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之后,还有楚朝张港秦灭汉立,中国朝代表上却湮没了一个实际存在的“楚朝”。公元前209年七月至公元前208年十二月(秦制,十月为岁首),陈胜、吴广领导的反秦农民起义战争攻占陈县(今河南淮阳),陈胜称王,国号“张楚”。秦将章邯击灭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军后,项…[浏览全文][赞一下]
陶短房皇帝是勤快点儿好还是偷懒点儿好?当然是勤快点儿好了,黎明即起,万机待理,勤政爱民,事必躬亲。家天下嘛,做家长的多忙一些,这家里也会规整一些不是?倘都像那个几十年不肯上朝的大明万历皇帝,那还不乱套了啊!可皇帝也是人啊,是人就会有想法,有杂念,想活动活动…[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鲁民2009年第五期张程先生的《蔡桓公的“鸵鸟心态”》一文,批评了那些常怀有“鸵鸟心态”,逃避现实、不敢面对问题的人和事。然而,“鸵鸟心态”固然可笑,但也不无可取之处。世上事不如意者十之七八,许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有辱自己的言语,如果看见、听见了也没有办…[浏览全文][赞一下]
安广禄贞观年间,长安坊间流传着手抄本的《秘记》,书中预言说:“唐(朝)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此后又接连出现了几次异常天象,太史官卜卦竟然是“女主昌(盏)”,恰恰与谶语相吻合,唐太宗知道后异常忧虑。一天,唐太宗召见预言家、太史令李淳风,李淳风说:“这…[浏览全文][赞一下]
陆铭古人有“肚中有墨水,文章才能成”之说,现在也常用肚子里“墨水”的多少来形容人们知识的多少,殊不知,古代的读书人真的喝过墨水。“喝墨水”最初是封建王朝对知识分子的一种惩罚。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王朝(550-577年)曾明确规定,凡考试“成绩滥劣者罚饮墨水一升…[浏览全文][赞一下]
陶短房北齐有个大臣叫祖珽,此人从小就喜欢小偷小摸,当了官还偷宴会上的金酒杯。他靠着溜须拍马讨得北齐世祖的欢心,跟一帮靠同样手段往上爬的家伙互相提携,不但自己爬到宰相的高位,还把北齐三代元勋、国家栋梁的大将军斛律光给害了个满门抄斩。虽说祖珽人品不咋地,本事其…[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珣闺蜜分很多种,波伏娃概括为:女人交换秘密和食谱。交换秘密的一类,偏精神分享,热衷彼此倾诉,互为情绪垃圾桶;交换食谱的一类,偏生活实用,基础是相近的生活圈子和兴趣品位,一起逛街购物,有很实际的相互照顾和相互托付。所以,一个闺蜜就是一本消费指南或一个家庭实…[浏览全文][赞一下]
姜钦峰武松为兄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拎着两颗人头去自首。虽然吃了人命官司,但他在道德上是完美的,受到舆论同情,再加上他本是衙门里的人,上下都有熟人关照,因此得到宽大处理:脊杖四十,刺配孟州牢城。大宋官场腐败,监狱里的黑暗可想而知,但武松刚到孟州牢城,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许云辉“也是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棉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下也踏一双麂皮靴,也是这等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六耳猕猴的尊容和武艺虽然与孙悟空一模一样,结局却是判若云泥:孙悟空修成正果,在雷音寺里受封斗…[浏览全文][赞一下]
彭斌武秦始皇瞧不起“五帝”,这是不争的事实,西汉学者刘向批评他“上小尧舜,下邈三王”。可是他在临死前却又到云梦来望祀“五帝”之一的虞舜,原因何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这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九年前秦始…[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士承在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专制皇朝里,储君因为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故被视为国之根本。立储一事,无论哪朝哪代,都是极其重大而又颇为敏感的政治话题。如果当朝皇帝已经育有后人,立储之事尚不算什么;但是,假如当政的皇帝尚未有后,立储可就麻烦了——深受儒家传统教…[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龙古往今来,在风雷激荡硝烟四起的历史关头,多少英雄豪杰长剑立马,纵横四海,建功立业,百代流芳。然而,还有另外一些功败垂成的悲剧英雄,令人扼腕长叹。在近代中国和日本,处于同一时代的洪秀全与西乡隆盛的成败得失,便如一曲悲歌,余音难尽。他们都出身寒微却胸怀大志…[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丽因缘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但第一个皇后却是汉高祖刘邦的夫人一吕雉。虽然秦始皇在位长达37年,但这位性格怪僻的皇帝一直没有立皇后。也许这个精通权力奥秘的人深知,一旦确立一个与自己比肩的位置,即使是女性,也会给手中的权力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浏览全文][赞一下]
君子心伐秀遇王者对一名篮球明星来说,跟乔丹生于同一时代是不幸的;对一名拳击手来讲,碰上盛年的泰森是他倒霉;周瑜若不是碰上诸葛亮,也会是潇洒自如的一代名将。但强中更有强中手,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运气不好。郭圣通即是如此。她本身已经足够完美——出身高贵,气质高…[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雅茹1700年前一个融融的春日,秦淮河上,两位衣着亮丽的公子对坐船头,其中的一位,正人情地吹着长笛。客人们围聚在四周,仿佛已陶醉在那仙乐一般的笛声中……曲终意尽,那吹笛的公子即离舟而去,演奏者和倾听者竟始终没有作一句交谈。听者,是著名的风流才子王徽之。演…[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加强长安于杜牧存一种情结,这里是他世居的故土。杜牧世族,在魏晋以来数百年就是高门望族,他的祖父就是编撰《通典》的杜佑,做过唐朝德宗、顺宗、宪宗三朝的宰相,杜牧的伯父、堂兄们也都做了大官,堂兄杜惊做过节度使,也做过宰相。唐人潇洒,连官场都弥漫着放达。杜牧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读书三味唐太宗固然勇于纳谏,尊重人才,关注民生,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照样会无辜杀人。贞观初年,刚刚走上皇帝岗位的他曾有两次无辜杀人,都不乏这样的初衷。其中的一次,是因为干部调整引发的。当时,交州都督被撤职,职务空缺,有人推荐了卢祖尚。于是,唐太宗把卢祖…[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存准中国封建社会“规范”颇多,如要求妇女遵守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甚至规定寡妇们不能深夜啼哭,否则便有淫荡的嫌疑。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妇女们中规中矩地要与丈夫长相厮守或为死去的丈夫守“节”时,却又往往得不到机会,或者说想做“节女”而不得。原因何在?当然还…[浏览全文][赞一下]
育才老殷“私了”一词近期被频繁使用,源于重庆的一起命案。2009年8月1日,一位年轻母亲被酒店老总率众打死,派出所以刑事和解的名义,令老总赔付被害人28.5万元人民币,不用偿命。这种近似于潜规则的“私了”方式,让普通百姓惊呼:“‘私了也得考虑社会效果!”那…[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伟明汉惠帝去长乐宫朝见太后时,经常要清道惊扰百姓,为了避免麻烦,公元前191年,便在武库的南面修筑了一条复道。奉常叔孙通进谏说:“这是每月举行高帝衣冠出巡仪式的道路,后人怎能在祖宗的道上行走?”而当汉惠帝决定拆除时,叔孙通却说:“天子没有错误的行为,现在…[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