉煌的篇章了。15岁这一年,父亲去世,赵雍少年登基。周围的诸侯国早已是虎…[浏览全文][赞一下]
君子心她出身高贵,拥有所有女人的一切。可惜,她这辈子最想要的,得不到。他们的爱情一开始便染上阴谋的色彩,虽然不是政治的牺牲品,却是政治的附属品,尽管是那么高调的浪漫。历史上至今还流传的“金屋藏娇”的传说,与文学上的《长门赋》交相辉映,成就着历史上著名失败爱…[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者觉仁唐文宗李昂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窝囊天子。因为在帝国的种种乱相面前。他始终充满了无力之感。面对割地自专的跋扈藩镇,他无力,面对无休无止的文臣党争,他无力;面对反奴为主、一手遮天的宦官集团,他更无力!在李昂看来,“藩镇叛乱”和“文臣党争”固然可恶,可它…[浏览全文][赞一下]
岑燮钧壹赵匡胤很早就对南唐进行谍报工作了。南唐后主李煜倾心佛教由来已久,他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崇经弘法。北宋谍报部门就抓准这一点,选派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年江正,削发后投奔名刹清凉寺。清凉寺的法眼禅师经常入李煜宫中讲经,江正只要取得法眼禅师的青睐,就可以以贴…[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