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实公元前208年七月的一天,咸阳的一个闹市口挤满了围观的人。前丞相李斯,因“叛国罪”而被诛灭三族,这一天,是他和小儿子被腰斩于市的日子。临刑前,李斯叹着气问儿子:“现在想跟你一起回上蔡(今河南上蔡)的老家,领着自家的黄狗,出东门追野兔,还能行吗?”父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继合江南出才子,苏杭多丽人。命运,把词人李煜和美女周薇推到了一起,这对天生的浪漫派,演绎出金陵屋檐下万人争颂的风流故事。周薇原以为,倒在多情君主的怀里,足以托付一辈子,殊不知,从她委身李煜那天起,就被推进了灾难的漩涡……后宫丑事南唐后主李煜,真是艳福不浅…[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畅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这是一个仅仅29岁的年轻人。然而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只有20岁,刚刚登基为王。此时,七国争雄,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但23年后,当秦孝公和商鞅去世时,秦国已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这对君臣的相遇,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闻浪1865年11月,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向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掌管外交、通商事务,下简称“总理衙门”)呈送《局外旁观论》一文。文中,赫德希望清政府改革弊制,施行新政。转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威妥玛又托公使阿礼国上呈总理衙门《新议略论…[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伟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琉球三国明确表示向明廷称臣,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廷册封为琉球王,成立了历史上的琉球国。1879年,日本增派了450名军人和160名警察,镇压了琉球藩王,并将王室强行迁移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岑燮钧一般的人,比如像我,知道王羲之,首先是从他的书法开始的。因为《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教科书里,或者什么青少年版的百科介绍上,都会有影印本。确实,那字写得漂亮,让人赏心悦目。虽说真本已陪唐太宗人了昭陵,但那精彩的摹本也会让人叹为观止。书法,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波丞相胡惟庸谋反一案,是明代初叶的一件大事。上个世纪,著名明史学家吴晗先生写了篇论文《胡惟庸党案考》,论述此案的影响时说:“(因胡惟庸事件)党狱析连前后十四年,一时功臣宿将诛夷殆尽,前后达四万余人。且因此和日本断绝国交关系,著之《祖训》。”吴晗先生此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汕头大中国古代每朝每代都有忠臣良相,也都有奸佞小人。这一千奸臣贼子,到头来无一不遭到万人唾骂,青史遗臭。他们为害的程度不同,丑恶的面目有别,手段高低也不一样,其中有一个奸相,虽然“名气”没有赵高、秦桧大,但他几乎用尽了奸臣所能想到的卑劣手段,几乎集中了小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杜东冬王伟徐辉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视野里,战争,似乎一直是暴力主凶的代名词。要么“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要么“血流漂杵,白骨累累”,对战争破坏性近乎无限地夸大,催生出两千年的重文抑武,不仅使尚武精神日渐式微,更导致了大众对于军事历史的茫然陌生。2…[浏览全文][赞一下]
何木风他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创业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被几个浑蛋史官一笔勾销;他礼贤下士,温文尔雅,常能提出治国良策,却被几个无耻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计,他一直深得父皇赏识,被朝野上下爱戴,却因居安而不思危,终被他的弟弟李世…[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一苇王安石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兴趣好像在一味地施展政治抱负,只是可惜了他作为诗人的才气和灵性。他很清廉,日子过得清贫,对女色也缺乏兴趣。这两条就非常阻碍他精神境界的提高,不会享受不会爱的人能做出什么风流韵事?读王安石的诗歌,要注意创作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金言公元前250年,26岁的李斯尚在楚国上蔡郡做看粮仓的小文书,工作就是负责仓内的粮食进出登记。一天,他内急入厕,惊动了厕内的一只老鼠。这只在此安窝的老鼠瘦小干枯、又脏又臭。看着这只老鼠,李斯忽然想起了平日在粮仓中看到的脑满肠肥的老鼠。与眼前厕中这只老鼠相…[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开林上个世纪初,有一位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因此一有空闲就练琴。他练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但又怕讲出真话会伤害少年的自尊心。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浏览全文][赞一下]
端木赐香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用这句话来描写罗伯特·赫德,最恰当不过了。赫德,1835出生于北爱尔兰。1854年,外交部一个雇员的名额落到了赫德头上。对于赫德来讲,去伦敦都有乡下人进城的嫌疑,更别说去遥远的中国了。但赫德的父亲深受资本主义的熏陶,具有远…[浏览全文][赞一下]
方国珍民以食为天,但因吃而闹出大乱子,实在贻笑大方。公元前607年二月,宋国和郑国在棘(今河南方城县西北)地发生一场战争,宋师败绩,元帅华元被生擒活捉。但这场战争对胜利者和失败者都是一个意外,因为不是敌对双方战术、战略问题而引起的结果。按照惯例,一场战争开…[浏览全文][赞一下]
丁力北宋太平兴国四年(799年),踌躇满志的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去攻打太原,要灭掉北汉。当队伍走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市)的时候,临河县一位姓宋的主簿跪在道路旁边向赵光义递上一份奏章。当赵光义看到“宋捷”这两个字后,心中大喜:这真是一个好兆头!宋捷,宋朝大捷,…[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尔历史上的驸马能青史留名的并不多见,但宋朝的王诜却例外,并且还是一位最“牛气”的驸马。据宋人吴曾写的《能改斋漫录》记载,驸马爷王诜写了一首《忆故人》: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沈雨散,凭阑干,东凤泪眼。海棠开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浪淘沙古今为官者大都奉行“慎言”,但因为说实话而丧命的仍不计其数。而父子二人都死于不“慎言”的事例,历史上还是很罕见的。贺敦是北周的有功之臣,“以武烈知名”,但为人耿直,心里藏不住话,曾多次当众给权臣宇文护提出批评意见,结果“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之前,贺…[浏览全文][赞一下]
魏锋南朝齐皇帝萧宝卷可以算得上中国最没正经样的皇帝。《南史》记载:“帝在东宫,便好弄,不喜书学……在宫尝夜捕鼠达旦,以为笑乐。”他老爸齐明帝萧鸾“亦不以为非”,死前不是教训儿子要勤政治国,而是要以他废除郁林王萧昭业之事为鉴,“作事不可在人后”,意思是要敢于…[浏览全文][赞一下]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中,有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描述,说这种运输工具“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司马懿闻报,派人去抢了数匹,并命巧匠仿制二千余匹,让军士驱驾木牛流马到大本营搬运粮草,往来不绝。谁知诸葛亮派人以魏军打扮混入运…[浏览全文][赞一下]