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浮名北宋权奸蔡京贪污受贿,横行不法之事,大家耳熟能详,所以他的死,更是让人拍手称快的趣事。话说当年蔡京事发,被发配到广东去“劳动改造”,临行之时,平时贪墨而来的金银珠宝装满了一大船,然而,因为老百姓痛恨,不肯卖给他饮食,从京城开封到长沙,遥遥3000余里…[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子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正月前后,清廷的两次人事调动引人注目,首先是康熙四十八年年末,噶礼升任两江总督。之后不久,四十九年正月,张伯行就任江苏巡抚。清制,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噶礼是张伯行的顶头上司。噶礼是满洲正红旗人,办事干练,很有能…[浏览全文][赞一下]
郑骁锋在中国,即使再不喜欢看戏的人,对舞台上那位威风八面的黑脸包公也不会陌生,很多人甚至还能哼上几句以激昂痛快出名的《铡美案》。祠堂大殿里的包拯铜像,大多都是着朝服端坐,面目清癯、双眉紧锁,左手扶椅、右手握拳,不怒而自威的包公形象。然而,故宫博物馆中所藏古…[浏览全文][赞一下]
谌旭彬一春天看起来确实来了。知识分子们突然就炸了窝。元始四年(公元4年)八月,王莽宣布,他要修建明堂、辟雍和灵台。汉代知识分子从来都没有见过明堂、辟雍和灵台的实物。这是一些仅存在于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事物。据说,明堂是上古帝王宣扬政教的所在,辟雍则是上古帝王设…[浏览全文][赞一下]
冬子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允炆的亲四叔、以“清君侧”为名起事的燕王朱棣“靖难”成功,正式登基称帝,第二年改元永乐。从此,官方记载中,少了一位温文尔雅的惠帝,多了一位雄才大略的成祖。六百年后,在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被人称为“东亚病夫”,受尽欺辱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千古一相为地方官,他心系苍生,为百姓谋太平。为京官,他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时人称“光”(光荣)三次,第一次为“极光”,第二次为“愈光”,第三次为“尤光”。抗击西夏,他改革军制,采取严密的战略防御,招募士兵,精练…[浏览全文][赞一下]
为历史人物翻案,是喜是忧?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真相早已被掩埋进那一堆堆废墟瓦砾之下,而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也在悄无声中渐行渐远。只是孰好孰歹,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然而,最近历史学界却出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这就是大刮“翻案之风”:复旦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石兆记得小时候在课本里读到过《战国策》的一段,是讨论生气这件事的。“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堆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挺…[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鲁民“不幸生于帝王家”,这话乍一听似乎有些矫情,因为不知有多少人做梦都想托生在这样的富贵之家,即便没这样的福气,也要想办法攀龙附凤,沾点王气。但问题还有另一面,别看那些帝王子孙乎日里锦衣玉食,挥金如土,可一有变故,他们往往就是权力倾轧的牺牲品。所以,他们…[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存准史思明和洪秀全生活时间相距1100年,但都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造反者。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史思明和他的“亲密战友”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即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起兵反清。造反后,两人都称王称帝,史思明在起兵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芳芳他叫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富贵太平宰相晏殊的小儿子,人称小晏。这个人的故事叙述起来很轻松,因为在风云变幻的历史上,他实在是个太简单的人。他的青年时代类似《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绮罗丛脂粉队中厮混着长大,锦衣玉食,写词作赋,才华横溢,生活浪漫。然而,…[浏览全文][赞一下]
汪微微能在金陵之地秦淮之畔声名鹊起,并在历史上留下青名艳迹,杨宛的才貌可见一斑。只是,时人乃至后人眼里,杨宛一直都不是个好女人。陈寅恪这样的大师,在《柳如是别传》里提及杨宛“终堕落于泥,为人所讪笑”时,语气里颇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怎么读,都觉得是在说杨宛“…[浏览全文][赞一下]
叶细细被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追求过的女生名叫张兆和。那年,张兆和18岁,正在胡适担任校长的上海中国公学读大一。张兆和皮肤黝黑,容貌秀丽,身材颀长,在学校里是个引人注目的女生。张兆和初次见到沈从文,是在现代文学选修课上。说来好笑,当时很多学生慕名来听沈从文的课…[浏览全文][赞一下]
侯虹斌公平地说,这个世界上相貌一般的女子还是居多的,奇丑与绝色都是少数。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才女不少,大部分都没有特别地提到外貌。据常理揣测,那就是中人之姿,或者略有姿色,但不是国色。像谢道韫,她的门楣之高,是罕见的。她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风流了得,大枭…[浏览全文][赞一下]
茅家梁《资治通鉴》里说,隋文帝时代的幽州总管燕荣性情残忍酷虐。有一次,他看到路边长的荆条,以为这用来打人是再好不过的了,于是拉来一个人要试打。那人说自己无罪,燕荣就说:“以后你有罪,再免你受杖。”不久,这人犯了点小过失,燕荣要鞭打他,他便说:“上次我被打,…[浏览全文][赞一下]
梅桑榆从古至今,歌颂李世民的诗文、小说及影视剧,堆积起来,其高如山。然而,这位千古明君居然也有受蒙蔽之时,并且被人一百多年,直到蒙蔽他的人翘了辫子,仍对该家伙一往情深,为其“废朝三日”,以示哀悼。这位能够让英明领袖犯昏的大师,便是隋唐两朝大臣封德彝。封德彝…[浏览全文][赞一下]
胡传海在武打片中,用刀枪棍棒对打的人是武功最低级的,他们肯定打不过拿扇子和拂尘的。而拿扇子和拂尘的,又肯定打不过闭目养神一动不动的。中国武术强调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无为而无不为,一切顺势而发。高手之间的过招,比的永远是背后的文化底蕴。前不久,一位…[浏览全文][赞一下]
关凌云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11岁的白居易随全家迁居到符离(今安徽宿州北)居住。在此期间,他虽屡次到外游历,但一直到32岁举家迁往长安,才算正式离开了符离。白居易始终视符离为故乡,他在这里写下许多优美诗篇,结交了很多朋友,最难忘的是一个叫湘灵的邻家姑…[浏览全文][赞一下]
佚名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生性贪财吝啬,爱钱如命,他的名字,也成了守财奴的代称。其实由古及今,因贪吝而蒙蔽了理性,从而走向极端的例子,并不鲜见。三国时期,曹洪曾数次舍命相救过堂兄曹操的性命,为曹魏政权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对于钱财,曹洪却吝啬刻薄,丝…[浏览全文][赞一下]
谢志东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开放的时期。在对外交往中,唐朝政府表现得极为大度。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是这种远见卓识,开创唐朝“四海成服,万国来朝”的昌盛局面。而在辉煌的外交活动中也出现了不少趣闻轶事。外交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